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平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靈魂與核心。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研討和實踐的熱點。為了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我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針對“新授課、復習課、練習課、講評課”四種課型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究。
一、新授課教學模式探究
傳統(tǒng)的新授課只是教師的“單聲筒”,沒有討論、缺乏互動,師生的思想難以交流融合,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只能通過機械的、單向的“宣教”實現(xiàn),很難達到認同與內化的目的。為此,我在講授法的教學設計中適當增加討論與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讓師生在交流中傳遞信息,讓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接受全面的教育。比如,我在備“愛國的制堿專家——侯德榜”這一教學內容時,摒棄了以往常見的照本宣講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問題引導的教學模式:你了解侯德榜嗎?他的科學人品與居里夫人有什么共同之處?為什么侯德榜沒有申請專利?他失去了什么?又贏得了什么?現(xiàn)代社會還需要學習侯德榜嗎?假如你是侯德榜,你會怎么做?這種課堂教學創(chuàng)意促使學生“情”“思”活動相互融合,使學生在認知的同時接受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因素的感染,達到“三維目標”共育的效果。
二、復習課教學模式探究
初中化學課堂中,一般復習課時間短、內容多、容量大、節(jié)奏快,因此對教師把握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有較高要求。我認為一堂成功的復習課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系統(tǒng)性:化學復習課在重復和概括的基礎上要進行梳理,這種梳理工作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進行,使這個系統(tǒng)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以便儲存、提取和應用。
2.概括性:化學知識中蘊含著豐富的化學思想方法,它與具體的表層化學知識相比,更抽象和概括,因此學生要理解和掌握它,有一個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復習時,要適當?shù)貙瘜W思想方法的關鍵點或要素進行概括和揭示,通過對具體解題方法和技巧的復習,上升到對通性通法和一般原理的掌握。
3.針對性:一是針對所要復習內容的特點,設計復習的方式方法;二是針對“學情”,根據(jù)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狀況及遺忘缺漏情況,確定復習的重點和難點,根據(jù)學生的智力水平,精心編選富有啟發(fā)性、典型性的訓練題目。
4.綜合性:在鞏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選取綜合型的例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互動性:復習課應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造機會讓每一個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自己動口、動手、動腦,通過學習活動,使知識得以“升華”。同時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其主導作用應體現(xiàn)在:復習目標制定的針對性,復習設問的啟發(fā)性,復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感性,分析問題的深刻性,解決問題思維的靈活性,問題解決方式的多樣性,歸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小結概括的準確性,教學語言的藝術性,以及板書的清晰,等等。這樣將使學生在新的情境中饒有興趣地再一次學習他們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復習課的成功與否,直接反映教師的專業(yè)功底和教師藝術的造詣。
三、練習課教學模式探究
初中化學老師都知道,練習課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伸,其主要任務是鞏固基礎知識和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一般是在某一個新知識教完后或一個小單元后進行。新課講授完后,或一個階段教學任務結束后,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及時把所學知識轉化為一定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能力,除了新授課課內的練習外,還需要安排專門的練習課達到以上目的。那么如何上好練習課呢?
1.精心選好練習題:要上好練習課,首先應設計好練習題,這是上好練習課的基本保證。設計練習題必須做到目的明確、緊扣課標要求、重點突出、縱橫聯(lián)系、激發(fā)興趣、針對實際、科學嚴謹、由淺到深、由簡到繁、難易適中、啟發(fā)思維、分量適度。其次,練習設計要多樣化。如診斷性練習、單一性練習、鞏固性練習、對比性練習、針對性練習、多元性練習、翻譯性練習、操作性練習、綜合性練習、發(fā)展性練習、創(chuàng)造性練習,等等。有時多種功能的練習綜合使用。
2.加強練習方法的指導:教師要教給學生做練習的好方法,要進行示范,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第一冊練習三第十題時要求根據(jù)信息提出不同的問題,針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教給提問題的方法:一是提出求一共有多少的問題,二是提出比多少的問題。經(jīng)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能從不會提問發(fā)展到學會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
3.加強速度訓練:提高單位時間內學生練習的速度,是練習課的一大任務。因此,練習課上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和效率意識,力求讓他們在短時間內采用最佳的方法準確解決問題。例如在練習中我們經(jīng)常舉行試題比賽,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練習,有效提高練習速度,針對學生的不同差異我們還在練習中設計梯級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學習的成功。
4.注意練習結果的信息反饋:教師對學生的練習應及時地、客觀地、正確地予以評定,指出優(yōu)缺點,表揚練習中表現(xiàn)好的學生,注意糾正學生練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指出改進的要求與方法。讓學生看到成績,知道不足,改進方法,增強學習動力。安排每一道練習題都應當有明確的目的。是針對教材的某一重點、難點,還是針對學生的某一內容混淆的概念,或是為了鞏固某一計算法則、定律,熟練掌握某一個公式,也可以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在練習中時刻注意學生的反饋,在反饋中改進設計,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基本。
練習課教學,關鍵是習題的設計和選擇。要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技能技巧,使學生熟練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訓練目的明確、層次分明,實效性高,訓練形式多樣,避免訓練內容的重復單調。
要注意習題的目的性、典型性、針對性、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要注意運用題組練習,加強各種練習的協(xié)調和配合,提高練習的整體效率;習題的編排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練習的結果要及時反饋評價,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弄清區(qū)別,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聯(lián)系,在評價中受到激勵;練習的數(shù)量要適當,既要保證知識的鞏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學生的負擔過重。通過練習,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講評課教學模式探究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一堂成功的講評課,應把握好目的性原則、針對性原則、思維性原則、訓練性原則、系統(tǒng)性原則,上好講評課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做好備課工作。教師不僅要在思想意識上重視講評課,更重要的是課前要做好兩個分析(包括定量統(tǒng)計)和教學設計工作。兩個分析即試卷分析與學生情況分析。分析時,既要分析試題考查內容的知識分布情況、考查目的、難度系數(shù)及試題本身的優(yōu)點與不足,還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得失分情況、知識缺陷、審題和析題能力、心理障礙、思維層次、存在問題的普遍性與主要性、知識應用中的創(chuàng)見性等。只有教師心中有數(shù),才能做到講評有的放矢。
此外,在有限時間內對習題或試卷的講評不能面面俱到、從頭到尾泛講一遍,而應在認真準備的基礎上,抓住重點、熱點、特點及錯點,應用科學方法精講細講、講深講透。講評中還應注意學生的情緒和參與情況,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對知識深刻理解和透徹領悟,使解題能力與思維能力均有較大提高。據(jù)研究,題目的錯誤率在30%以下的問題適于學生自評,錯誤率在30%~70%的問題適于生生、師生間的互評,錯誤率在70%以上的問題適于老師的師評。講評中應盡量避免“注入式”、“一言堂”和漫無邊際的“泛評”。教學過程中,堅持為學生提供充分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講評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到彼此之間的互補性和集體的力量,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講評課的效率。
總之,初中化學課不能只關注化學知識與技能,也不應該只有教授法一種授課模式,必須充分吸收現(xiàn)代教學理論,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變生硬為生動,變平淡為精彩,使化學課堂始終充滿活力,切實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