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 要:智障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在培智語文教學中,要選擇生活化的教材,開發(fā)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運用豐富多樣的生活化教學手段和評估手段,教會他們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加強他們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基本的勞動技能等的訓練,為其自理生活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關鍵詞:培智語文教學;生活化教學;社會適應能力
智障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智障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回歸主流生活?!杜嘀菍W校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強調(diào)要實施“生活化教學”。那么在實際生活語文教學中,應該怎樣落實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呢?
一、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
1.選擇生活化的教材
教材選擇上,要選能凸顯生活化教學的教材。教材中應該有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常用字,有生活常識、社會倫理、社會風俗、生活習俗等。另外,教學不應完全依賴某套教材,可以教材為主線,在教學中進行適當?shù)难由焱卣梗﹂_發(fā)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2.開發(fā)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當學習內(nèi)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們從東莞的地方特色、學生的家庭生活和校園生活出發(fā),開發(fā)我們自己的校本教材,添加三大元素,凸顯我們的生活特色和需求。
(1)添加校園生活元素。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教學中,我們把認識校園環(huán)境、愛護校園一草一木、校園文體活動、作息時間制度、好人好事、新聞動態(tài)等都納入語文課堂,這不僅豐富了課堂內(nèi)容,還教會孩子更好地適應、關注并熱愛自己的校園生活。
(2)添加家庭生活元素。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了解每個孩子的家庭狀況、家長的職業(yè)、興趣愛好、家教方式等,在教學中就可以游刃有余地把家庭生活元素融入教學。同時,還可以通過開展家庭日活動,歡迎家長給孩子們上親子課或者組織開展豐富的家庭團體活動等,在這些活動中感受家庭的溫暖,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學會熱愛生活。
(3)添加社會生活元素。智障孩子的學習空間不應僅僅局限于學校和家庭,更應該走出去,充分整合社區(qū)的資源來拓展和延伸我們的教育教學。比如,周邊的商場、菜市場、醫(yī)院、郵局、圖書館、公交車、公園、銀行等都可以是我們教育實踐的場所。通過與社區(qū)資源的聯(lián)系與溝通,不僅給孩子們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場所,還加強了社區(qū)對于殘疾人的關注和愛護。
二、教學手段生活化
1.多學科有效整合,采用主題式教學
教學中,我們可以將《生活》與《生活語文》《生活數(shù)學》三科教材進行有效整合,制訂一個個學習的主題,圍繞主題展開教學。如,在學習《碗 筷 勺》一課時,我與生活《學會用餐》和數(shù)學《認識數(shù)字1、2、3》的教學點融合起來,整合成一個“文明用餐”單元來進行主題教學。
2.在靈活多樣的形式中加強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訓練
在富有生活特色的課堂上,智障學生才能對學習內(nèi)容充滿興趣,才會變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1)在勞動技能比賽中,教孩子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孩子基本的勞動和自理能力是低年級段生活語文課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我們可以采用比賽的形式來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比如說,學習《穿戴整齊》一課時,我讓孩子比賽穿衣服、扣紐扣,比比誰穿的衣服又快又整齊。比賽的形式可以多樣,學生玩得開心,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2)在角色扮演游戲中,教孩子學習社會交往能力。日??谡Z的練習和運用需要在生活情境中進行。我們結(jié)合教材的內(nèi)容,讓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再現(xiàn),在情境中進行角色扮演游戲,可以促進其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比如,角色游戲“做客”“打電話”“過生日”“有客人來我家”“我是警察叔叔”等都可以把學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游戲中進行語言實踐操作練習,提高智障生的生活適應能力。
(3)在外出實踐活動中,教孩子學會使用社區(qū)。智障學生的課堂必須是動態(tài)的,開放的。我們要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勇敢?guī)Ш⒆幼叱鋈?,包括商場、公園、醫(yī)院、銀行、公交車、馬路邊等。比如,在學習《購物》這個主題時,我們把購物活動進一步進行細化,分為若干次社會實踐活動:到超市買日用品、到市場去買菜、到電器城去買電器、到面包店去買面包、到水果店去買水果等等。
(4)在實際生活中,將所學知識進行體驗和運用。在學校教育的同時,我們要爭取到家庭教育的合力。平時,我們可以適當給家長布置一些家庭作業(yè),協(xié)助我們加強對孩子的能力訓練。比如,回家讓孩子練習洗碗、給錢讓孩子去買某一樣東西等。這些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讓他們自己運用知識的平臺,在不斷的練習中進步。
三、教學評估生活化
教學評估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個有效途徑。在對智障學生語文學習進行評估時,我們務必做到兩點:
1.注重過程評估
在進行評估的過程中,我們要結(jié)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更多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興趣、態(tài)度、能力,提倡縱向?qū)Ρ?,注重學生在自身原有基礎上的提高程度。
2.評估方式多元化
評估的方式要針對學生的情況因人而異,做到豐富多元,可以有口頭測評、書面測試、活動檢驗、實踐的操作,參加評估的人員要包括教師、家長、學生共同參與,多方位評價相結(jié)合,最大限度去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
生活化教學使培智語文課堂從封閉走向開放,不但激發(fā)了智障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是提高培智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途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們還要繼續(xù)探索和實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提高智障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全禮.實用培智學校教學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9.
[2]陳凱鳴.啟智學校課程實施手冊[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12.
(作者單位 廣東省東莞啟智學校)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