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云
摘 要:每個人在性格、能力、喜好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小學生也不例外,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所以小學語文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是大勢所趨,通過對分層教學含義及必要性的分析,提出了幾點分層教學實踐的新思考。
關鍵詞:分層教學;小學語文;學習能力
因材施教是素質教育下重要的教育教學方式,它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開展教學活動?!按笳n堂”是傳統(tǒng)教學課堂的突出表現特征,導致了很多教學問題的出現,如,優(yōu)等生吃不飽、后進生消化不良、班里學生成績分化大、整體水平較低等。面對這些問題,分層教學方式應運而生,如何巧妙借助分層教學法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自然成為眾教育工作者所亟須探討的課題。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就小學語文進行合理分層教學進行闡述,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分層教學的定義
分層教學是指在原有大課堂的基礎上,以學生個性、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為標準劃分層次,對各個層次的學生實施不一樣的教學輔導策略,具體可以從教學目標、備課教學內容、作業(yè)布置、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分層,初衷不變——使優(yōu)等生更優(yōu)、后進生進步,提高全班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
二、分層教學的意義
一方面,針對小學生個性解決問題。小學生心智不夠成熟,學習自主性差,勤奮好學的只是少數,喜歡玩鬧也是他們的天性,尤其是男生,缺乏學習興趣,上課很難集中注意力,聽到喜歡的內容時認真聽一會,不喜歡的內容就做小動作、開小差。所以,以學生個性的不同展開分層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學生之間有著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區(qū)別,有些家庭很早就讓學生參加各類輔導班,使自己孩子的認知能力先其他孩子一步成長。除此之外,不同的孩子之間還存在著不同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所以,分層教學對不同學習基礎和能力孩子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三、分層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策略
1.分層學生。分層教育的本質是分層,分層的標準可以是學生的個性區(qū)別,也可以是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經驗將學生劃分為以下幾個層次:(1)知識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優(yōu)等生為甲類;(2)基礎知識合格、學習能力一般的中等生為乙類;(3)知識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差的后進生為丙類。
2.分層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了合理分層后就該對應的優(yōu)化教學目標了。具體操作應該結合教學大綱、教學任務和分層的具體狀況等,依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置不同的教育目標。甲類學生各方面能力都較強,所以對他們的要求可以稍微高一點,要他們在掌握知識基礎的前提下還要會靈活運用課本知識解答相關問題,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乙組的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具有一般閱讀技巧和寫作能力;丙組學生要記住課本生字詞,學會組詞造句和一些簡單的寫作。
3.分層備課。有了層次化的教學目標緊接著就到了教學工作的開展階段了,該階段的第一步就是分層次備課。語文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做到統(tǒng)籌兼顧,全面考慮不同層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對于同一篇課文應該怎樣提問三類學生、怎樣布置作業(yè)、作業(yè)內容如何協(xié)調和安排……只有做好了備課工作才能確保課堂教學的有序性和緊湊性,使每個層次的每位學生學有所得,特別是較差一類學生可以端正學習態(tài)度,真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4.分層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分層教學的最核心階段。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兼顧三層次學生,提高班級整體水平,尤其在提問學生時,要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設計不一樣的問題,使后進生也有展現自己的機會,從回答問題中得到老師的贊揚和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知識理解程度。比如,在講小學二年級第六課《我選我》時,可以先提問丙類學生“委”“補”“室”等一些生字的讀法和“員”“青”等字的寫法;提問乙類學生:“王寧為什么會自己選自己?”提問甲類學生:“這篇文章想表達什么呢?從文章中你們學到了什么?”等等。教學成果表明,只有合理實施分層教學,才能使丙類學生有提升,乙類學生吃得消,甲類學生學得更好。
5.分層作業(yè)。作業(yè)是對課堂的延續(xù)和對知識鞏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大綱和學生分類狀況設計課后作業(yè),要適量、難度適宜,使作業(yè)對三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起到知識鞏固的作用,鼓勵學生做高層次的作業(yè),從做作業(yè)的過程中收獲成長、收獲喜悅、收獲成就感和成功。盡量避免學生間相互抄襲作業(yè)的現象發(fā)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實力獨立完成作業(yè)。
6.分層評價。我們不否定學生的差異,但同時也不否定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不吝惜鼓勵和贊揚,盡可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以學生層次的不同制定不同比例和不同難度確定不同的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和測評試卷評價標準,特別針對丙類學生的考核一定要以課本知識內容為標準,高效課堂的建立離不開學生自信心所帶來的內在學習動力。另外,教師年終教學測評也要綜合三類學生的整體成績確定測評標準。
總而言之,分層教學適應了新課改的要求,促進了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全體學生成績和能力的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認真分析教學現狀,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和學生能力水平正確應用分層教學法,做到統(tǒng)籌兼顧、因材施教,為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質量,各層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成績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德彪.小學語文教學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6).
[2]孫玉華.小學語文課教學思路和方法探討[J].才智,2010(17).
[3]盛慧.分層教學:適應性教育的藝術[J].新課程:綜合版, 2010(11).
[4]曹艷.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分層教學的運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0).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新區(q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