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摘 要: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教師有計劃、分步驟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關鍵詞:英中教學;詞義;句意;作者態(tài)度;主題歸納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目前的閱讀教學中存在著一種誤區(qū),即閱讀就是做題。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閱讀喪失興趣。因此,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如果根據課文題材的不同特點,有計劃、分步驟地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培養(yǎng)和閱讀理解技能的訓練,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課文材料進行理解詞義和句意的訓練
學生對課文材料中關鍵詞或關鍵句的理解直接影響其是否能從閱讀材料中獲取信息,近而影響其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文章中任何一個句子都不能孤立地去理解,而應結合上下文,并聯系文章主題。教師可以選取文中難懂的詞或句,讓學生思考幾分鐘后發(fā)表意見,最后集體討論,以確定意義。例如:
1.I would pioneer a new way. Pioneer means open up,discover or use firstly.
2.You can take a dip in the pool,work out at the gym. Work out here means exercise.
以上所列的句子雖然結構簡單,其畫線部分也都是常用語,但這些詞句在文中卻有特殊含義。經過討論,學生明白了句中畫線詞語的深層含義。
二、利用課文材料進行把握作者態(tài)度和意圖的訓練
把握作者的思想、未言明的態(tài)度和意向,順著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思考、聯想和判斷是正確理解文章主題思想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材料巧妙地設計一些思考題,訓練學生揣測作者意圖的能力。例如,(北師大版)模塊三Unit 9 Lesson 1中的閱讀材料On Your Bike是一篇報紙上的報道。文章中報道了三件事:多年來人們享受著騎自行車的益處;在20世紀60年代一群自行車迷有了“白色自行車”的想法,最終行不通;白色自行車的回歸及其影響。但在這些報道的背后卻隱藏著作者的觀點:“白色自行車”這一提議能夠節(jié)約能源,減少污染,同時又解決了市中心交通擁堵的問題。根據上述分析,教師可以這樣設問:Whats the author s attitude towards the white bike?此問題也可以變化為選擇題:
The author s attitude towards the white bike is ___________.
A.supportive B.opposed C.not stated D.pessimistic
三、利用課文材料進行歸納主題的訓練
歸納主題可以訓練學生尋找文章主題句、歸納段落大意或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這種訓練一般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歸納段落大意;二是歸納文章中心思想;三是確定文章標題。以議論文為例,這種問題一般由introduction(引論)、body(正文)conclusion(結論)三部分組成。該種問題通常在首段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論點;結尾段通常含有總結性的內容,起畫龍點睛和深化主題的作用;各個段落都有一個概括該段主旨的主題句。這樣的分析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文章主題的能力。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課文材料進行細節(jié)理解和推理判斷的訓練。這里不再一一詳述。教師處理閱讀課文時應有整體觀念,運用各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提高其閱讀技能。
參考文獻:
[1]Arabe, William & F. L. Stoller.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Read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閱讀教學與研究,2005.
[2]Field, Mary L. Text Feature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Beijing: Peoples Education Press.文本特征與閱讀理解,2007.
(作者單位 河南省洛陽市第二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