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峰,王妮娜,甘艷君,雷平光,陳遠博 (廣東省深圳市松崗人民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105)
食管異物是臨床常見急癥之一[1],如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或者采取了不合理的治療措施,會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嚴重者會有死亡發(fā)生[2]。臨床常首選食管鏡或胃鏡下取出,但由于食管上段位置特殊,尤其是食管入口是食管的第一個生理狹窄處,易導致異物取出失敗或由于操作原因造成患者較大痛苦。選取我院經X線或透視檢查擬診食管上段異物者70例,通過隨機單盲的分組方法分為透明帽組和普通內鏡組。比較透明帽組及普通內鏡組在診斷準確率、取出異物時間和不良反應方面的異同,從而探討透明帽輔助內鏡在食管上段異物治療中的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全組共70例,經局部體查、透視或X線片檢查,均擬診食管上段異物。隨機分為兩組,透明帽組35例,男19例,女16例。普通內鏡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16~80歲,平均34.9歲。全部有誤咽異物史,表現(xiàn)為吞咽困難、吞咽疼痛、胸骨后不適等。上述病例經普通胃鏡和透明帽法確診后,進行了相關處理,均隨訪1個月。
1.2 方法:①術前用藥:患者按普通上消化道內鏡檢查方法做準備。②器械選擇:前視鏡:Olympus GIF-160、透明帽等。③檢查方式:胃鏡前端安裝透明帽,常規(guī)插入胃鏡,觀察食管管腔是否存在異物、異物位置、形態(tài)。此法簡稱透明帽法。
1.3 關鍵技術:透明帽是一根透明塑料管,胃鏡前端安裝透明帽,使前端突出于胃鏡約1 cm,使食管黏膜與鏡頭保持合理的距離,有利于保持鏡頭的穩(wěn)定性,方便更清楚地暴露食管管腔,確保視野清晰,從而達到便于異物的觀察與處理的最終目的。術前所有患者均行頸、胸、腹部X線透視及攝片,對吞入異物的時間、性質、形態(tài)和數(shù)量要進行詳細而全面地了解。按普通上消化道內鏡檢查方法積極妥善準備。備好前視鏡:Olympus GIF-160,口腔護圈、透明帽、活檢鉗、鼠齒鉗、三爪鉗、圈套器等。操作過程中對操作時間要及時、準確記錄。
2.1 檢查準確率:透明帽組35例,34例經透明帽法檢查獲得準確診斷,準確率97.1%。1例可疑食管中段細小異物,周圍黏膜明顯充血腫脹,不能做出準確診斷。胃鏡組35例,32例經透明帽法檢查獲得準確診斷,準確率91.4%。3例不能做出準確診斷。
2.2 取出異物時間:透明帽組取出異物時間為(13.5±6.2)min,普通內鏡組取出時間為(15.6±7.9)min。
2.3 檢查的并發(fā)癥:透明帽組除異物本身造成的黏膜損傷和少許出血外,均未發(fā)生擦傷、大量出血、穿孔、鄰近器官損傷等嚴重并發(fā)癥。胃鏡組2例合并擦傷,1例合并少量出血,無穿孔及臨近器官損傷病例。
胃鏡下異物取出方法有直接胃鏡法、透明帽法、套管法、遮蓋法等[3]。在胃鏡頭端沒有安裝透明帽的情況下直接取異物時,因消化道部狹窄通過時存在難度,且腔壁和黏膜會遭受重大損傷而有出血甚至穿孔等發(fā)生[4],在抓取異物后,需要花很長時間尋找最佳角度。我院為基層醫(yī)院,每年開展胃鏡檢查達6 000例,每年收治“食管上段異物”病例幾十例。筆者通過前瞻性研究在我院經X線或透視檢查擬診食管上段異物者,通過隨機分組的方法比較透明帽組和普通內鏡組在取出異物時間、診斷準確率和不良反應方面的異同,從而探討透明帽輔助內鏡在食管上段異物治療中的價值。盡管透明帽法優(yōu)點明顯,但本組資料中仍有1例沒有明確診斷,考慮與可疑病灶周圍黏膜有充血腫脹,對管腔暴露等有不良影響存在密切的關系。臨床研究結果表明,部分患者因安裝透明帽插鏡不適感增強。所以需要從操作技巧多下功夫,盡最大努力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并在以后的研究中結合更多的病例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胃鏡下采用透明帽能充分暴露食管管腔,對食管上段異物的診斷及處理準確、安全、簡便,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
[1]沈 磊,羅和生,譚詩云,等.58例食管中段異物的診斷和處理評價[J].中國內鏡雜志,2003,9(11):21.
[2]高尚志.食管卡魚刺后需重視的若干問題[J].臨床外科雜志,2007,15(9):581.
[3]趙云渠,趙瑋瑋,龐明菊,等.胃鏡下遮蓋法取異物的應用體會[J].中國內鏡雜志,2002,8(11):76.
[4]程鳳岐,汪鴻志.經內鏡取上消化道異物172例報告[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5,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