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玨(江蘇省宜興市桃溪中學)
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賞識,便是教育的一種藝術體現.教育孩子的奧秘在于時時、處處、事事在心靈深處永遠堅信孩子行,也就是學會賞識.因為人性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賞識緊緊抓住了情感因素,營造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以滿足學生在無形生命中的要求,使他們得到肯定和欣賞,最終達到學習效率的提高.在實際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是促使學生將自身能力發(fā)展至極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學生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人們已經開始漸漸地關注賞識教育在維護學生自尊,保護學生積極性,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的作用.那如何才能在英語中體現賞識教育呢?為此,我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下面我談談幾點膚淺體會:
英國教育家車尼斯說:“只要教師對學生抱有希望.僅此一點,就可以使學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教師轉變觀念,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教師對學生的熱情期待是學生努力學習動力的來源,能有效推動學生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進步.就像嬰兒學說話一樣,天下絕對沒有一位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會說話產生過哪怕一丁點兒的懷疑,決不會!因為家長承認孩子間的差異,并尊重這種差異.即使孩子說話遲了,他們也會說“貴人語遲”的話來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開口說話.可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大家都認為不能用教嬰兒說話的方法來教.大多數教師總是在心中把學生分成好、中、差幾類,或者在沒有帶這個班之前就開始排名次、摸情況.正是在這種潛意識的影響下,我們往往把學生成績不好歸咎于學生學習態(tài)度、智商太低等等,卻很少從自己的主客觀方面找原因.比如教學方法是否妥當,責任心是否盡到等等.在賞識教育的影響下,我們一定要擺脫傳統(tǒng)的學生觀的束縛.在教學中逐步調整對學生的態(tài)度,徹底放棄那種“學生有差異,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學好英語”的陳舊觀念,讓學生重新燃起學習英語的希望之火,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贏得賞識的希望.
賞識教育就是一種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通過肯定、表揚學生的某些閃光點,實現對學生有激勵作用的“正強化教育”.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是賞識教育的關鍵.賞識對于成長中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賞識可以讓學生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許多優(yōu)點.老師的才能就在于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要拿放大鏡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不斷放大學生的優(yōu)點,鼓勵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不同優(yōu)點和任何進步,從不同角度欣賞學生.每個孩子都擁有巨大的潛能,說不定英語較差的學生也能成為第二個李陽.這就需要作為靈魂工程師的我們用積極溫暖人心的話推掉壓在無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讓孩子的潛能像火山一樣爆發(fā).這樣英語這門學科在孩子巨大潛能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自信心是一個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預想一定能夠實現的一種心態(tài),是我們人類心理活動中最為基本的內在品質之一.自信心對人的一生的發(fā)展,都起著基石性的支持作用,它能將人的一切潛能都調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推動到最佳狀態(tài).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更要注重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每一位同學都有“我一定能學好英語”的信心,進一步培養(yǎng)和激發(fā)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教師做到因材施教,個別對待,寓教于樂,減少阻力與挫折,幫助他們建立“成就感”與自信心,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良好氛圍,學生的英語學習就會變得輕松而有效.同時,在教學中還要多給學生鼓勵和表揚,并且鼓勵大家向取得進步的同學學習,使學生能夠在自我賞識、他人賞識和賞識他人的教學氛圍中,逐漸增強自信心.
賞識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體驗成功.當學生所體驗的經歷是成功次數較多的時候,他們的自我概念,自我約束力就比較強,他的自信心也會增強,并由此轉化為一種積極的、健康的人格,他們的各種潛力就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是繼續(xù)學習的一種動力.”在現代的教學中,要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必須讓學生獲得成功感.根據這一規(guī)律,在教學中我們應從這幾個方面著手讓學生體驗成功: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設計易懂而又有趣的知識.讓學生沿著“參與—理解—鞏固—發(fā)展”的路子學習.在英語教學中,我們都知道閱讀理解和完型填空是學生感覺最難的內容,為降低學習難度激發(fā)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從《新概念英語》 《英語世界》或者其他書刊中找一些有趣而易懂的故事讓學生閱讀也可以自己編些水平難度適合學生完型填空題給學生做,讓他們在輕松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與信心;我們還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在學習上獲獎的機會.充分利用學生渴望得到別人認可的特點,每周選出學習“十佳”能手,比一比,看一看,讓學生在競爭中互相促進和發(fā)展;此外,每逢假期,我們鼓勵學生定時定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口語練習,可以邀請老師和在校大學生參加他們的活動,活學活用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還能讓他們進一步認識學習英語的好處,從而提高他們學英語的積極性.通過這樣有趣而適用的學習活動,充分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熱情,當然學習效率也顯著地提高了.
教育經驗告訴我們,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作為教育者只有尊重差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賞識教育,不僅要賞識優(yōu)秀學生,也要賞識學困生.
有關研究表明,在人的本性中,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尤其少年兒童,他們的知識粗淺,意志脆弱,但又極力地想表現自我,想得到別人的承認.他們的一些想法不可避免地帶有幼稚性和不成熟性.如果此時教師和家長們過分地去求全責備,不支持、不信任,甚至蔑視,會嚴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不是成大才的料子.反過來,如果我們都以賞識的眼光和態(tài)度去對待他們,從積極的方面去肯定他們的成績和進步,則可使他們看到自我的價值,從而向更高的目標去努力.
我教過一名學生在小學時是出了名的懶惰,害怕做作業(yè).無計可施之下,我嘗試著“賞識”他,發(fā)現他其實上課聽課還是比較認真的,就是害怕做作業(yè)而已.于是,我在課堂上經常讓他回答問題,借這些機會表揚他.一段時間過后,我發(fā)現他能按時完成英語家庭作業(yè)了,而且英語成績也比原來有了明顯的提高.自此,他覺得“臉上很有光”,逐漸樹立了學習的信心.一個學期下來他的英語成績由原來小學里的七十幾分,提高到期末考試的九十幾分,這是連他自己和我都沒有想到的.
賞識教育要求教師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用引導和鼓勵的辦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地學.那么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就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關注每個時期、每個學生的不同變化,然后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賞識教育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育主要是教師在工作中需要更多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教師要多動腦、勤思考,認真對待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運用靈活多樣的賞識教育辦法,開拓一塊學樂融融的燦爛天空.我相信,我們只要做到了讓賞識教育的種子在英語教學這片土地上生根發(fā)芽,也就是在英語教學中堅定不移地長期運用賞識教育,你一定可以看見棵棵充滿生命力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