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家艷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發(fā)揮積極的作用。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既有與其他學科一樣的工具性作用又有鮮明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既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又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深挖教材內(nèi)涵,在傳授人文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把德育教育滲透其中,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真正達到文道統(tǒng)一和教書育人的目的。那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呢?本文主要從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和作用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
1.在講讀中滲透德育。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的主陣地,它以教材為本,教材中有極其豐富的德育內(nèi)容諸如愛國主義、艱苦奮斗和民族自豪感等。在課堂教學中,應實現(xiàn)德育與智育的統(tǒng)一,把德育滲透到語言文字的講析中。例如,針對學生認為《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戰(zhàn)士火中救朝鮮兒童這一動人場面不值一提,我引導學生注意戰(zhàn)士救人時的一系動作,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戰(zhàn)士不怕危險救朝鮮母女的堅定決心和英勇氣概慘烈的場面,使學生震撼,借此我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在別人身處困境時勇于上前相幫。
2.在課外閱讀中滲透德育。積極開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磨煉學生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qū)W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讀,加強閱讀指導,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使學生收到實效。一本好書相當于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刻苦學習、戰(zhàn)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3.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只有學生親耳所聽、親眼所見、親手去做,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才有感染力。同時,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極好機會。例如:在慶祝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活動中,我布置了一系列作業(yè):一是寫調(diào)查報告。讓學生調(diào)查身邊的人,了解祖國改革三十年的巨大變化。二是開展體驗教育活動。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試著用柴火做飯、用煤油燈度過夜晚、徒步上放學等,感受祖國今昔的巨大變化。三是寫作活動。有的學生用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對祖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巨變的認識,表達對祖國母親的熱愛。有的學生寫出了諸如《寫信與打電話》、《我家搬新居》、《柴火做飯與液化氣做飯》等文章,表達了祖國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激起了對祖國變化的贊嘆和對祖國母親的熱愛。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作用
1.營造美的氛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運用一切教學手段營造美的氛圍,展示美的境界,用美熏陶學生,使他們產(chǎn)生感情共鳴,使德育融于他們的心靈?!饵S河大合唱》能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北國之春》會讓學生蕩漾起想念家鄉(xiāng)眷戀親人的情思;貝多芬的交響曲可讓學生領悟到百折不撓的生命強音。播放這些配樂曲,創(chuàng)設感人的情境,誦讀文章,會喚起學生對美的感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動靜結(jié)合寫景狀物,能讓他們領略到其樂融融的自然美;《散步》中一家人尊老愛幼和諧相處,能讓他們感受到其情切切的人情美;《岳陽樓記》融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能讓他們體味到其心坦坦的豁達美;《魚我所欲也》中世代頌揚的仁義美、《桃花源記》中美好生活的幻想美、《望岳》中不畏艱難的壯志美都會使他們在讀悟中體悟沉淀。學生對美有了深刻的體驗,才會產(chǎn)生對美的熱愛,才會對真理有追求,才可能有美的創(chuàng)造。
2.培養(yǎng)學生情感。愛國主義從來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豆茏印つ撩瘛罚骸耙约覟榧遥脏l(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闭Z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不同于政治課的說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跡和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感染學生。教師只要因勢利導,自然就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強化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強不息的奮斗激情。諸如《黃河頌》等從不同角度歌頌祖國,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吨袊皹颉贰ⅰ短K州園林》用優(yōu)美的語言介紹了趙州橋、蘇州園林等綺麗的風光。祖國壯麗的山河、欣欣向榮的面貌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3.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愛國主義教育是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愛國、愛家鄉(xiāng)、愛黨、愛人民是每位學生必須具備的道德情感。有的文中有十分明顯的愛國主義內(nèi)容,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以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體會到文中的愛國、愛家鄉(xiāng)、愛人民、愛黨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懷。例如課文《中國的土地》、《我的中國心》、《黃河頌》、《七子之歌》、《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棗核》、《阿里山紀行》、《美麗的西雙版納》、《始終眷戀著祖國》、專題《長城》等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祖國的江山如此多嬌,在語文教學中帶領學生欣賞阿里山風光、西雙版納美景,體會云南傣族潑水節(jié)的神韻,回顧長城悠久的歷史,領略華夏文化的魅力,體會中華美文豐富的內(nèi)涵,使學生的心靈受到熏陶??稍谝I學生領略祖國江河山川之美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項長抓不懈的工作,德育任務還很艱巨,特別是處于文化較落后的地區(qū),面對的是留守少年。如何將德育工作有機地滲透于語文教學中,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為高一級學校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有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嘗試與探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