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炎炎
摘 要:小學語文課主要是為了鍛煉、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和讀寫能力,習作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認識自我、了解世界的表達過程。習作教學應該讓學生從生活中汲取養(yǎng)分,抒發(fā)情感。主要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現狀和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策略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研究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仍然處于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很多學校和老師急于求成,采取“填鴨式”教學,沒有考慮到不同學生認識水平和知識水平的層次性,采取相同的教學方式。顯然,不注重特殊性和同一性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是無法真正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的。由于存在著這種教育弊端,很多學生在習作過程中會缺乏寫作興趣,感到無從下手,缺少素材,語言表達稚嫩,甚至言語不通,文章缺乏主體,與現實脫節(jié),甚至編造出虛假情節(jié)。這樣的文章,不僅制約了孩子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甚至會阻礙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
基于這種現狀,很多學校和專家學者都在積極尋找方法,讓語文習作教學能真正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當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有的學校會組織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在游戲后發(fā)表自己的所見所想。但是,這些現狀的徹底改變,還需要全社會共同的關注和各個方面的長足努力。
二、小學語文習作的教學策略分析
1.減少寫作模板的限制,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在習作的過程中,如果給其規(guī)定了模板,容易壓制學生自我表達的欲望,甚至陷入照搬照抄的尷尬局面。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自我思考,學會觀察生活,體會生活,不斷積累習作素材。在習作過程中,要激發(fā)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欲望,做到言之有物,感情真切。
2.教導學生掌握正確習作的方法
教師作為學生習作的引導者,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從生活小事出發(fā)進行習作,另一方面要教會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習作。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素材進行多角度思考,做到舉一反三,開拓思維。
3.幫助學生積累材料,鍛煉表達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往往會在語言表達上表現吃力。詞語運用失當、語句不通順,表達平淡無奇是主要的表現。教師應該讓學生多閱讀優(yōu)秀的文章、段落,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領悟好文章的寫作結構和表達形式,在閱讀中不斷開闊視野。
雖然現今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仍存在許多不足和缺陷,但是,筆者認為,只要教育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制定合理的習作教學方案,采取有效的習作教學策略,小學語文習作會不斷取得進步。學生也會在正確方法的引導下逐漸發(fā)現習作的樂趣。
參考文獻:
李鶴林.淺談小學作文教學[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7(01).
(作者單位 重慶市開縣紫水鄉(xiāng)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