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荷琴(江蘇省張家港市中興小學)
小學語文是兒童語文,小學語文應當成為兒童的一種生命存在.兒童有兒童的感動,兒童有兒童的詮釋,兒童有兒童的情懷,兒童有兒童的夢想.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尊重兒童文化,從兒童生態(tài)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設適合兒童文化發(fā)展的環(huán)境,傾心營造與兒童心靈相通的情境,讓滋潤兒童語言、生命發(fā)展的陽光跳進課堂,讓學生快樂徜徉于一片新的語文天地中.
“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
語文教育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創(chuàng)設一種自由、平等、和諧的氛圍,在師生的對話、活動、交流中進入真情交融的境界.課堂上的教師,應該真正擁有一顆“孩子的心靈”——會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會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會用“孩子的情感”去體驗.孩子和成人并不擁有同一片天空,我們只有變成孩子,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看到他們真實的也是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只有變成孩子,才能將教材童化、趣化、活化,才能貼近孩子的生活,易于為他們所接受.
教師有一顆童心就必然與孩子們交往,不與學生交往的童心是死心,沒有活力的理論之心.陶行知先生愛與小朋友交往,他在《給吳立邦小朋友的信》中寫道:“平時得了小孩子一封信,如得奇寶,看過了即刻寫回信,回了信就把他好好收藏起來,每逢疲倦的時候又把它打開一讀,精神就立刻加增十倍.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精神的源泉”.陶行知先生和吳立邦小朋友通信并不是以老師的態(tài)度來寫信,而是真真把自己也當作了小朋友,與吳立邦說學習、談作詩、聊家鄉(xiāng)、論理想……陶行知先生是用一顆童心在與小朋友交流,甚至拜小朋友為師.
在教學低年級的課文時,最大的感受是少一些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性的、抽象的分析,甚至少提出問題.而是重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美與靈性,在開發(fā)學生觀察力與想象力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中,小水珠、小蜻蜓、小魚兒、春雨、落葉……它們都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這正是和孩子們的心靈相通的,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朗讀、一起表演、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小動物們的善良美好,共享美妙的童話故事的美好意境,“向往美好的情景,關(guān)心自然和生命.”
情感是對外界刺激而產(chǎn)生的比較強烈的心理反應.比如對某事物產(chǎn)生喜歡或憤怒之情,對某人產(chǎn)生愛慕或厭惡之情,其他如激動、冷漠、愉悅、悲傷、崇敬、恐懼等等,都是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為人處世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情感狀態(tài).小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夠深刻、不甚細膩,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單純、樸素而率直.同時,他們也是一個最富有想象力的群體,他們在接觸周圍世界時,頭腦中會產(chǎn)生許多新鮮、奇異的想法,會創(chuàng)造出許多生動、鮮活的形象,表現(xiàn)出特有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兒童充分展現(xiàn)童情,珍視孩子獨特的情感.
安徒生的自傳體童話故事《丑小鴨》,幾乎是人盡皆知.教參的要求是讓學生感受對丑小鴨對惡勢力的抗爭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但我覺得讓三年級的孩子去感受這些,有強按牛頭硬飲水之嫌.這個故事給人的啟迪應是多方面的,應該以兒童的眼光去看待.于是在學完這篇課文之后,我讓學生十分隨意地談一談對這個故事的收獲.孩子們的交流十分隨意,你一言我一語,但每一句都是孩子們對生活的一種真摯的理解:
“不能光看一個人的外表,還要看人的內(nèi)心.”
“他的兄弟姐妹們,只盯著別人的短處,卻沒有看到丑小鴨的優(yōu)點,這是不對的.”
“不經(jīng)風雨怎見彩虹,美好的東西都要經(jīng)過努力的.”
“人不可貌相,我們不能以貌取人.”
“我想起了一句話,幸福來自汗水.丑小鴨經(jīng)過了很多磨難,變成了天鵝.”
……
這些來自于兒童內(nèi)在的最純真最樸素的語言,是屬于他們自己的“真知灼見”,絕對比教參所預期的精彩.兒童以自己的理解和體驗去解讀文本,是對生活課程解讀的一種折射,是語文課堂中最動人的音符.
童年是人成長中的一個寶貴歷程,孩子們有自己的獨特個性,他們純真率性,每個人身上都有亮點,每個人身上又都有缺點,他們敢想敢說,有時是“口無遮攔”所以有了“童言無忌”,課堂上,我們要呵護他們的這份率性,要在不足的背后看到亮點——朗讀不流暢,可能聲音響亮;說得不完整,可能思路獨特;讀得不好,說得不好,但他畢竟勇敢地站起來.即使是錯誤的,也可以把它當作教育資源來認識.
賈志敏老師的做法會對我們有所啟發(fā).在一次公開教學中,他請學生用“姆”組詞.有個學生站起來不假思索地說:“母親的母.”同學們哄堂大笑,一邊大叫“錯了!錯了!”頓時,答錯的孩子面紅耳赤,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但賈老師不慌不忙地說:“他沒錯,只是沒說完,你繼續(xù),母親的母加上——’這個學生恍然大悟,緊接著說:“母親的母加上一個女字旁.”孩子樂呵呵地坐下了.錯誤,是學習過程中生成的學習資源,它需要老師的點撥引導.老師機智地替他化解了眾人的“嘲笑”,他定會終身難忘的.善待學生的錯誤,會讓錯誤生發(fā)美麗.
假如我們不理解不明白孩子的發(fā)展意向和情感態(tài)度,只把他們的缺點看成是無知,我們將不可避免地犯下許多愚蠢的錯誤,只有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重視孩子的感情,呵護孩子的童真童言,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熱愛孩子,與孩子的脈搏一起跳動,那么我們的語文學習才會充實、豐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你的教學不能使孩子感興趣,那么你的教學還沒開始就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充滿天真童趣的課堂,可以充分調(diào)動小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松、和諧、愉快的環(huán)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文字訓練活動.相對其他學科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更具形象性、情境性、情趣性優(yōu)勢.教師若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就會深受氣氛美的感染.將靜態(tài)的教材(如《龜兔賽跑》 《狼和小羊》等等)改編成動態(tài)的童話劇,通過繪聲繪色、富有情趣的動態(tài)表演,再隨著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伴奏,整個課堂就會被渲染起來,這樣的氛圍很能滿足孩子們好奇、好玩、好動的心理,能使他們學而忘苦,學而忘難.
又如教學拼音的時候,把單調(diào)的拼音變成一個個可愛的頑皮的孩子,讓它們和孩子們一起玩、交朋友,并且鼓勵孩子們?nèi)ビ涀∽约汉门笥训拿?,這就使拼音教學變成了記名字大賽.創(chuàng)設充滿童趣的課堂教學,讓兒童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讓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喜歡語文,愛上語文.
在語文課中我們應該了解兒童、懂得兒童的文化,把兒童的思想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童情在老師的喚醒和激勵中真實體現(xiàn),展現(xiàn)語文課率真的童味.這樣的語文,充滿了活力和魅力,顯現(xiàn)了生命多姿多彩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