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生 荊國杰 姚曉騰 李王安 林 才 趙冬青
廣東惠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惠州 516003
高血壓腦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死亡率和致殘率較高的一種腦血管病疾病,起病急,搶救生命、降低病殘率是治療的首要目的。臨床往往需采取手術治療。2010 -08—2013 -08,我們對96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分別采取小骨窗與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并比較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組96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齡37~78 歲,平均(57.41 ±5.84)歲。GCS6~8 分31例,8~12 分65例。發(fā)病時間:≤6 h 33例,6~12h 47例,12~24 h 26例?;杳試乐爻潭?中度昏迷17例,淺昏迷21例,嗜睡及模糊58例。合并內(nèi)科疾病:冠心病19例,糖尿病17例,腎功能不全8例,慢支肺氣腫11例。納入標準:既往高血壓病史,符合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及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GCS,Glasgow Coma Scale)≥6,血腫量≥40 mL,具有手術指征,發(fā)病時間≤24 h。排除標準:動脈瘤或血管畸形出血;并發(fā)嚴重肝、腎等器質(zhì)性損害者。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37~76 歲,平均(56.97 ± 5.66)歲。GCS6~8 分17例,8~12 分31例。發(fā)病時間:≤6 h 17例,6~12 h 25例,12~24 h 16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38~78歲,平均(57.74 ±5.92)歲。GCS6~8 分14例,8~12 分34例。發(fā)病時間:≤6 h 16例,6~12 h 22例,12~24 h 1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發(fā)病時間、出血部位、出血量及病情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1.2 手術方法 觀察組實施小骨窗開顱術:根據(jù)術前CT 檢查明確出血部位。選擇術中顱骨鉆孔部位,銑刀擴大骨窗直徑到3 cm左右。避免腦表面血管區(qū)域進行穿刺進入血腫抽吸清除部分,為防止再次出血,切忌強行清除。然后,顯微鏡下沿穿刺道小切口進入血腫腔,小心吸取血腫并止血后置入引流的硅膠管。建議術中控制收縮壓在120~140 mm Hg(1 mm Hg =0.133 kPa)左右,同時密切觀察顱內(nèi)壓變化,以確定減壓情況,必要時置入硬膜下顱內(nèi)壓監(jiān)測探頭。如果血腫已較大量破入腦室及梗阻性腦積水,必要時需行腦室穿刺外引流。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術:患者全麻,術前CT 檢查明確出血部位,選擇相應的額顳部位進行常規(guī)開顱,清除血腫,視腦出血量進行電凝止血或去大骨瓣減壓。兩組患者術后1周復查頭顱CT 以了解腦組織水腫和血腫清除情況。
1.3 術后觀察與評價指標 采用病死率、手術時間、手術前后血腫清除率、住院時間及圍手術期并發(fā)癥高血壓腦出血術后的早期治療效果進行評價。根據(jù)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of dailyLiving,ADL)分級法對高血壓腦出血的遠期療效的進行評價。I 級:完全恢復日常生活;II 級:部分恢復或可獨立生活;III 級:需人幫助,扶柺可走;IV 級:臥床,但保持意識;V 級:植物生存狀態(tài)。其中,I~Ⅲ級表示日常生活能力恢復良好,Ⅳ~V 級表示日常生活能力恢復不良。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 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死亡率等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 ±s)表示,觀察組和對照組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方法。檢驗水準α 值取雙側0.05。
2.1 早期治療效果 本組96例患者均在入院2h 內(nèi)急診行顱內(nèi)血腫首次清除手術治療,手術均成功完成。所有患者治療前后查血、尿常規(guī)、血糖、肝、腎功能、心電圖等均無明顯異常。無患者因不良反應而退出研究。觀察組術后并發(fā)墜積性肺炎3例,泌尿系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皮下積液1例;對照組術后并發(fā)墜積性肺炎6例,泌尿系感染5例,消化道出血1例,皮下積液3例。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顱內(nèi)感染和切口感染。兩組間圍手術期并發(fā)癥、手術時間、手術前后血腫清除率、住院時間及病死率比較,見表1。
表1 2 組早期治療效果比較
2.2 兩組隨訪情況 觀察組45例獲得隨訪6~42個月,平均(19.31 ±17.66)個月。對照組45例獲得隨訪6~42個月,平均(20.24 ±16.90)個月。在最近一次隨訪時,觀察組和對照組ADL 分級治療效果恢復良好率分別為64.44% (29/45)和69.56%(69.56%),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2 組日常生活能力ADL 分級治療效果比較 [n(%)]
作為一種發(fā)病急、病情重和致殘率高的常見病,高血壓腦出血的發(fā)病率約占腦卒中患者的20%~30%[1]。高血壓腦出血的血腫引起的顱內(nèi)占位對腦組織和血管損害而出現(xiàn)的一系列病理變化,是導致高致殘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2]。所以,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阻止腦出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即時清除血腫占位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改善和恢復局部腦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腦缺氧引起的繼發(fā)性腦水腫,切斷病情惡化的連鎖反應,從而減輕腦組織的損傷,降低患者致殘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手術時機的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和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的預防是手術治療的關鍵[3]。我們主張在腦組織出現(xiàn)不可逆損害之前進行手術治療,即發(fā)生高血壓腦出血后的6~12 h,這與張艷軍等[4]報道結果一致。腦出血12 h 后,血腫周圍腦組織開始出現(xiàn)變性、壞死,是盡早手術清除高血壓腦出血血腫的理論依據(jù)。但另有研究報道高達30%高血壓腦出血可能再出血,而且往往發(fā)生于首次出血后的6 h 內(nèi),是不宜早于發(fā)病后6 h 內(nèi)的理論基礎。張艷軍等[4]研究發(fā)現(xiàn),超早期(<6 h)、早期(6~12h)和遲早期(12~24 h)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三組手術組的遠期臨床療效并無顯著性差異。
神經(jīng)外科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手術方式包括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手術、小骨窗開顱手術、立體定位血腫穿刺引流手術以及腦室外引流血腫溶解術等,具體哪種手術效果最佳尚未達成共識[5]。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手術和小骨窗開顱手術是基層醫(yī)院較為適宜開展的手術技術,本研究結果顯示,小骨窗開顱手術和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手術的遠期療效基本一致,并無顯著性差異,但小骨窗開顱手術創(chuàng)傷小,其所導致的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降低,住院時間大大減少。肺部感染臨床上是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較為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往往導致患者病情嚴重而影響預后,可能增加患者的致殘率,甚至是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后期死亡的重要因素[6]。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大骨瓣開顱手術組患者肺部感染顯著高于小骨窗開顱手術組,但遠期病死率并未增加,可能與圍手術期加強抗感染有關。
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能夠較徹底清除血腫,充分降低高顱壓,并且可以直視下準確止血。Takeuchi 等[7]報道對出血量大引起顱內(nèi)壓高的患者,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能提高存活率,21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手術治療,術后存活率高達90%,而且神經(jīng)功能恢復較理想。但是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的不足之處在于手術創(chuàng)傷大,對腦組織干擾嚴重,手術并發(fā)癥較高,而且去骨瓣減壓造成的顱骨缺損需要進行二次手術修補。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可以根據(jù)術前CT 確定腦出血的部位,據(jù)此設計手術入路,手術范圍小,創(chuàng)傷小。當然,小骨窗開顱手術也有其局限性,針對出血量大導致腦疝的患者建議進行傳統(tǒng)去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減壓。
綜上所述,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肯定,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殘率,而且手術創(chuàng)傷小導致的并發(fā)癥少,優(yōu)于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手術,值得基層醫(yī)院開展。
[1]Gotoh S,Hata J,Ninomiya T,et al.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and survival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by its location in a Japanese community[J]. Circ J. 2014,78(2):403 -9.
[2]McDowell MM,Kellner CP,Sussman ES,Bruce SS,Bruce RA,Heuts SG,Sander Connolly E.The role of admission timing in the outcome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at a specialized stroke center[J].Neurol Res.2014,36(2):95-101.
[3]Ding D. Role of surgical evacu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giant 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3,115(12):2 555 -6.
[4]張艷軍,孫海波,薛維華,等. 高血壓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最佳微創(chuàng)手術時機研究[J]. 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30(1):68 -69.
[5]Shimamura N,Munakata A,Naraoka M,et al. 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 is not necessary to rescue supratentorial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consecutive single-center experience[J]. Acta Neurochir Suppl. 2011,111:415 -419.
[6]徐德明,錢佳棟,萬默各. 高血壓腦出血并發(fā)肺部感染相關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J]. 浙江實用醫(yī)學,2012,17(5):325 -327.
[7]Takeuchi S,Takasato Y,Masaoka H,et al.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with hematoma evacuation for large hemispheric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Acta Neurochir Suppl.2013;118:27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