由于高考這根“指揮棒”的存在,我們當前的語文教育被極大的功利化,幾乎每堂課都以《考試說明》為綱,考什么,就教什么,對考試以外的即使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知識則一概不提。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師扮演著“知識傳輸器”的角色,為了教學業(yè)績而疲于奔命,將四十五分鐘的課堂安排得滿滿當當;學生成了麻木的“知識接收器”,為了多考分數(shù)而奮筆疾書,在課堂內外都不敢稍有懈怠。這種教育違背了“人的教育”的原則,其結果是培養(yǎng)了一批同一模式的不善思考的“人才”。
至圣先師孔子在教育弟子時遵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原則,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個問題卻還沒弄明白,就不去開導他;若非弟子極力地想表達某種意思卻表達不出來,就不去啟發(fā)他。黎靖德在《朱子語類》中說:“學者至憤悱時,其心已略略通流?!币_到“略略通流”的境地,必須經(jīng)過獨立地思考與自主地探討。然而,功利化的教學總是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機會。
高中語文教學的宗旨是“人的教育”,即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引導學生親近社會,這絕非灌輸式的課堂能實現(xiàn)的。而且,只要做好了“人的教育”,學生的語文能力就能提高,應試自然也就不在話下。因此,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打造自主學習課堂尤為重要。
那么,如何打造高中語文自主學習課堂呢?筆者認為以下三種做法是值得嘗試的。
一、改變傳統(tǒng)觀念,嘗試先學后教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我們采取的教學方式是先教后學或邊教邊學。在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學生只能服從和記錄。雖說也有課前預習任務,但基本流于形式。近幾年,有些學校大膽地提出了“先學后教”的模式,一改傳統(tǒng)的做法,讓學生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讓他們處于“憤悱時”,老師再出來“解惑”,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閩派語文教學研討會上,有專家曾說:“會教的老師專教學生未知的,不會教的老師專教學生已知的?!苯虒W生已知的內容,其課堂看似熱鬧,實際上學生收獲甚微。教學生未知的內容,其課堂看似糾結,實際上充滿智慧,師生能夠真正樂在其中,同時又訓練了思維,拓展了知識,提高了能力。那么,這里說的“未知”從哪里來呢?就從學生的“先學”中得來。老師只要事先布置學習任務并備好教學重難點,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必定會遇到困難,必定會發(fā)現(xiàn)矛盾。有些困難與矛盾是學生經(jīng)過思考就能自主解決的;而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就該拿到課堂上來,老師逐步引導,使這種“未知”變成學生的“已知”。當然,其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二、學生自主備課,體現(xiàn)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應扮演主角,可以自由地開展學習活動,并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發(fā)揮主體作用。首先要改變以往單一依賴老師講義的做法,學生也可以參與備課,參與編寫教學設計,甚至參與課堂教學。
老師應當先做好備課的示范,引導學生明確目標、制定計劃、分配時間、反饋與評價等,并給予學生足夠的寬容、信任與認可。自主備課是一種換角色的做法,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新鮮而愉快的體驗,能使他們樂于學習。同時,學生若要參與教學,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掌握一些學習方法,與同學分享學習體驗,這就能使他們越來越善于學習。這種良性循環(huán)一旦形成,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和語文成績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不過,學生自主備課了,老師是否就無事可做了呢?當然不是,學生自主備課與教學只是對常規(guī)教學的一種補充,絕不能替代它。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時間要適當控制,要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引導全班同學討論、評析、糾錯,提出一些學生未能涉及卻很重要的問題,并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解決這些疑問。
三、問題串起課堂,學生自主思考
高中語文課堂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釋疑解惑。這種“疑惑”從何處得來呢?它可以從學生的“先學”與“自主備課”中得來,但學生的認知能力特別是一些后進生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他們能從教材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不多。那么,老師就該學習孔子“問答式”的教育,精心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以求串起課堂,最終達成教學目標。在問題的設置方面,教師要從教材與學情出發(fā),以引導學生思考與拓展知識為前提。例如,在教《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課文時可以設置這些問題:此文中有哪些人物?發(fā)生了哪些事件?林沖的內心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林沖明知被誣陷卻為何不反抗?你認為文中哪個細節(jié)描寫得最精彩?
在解決問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言,并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中肯的評價與適當?shù)难a充,對于不善表達的同學還應循循善誘??梢杂米穯柕姆绞竭M行誘導,在問題中隱藏思考的方向。學生若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最終解決問題,這對于他們而言將會是一種莫大的喜悅,也會使他們變得自信與積極。
古今中外教育家們的觀點總是有一些差異的,但多數(shù)人都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這里所說的“先學后教”、“學生自主備課與教學”和“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都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的做法,若能長期堅持,定能不偏離語文教育的宗旨,培養(yǎng)出思考與創(chuàng)新型人才。
(張?zhí)靷?福建省三明市沙縣金沙高級中學 3650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