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澤斌
時下,部分語文教師過分強調(diào)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而忽略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如果有語文教師還秉承傳統(tǒng)語文教學,就不被人看好。脫離教材而隨意生發(fā)人文性,為了追求人文性而冷落文本,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表面上很叫座,但實際上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沒有得到有效養(yǎng)成。文本作為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我們應該尊重它,并努力追求對文本的超越、升華,最后內(nèi)化為學生生存生活的營養(yǎng)液。我認為,夯實“俗”、最終“雅”是學習語文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俗”就是主導學生老老實實地走進文本
“俗”就是主導學生老老實實地走進文本,知人論世,和文本親密接觸,體會語言的魅力,尋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情趣和理趣。主導者(教師)要優(yōu)化整合教學環(huán)節(jié),由粗略感受到梳理,由梳理到提煉,由提煉到升華,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走進文本。下面,以學習《小狗包弟》一文為例。
教材分析:課文的主要價值首先在于對它的認識作用,本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十年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當時的人們在狂熱政治下普遍的命運窮困、人性扭曲的狀況,由此而產(chǎn)生課文應有的認識教育作用,包括現(xiàn)在的高中生在內(nèi)的所有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那個年代;課文的價值還在于作者深刻反省、自我拷問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顯示出一個正直成熟作家嚴于解剖自己、敢于說真話的勇氣和度量,進而可以引發(fā)學生對過去那個年代甚至當今時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討和拷問,這有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同時學會怎樣認識人性的弱點及掌握怎樣戰(zhàn)勝自我超越自我的途徑。
①學情分析:此設計主要針對我校高一(3)實驗班學生,該班學生語文素養(yǎng)普遍較好,學習習慣與預習習慣良好,求知欲望強烈,具備良好的理性思考能力。②主導重點:認識特定歷史時期人性扭曲的狀況,感受作者懺悔的勇氣、氣度與真摯而深沉的情感,提升自我人生境界。③主導難點:怎樣認識人性的弱點及怎樣戰(zhàn)勝自我超越自我。④主導方法:提前布置學案、自主學習、合作研討,將要解決的問題和任務用課件演示。⑤課時:1課時。
師:情境一——假設你在汪洋大海中的一條船上,帶著你的家產(chǎn)、親朋好友、子女和愛人,因為不可抗拒的客觀原因,船只能乘坐一個人,時間很緊迫,沒有思考選擇的余地,最后的結果是什么?
情境二——一個女孩問自己的丈夫,如果我和你母親同時掉入河中,你先救誰?
情境三——在生活中,你說過違心的話嗎,做過違心的事嗎?你敢自我解剖嗎?
生:(略)
師:由第三小組推薦代表回答“開篇寫一位藝術家與狗的故事,有什么意義?”(其他小組代表補充并評價,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補充并評價。)
生(寫作此文時整理歸納學生的說法):從思路章法說,先說別人的事引出話題,起著鋪墊、啟發(fā)的作用;從思想內(nèi)容說,藝術家與狗的故事,巴金與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對照,讓人看到此類事在全國并非獨一,而是普遍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從寫作效果說,藝術家與狗的故事似乎更慘烈,而巴金與狗的故事之悲哀則在于心靈,是一種“此恨綿綿無絕期”的精神折磨。
師:由第四小組推薦代表回答“作者反映‘文革的現(xiàn)實,為什么要寫一條小狗?”,其他小組代表補充并評價,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補充并評價。
生(寫作此文時整理歸納學生的說法):小狗包弟雖小,但也是一條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應得到生存權,并免受侵害。這一觀念在今天已經(jīng)為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而巴金寫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顯然高人一等,表現(xiàn)出先進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過一條小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時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實,一條狗都保不住命,人何以堪。另外,作者寫小狗包弟也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一段心靈歷程,寫心靈是主要的,寫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寫小狗是寫實,寫心靈是寫虛,按散文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寫虛必定以寫實為基礎。
師:由第一小組推薦代表回答“作者為什么要以歉疚、懺悔作為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其他小組代表補充并評價,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補充并評價。
學生:(略)
師(參考,課件演示):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多數(shù)人卷入浩劫之中,作者屬于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結束了,國人應該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個無過錯的老人。巴金的《隨想錄》引發(fā)文壇的震動,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觀照過去的一段歷史,警醒人們記取歷史教訓。巴金由此贏得了社會的普遍敬意和稱頌。本文的歉疚和懺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體體現(xiàn),這種特殊的反省能夠喚起人們的良心、良知。我們透過本文可以揣測到巴金是一個善艮的人,他經(jīng)歷了一場浩劫,不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妻子蕭珊,可他沒有怨天尤人,沒有用文章作為聲討、控訴的工具(聲討、控訴并非不必要),而是通過自責、自省,引發(fā)讀者的深思和自省,引發(fā)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共鳴。我們在天災人禍面前有時感到命運無常,感到無助,因此我們應向巴金先生一樣好好活著,好好反思,不要給他人添麻煩,為社會多作貢獻。
聽課教師的評價:該教師強調(diào)要求學生走進文本,緊扣文本進行學習,抓住了語文學習的本質(zhì),一切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都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教師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主導重點等環(huán)節(jié)都十分到位,真正做到了我們所強調(diào)的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等,對教材的剖析是深刻的,對學生的情況是比較了解的,能夠做到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注重學法的指導,能抓住重難點,方向明確,不至于無邊無際。這些又都在具體的課堂中得到了體現(xiàn),真正做到了“俗”。
可見,要主導學生走進文本深處,教師首先深入研讀課文,將教材“讀厚”,這樣才能找到走進文本深處的有效途徑,將課文“教薄”。
二、“雅”就是引導學生學有所悟地走出文本
僅僅停留在對文本本身的深刻理解和體驗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走出去,形成富有現(xiàn)實意義的態(tài)度和認識,用批判思維形成新的情感體驗、生成世界觀與人生觀才有價值。因此,只有讓學生用心感悟文本,走出文本,才能讓他們真正讀懂文本,才能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走出文本是對文本的超越與升華,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指導學生超越文本,使他們獲得新的情感體驗,走向新的認識高度。又如學習《小狗包弟》一文。
師:由第三小組推薦代表回答“你所知道的人性弱點”,其他小組代表補充并評價,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補充并評價。
生(寫作此文時整理歸納同學的說法):諸如團結精神不足,愛看熱鬧,趨炎附勢,對下層人冷漠,最貪圖享受,拜官和屈服于強權,拜金,等等。
師:由第四小組推薦代表回答“通過學習本文對自己的寫作有什么啟示”,其他小組代表補充并評價,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補充并評價。
生(寫作此文時整理歸納同學的說法):啟示就是關心社會現(xiàn)實和自我,重視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訓練觀察力,以小見大,從細小事物中發(fā)現(xiàn)和展示社會變遷、大眾命運的痕跡;為表情達意的需要,合理地安排材料的詳略、次序,等等。
師(小結,課件演示):從巴金先生的自我解剖中,我們受到如下啟示,從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到歷朝歷代的“文字獄再到“文化大革命”,這些浩劫給了我們太多的思索,隨著中國共產(chǎn)黨高度的政治文明它們一去不復返。但是,離真正的民主、科學、文化、生態(tài)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對自己嚴加解剖,修身養(yǎng)性,使自己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
聽課教師的評價:教師沒有僅僅拘泥于語文教學的“俗”,而是以“俗”為基礎,走出文本,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獲得了新的情感體驗,走向了新的認知高度。文藝理論要求文學作品的賞析要達到審美教育作用,而語文教學只要達到了“雅”就達到了最終目的。就該教師的教學來看,他注重學法指導與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各組又選派代表綜合本組的討論進行發(fā)言,既培養(yǎng)了學生“說”的能力,又沒有任其自由發(fā)展,而是進行了補充,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因勢利導,并通過演示進行了總結。這使學生對《小狗包弟》的認識既有了自己的情感認識體驗,又有了較高的認知境界。
這樣走出文本,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了一定的質(zhì)的飛躍。因此,要引導學生走出文本,教師一定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一分為二地指導,千萬不能偏袒某一方。
三、從大“俗”到大“雅”是
語文學習的至高境界之一
“俗”是高中語文教學和學習的基礎,“雅”才是語文教學和學習的至高境界?!八住迸c“雅”要基于學情、文本與高考。當前不少語文教學、學習過分注重人文精神,丟失了傳統(tǒng)的“俗”,沒有真正的走進文本,顧此失彼,更沒有從文本出發(fā),領悟文本背后的深刻含義,也沒有真正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這里說的“俗”與“雅”與我們一般對“俗”與“雅”的理解有所不同。語文本文所說的“俗”是指文本直接體現(xiàn)的東西如詞語、景物描寫等,“雅”是指通過“俗”的內(nèi)容再加上讀者切身的感悟而凸顯的深層次精神內(nèi)涵。如我們對于范仲淹的名篇散文《岳陽樓記》的學習,對于作者、作者軼事和寫作背景的了解,對文本中字、詞、句、段的理解、學習等,就屬于“俗”。但此文能流傳千古,不在于這些地方,也不在于作者對岳陽樓的描寫,而是因為此文高度的思想境界和作者登樓的感悟,即對政治、人生等的認識,這就是“雅”。無論是教學,還是閱讀都要結合當時的背景、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等進行感悟,升華到“雅”的境界。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重點“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讓學生慢慢地由“俗”而“雅”,做到“雅”“俗”兼?zhèn)?,實現(xiàn)語文的教與學的雙豐收,從而讓學生走進生活,融入生活,詩意地生活。
(責任編輯 羅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