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芃原
(河南大學(xué) 新聞傳播學(xué)院,河南 開封475001)
在中外文學(xué)史上,說到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1899-1961),必然提到其硬漢精神;說起硬漢精神,又必然提到《老人與海》。《老人與?!钒l(fā)表于1952年,發(fā)表后立刻引起很大反響,海明威自己也認(rèn)為這是他最好的一部作品,他也因這部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海明威——硬漢精神——《老人與?!罚坪醭闪巳灰惑w的有機(jī)組合。這種組合當(dāng)然有其道理:海明威以塑造了一系列“硬漢”典型著稱于世,而硬漢的典型代表當(dāng)數(shù)《老人與海》中的桑提亞哥。所以,如果要以點代面地了解海明威,了解其硬漢精神,首選就是《老人與?!?,就是桑提亞哥。
《老人與?!返膶懽魇址?,表面看是寫實,深層看是表意——海明威以他心中的硬漢為標(biāo)準(zhǔn)虛構(gòu)了一個能充分體現(xiàn)這一標(biāo)準(zhǔn)的藝術(shù)形象。其篇幅不小但故事梗概卻很簡單:老漁夫桑提亞哥,連續(xù)出海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屢敗屢戰(zhàn),但他并不沮喪。第85天,天不亮他就又揚帆出海,打算到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海域碰碰運氣。他終于捕到一條特大的馬林魚,比老人的小船還長兩英尺。這條魚力大無比,生命力極強,被釣后疼痛難忍,試圖逃走,于是拉著小船在海上漂來蕩去。為了使小船不被魚拉沉,老人與大魚展開了殊死搏斗。不間斷的搏斗一直持續(xù)到第三天,馬林魚終于無力再拖著小船轉(zhuǎn)了,老人提起魚叉以“堅決的意志和狠毒無比的心腸”殺死了它,然后將它綁在船尾開始返航。死魚的血水在海里漂散開來,引來一群群兇猛的鯊魚。眼看馬林魚被鯊魚吃掉,老人無比心疼,但此時的他已疲憊不堪,為了保衛(wèi)勞動成果他只得拼盡最后一點氣力再與鯊魚大戰(zhàn)。惡戰(zhàn)中,魚叉被大鯖鯊帶走了,他把刀綁在船槳上繼續(xù)砍,刀子又折斷了,他用棍棒、用舵把——一切可以用來戰(zhàn)斗的武器全用完了,魚群仍然打不散。終于,馬林魚的肉被鯊魚吃完了,剩下一幅巨大的骨頭架。半夜里,老人終于回到岸上自己的小茅屋,他疲乏地倒頭便睡。睡夢中,“老頭兒正在夢見獅子”。
桑提亞哥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呢?不好說,我們只能說他既是勝利者又是失敗者。說他勝利,因為他經(jīng)過拼死搏斗終于將一條龐大的馬林魚殺死了;說他失敗,是因為他的馬林魚被鯊魚吃光了,他敗在鯊魚手下,他惡戰(zhàn)一場,險些喪命,最后卻空手而回,仍是一無所有。但是,無論勝利也罷失敗也罷,他都是個英雄。他以他的英雄主義氣概——換個名詞說即硬漢精神征服了讀者,贏得了讀者的尊敬。
老人的硬漢精神是通過搏斗雙方力量對比的極大懸殊表現(xiàn)的。老人這一方相當(dāng)?shù)娜?人老了,力氣遠(yuǎn)不及年輕時了;獨自一人,孤立無援;生活條件極差,出海時只喝了一點咖啡,只帶了一瓶水和一條金槍魚。老人的對手——馬林魚、鯊魚力量強大,遠(yuǎn)非老人所能抗衡。強弱對比決定了這場搏斗的悲壯與慘烈。想一想老頭兒是多么艱難和痛苦吧:茫茫大海中孤零零的他與一條力大無比的魚相周旋,饑餓、寒冷、疲勞、困倦,時刻在威脅著他;拉釣絲的雙手磨出了血,他輪換浸到海水里,左手抽筋、麻木不能用,他只能用一只手強撐著;臉在船上跌破了,肩膀磨出血了,他只能咬牙強忍著。在艱難的對峙中,他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松懈,否則隨時都可能墜入大海葬身魚腹。而且,更讓人不敢想象的是,這種艱難的搏斗不是一時半刻,而是三天三夜。70多小時,持續(xù)不斷地搏斗、搏斗、搏斗,即使奧運會“鐵人三項”冠軍恐怕也撐不住,但桑提亞哥支撐下來了,能不讓人驚嘆、讓人尊敬嗎!
所謂硬漢精神,就是無論在怎樣艱難困苦的逆境中,都毫不畏懼、勇往直前,以非凡的毅力和堅韌的決心同對手進(jìn)行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殊死戰(zhàn)斗,在戰(zhàn)斗中保持做人的勇氣與尊嚴(yán)。用桑提亞哥的話說就是:“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p>
這種精神,在世界文學(xué)史上獨一無二,正因為此,硬漢精神作為一個關(guān)鍵詞,和海明威一道進(jìn)入美國和世界文學(xué)史,成為一道閃亮的彩虹。
硬漢精神,是對人類生活中不屈的精神意志的一種提煉,也是一種提升,從此它作為一種精神符號亮亮地輝映在人類精神生活的上空,給強者以激勵,給弱者以鼓舞,成為人們奮斗拼搏的力量源泉。這就是硬漢精神所體現(xiàn)出來的正能量。
但是,在我們按照慣常思路和傳統(tǒng)觀點肯定硬漢精神給予人正能量的同時,最好也要看到陽光下的陰影——硬漢精神中蘊藏著不可忽視的負(fù)能量。這就是,硬漢精神在讓人感到敬佩的同時,也讓人感到緊張、恐怖和可怕。
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困境,面臨困境,難道只有一種選擇,即勇往直前決不退縮是正確的么?硬漢精神要求人們勇往直前,否則就是怯懦,就不是男子漢。但問題是,有的困境經(jīng)過頑強不屈的努力是可以征服的,而有的困境是無論如何也征服不了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局限——先天的后天的、主觀的客觀的局限。明智的人要敢于坦然承認(rèn)并接受局限,聰明地避開局限,想辦法在局限之外,即在可能性的領(lǐng)域里發(fā)揮自己主觀意志的力量與困境作頑強的斗爭,爭取最大的勝利。這就是說,勇往直前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無條件的,勇往直前只是困境面前的一種選擇而不是唯一選擇。不加分析,不顧具體情況地勇往直前是莽撞而不是勇敢,其結(jié)果無疑是危險的。
古猶太經(jīng)典《塔木德》中有一段著名的經(jīng)文:“主啊,求你賜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求你賜我耐心去接受不能改變的,求你賜我智慧去分辨哪些可以改變、哪些不能改變?!笔裁唇兄腔?這就是智慧!與此相反,不管遇到什么境況,也不管它是不是可以改變的,一味勇往直前,并不是智慧而是愚蠢。
在奮斗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對手,對于對手,一定要打敗、消滅之而后快么?硬漢精神要求是這樣,但現(xiàn)代觀念卻不這樣認(rèn)為?,F(xiàn)代觀念認(rèn)為對于對手要區(qū)別對待,有的必須打敗之消滅之,而有的則不一定。例如掰手腕子,本來是日常游戲,不必過于較真,而桑提亞哥竟然與對手瞪著大眼整整堅持一天一夜,兩個人的手指甲里都流出血了,還不依不饒,實在太可怕了。這種戰(zhàn)斗精神似乎已說不上是什么勇氣,而是逞勇斗狠,內(nèi)里蘊藏的是可怕的戾氣和殺氣。作品中的桑提亞哥只要想到對手——不管是人還是魚,心里涌出的意念總是“弄死”、“打敗”、“消滅”、“斗到死”之類,他那著名的“名言”(“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就是由這類詞匯組合的。
老人不僅想弄死他的對手大馬林魚,而且由此聯(lián)想到人還可以弄死星星、月亮、太陽——
“那條魚也是我的朋友啊。”他高聲說(桑提亞哥的自言自語——引者注)?!拔覐膩頉]有看見過也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一條魚。但是我一定要弄死它。幸而我們不打算把星星也給弄死。”
他想:想想看,如果一個人每天要去弄死月亮,情形會怎么樣呢?那樣的話,月亮就跑開了。再想想看,如果一個人每天要去弄死太陽,情形又會怎么樣呢?我們生來是走運的,他想。
他想:這些事我都不懂??墒?,我們不必打算去弄死太陽、月亮、或者星星,總是好的。在海上過日子,殺我們親兄弟,夠了,夠了。
引文中的老人夠仁慈和謙遜了,他為不必“弄死”星星、月亮、太陽而慶幸,他沒這份野心,沒那么狂妄。但他畢竟匪夷所思地從“弄死”大魚聯(lián)想到了人可以弄死星星、月亮和太陽。真要感謝上帝沒有給他這種能力,他如果有此能力,可以想象他真的會毫不手軟地“弄死”它們,以證明自己是可以征服一切的硬漢。想一想實在讓人感到毛骨悚然!
硬漢精神不僅蘊含著對于對手的兇狠和殘忍,甚至也包含著對于自身的兇狠和殘忍。桑提亞哥老人生存條件極為艱苦,出去打魚只帶一瓶水,餓了吃生魚,生魚很難吃,但為了戰(zhàn)斗強迫自己吃——連骨頭帶肉從頭到尾一股腦兒吃下肚;他的手流血了,他把它浸到海水里,完全不在乎海水含鹽讓手火燒一樣的疼;手抽筋了,他痛恨不已,認(rèn)為這是對自己身體的背叛,是自己丟自己的臉;他兩個肩膀被釣絲磨破出血了,十分痛苦,但他壓根兒不承認(rèn)他的痛苦,在他看來,“痛苦在一個男子漢不算一回事”??傊?,在他眼里,身體不是作為寶貴的生命而存在的,而是為戰(zhàn)斗而存在的,身體是戰(zhàn)斗的工具,戰(zhàn)斗本身才是目的。為了勝利,無論怎樣苛待自己的身體都是無所謂的,甚至是必需的,直至把它犧牲也在所不惜。他這種對待身體的態(tài)度,既讓人敬佩,也讓人覺得似乎過于冷酷和殘忍。
硬漢精神如此之“硬”,為了什么呢?為了勝利!勝利的意義是什么?為了光榮!——“他想:你把魚弄死不僅僅是為了養(yǎng)活自己,賣去換東西吃。你弄死它是為了光榮,因為你是個打魚的?!蹦敲础肮鈽s”給誰看?給別人看:
“話又說回來,我一定要弄死它,”他說?!氨M管它是那樣的大,那樣的了不起?!?/p>
他想:雖然這是不仁不義的事兒,我也要讓它知道什么是一個人能夠辦得到的,什么是一個人忍受得住的。
“我告訴過那孩子,我是一個古怪的老頭兒”,他說,“現(xiàn)在我一定要證實這句話?!?/p>
他證明了一千次都落了空?,F(xiàn)在他又要去證明了。
看來,老頭兒的“硬”當(dāng)然首先是硬給自己看,他認(rèn)為只有“硬”才稱得上是男子漢的氣概;但歸根到底他是要硬給別人看,因為“光榮”是別人的評判,是他人贊賞的目光,離開了他人的眼光,還叫什么光榮!為他人而活,活在他人的眼里,這似乎有點虛榮和矯情。
硬漢精神因其剛硬而顯得脆弱,很容易折斷。硬漢精神的崇拜者和體現(xiàn)者海明威自身就是例子。他一生剛硬好強,在任何地方都必須是第一,是強者,否則不如死去。但他不可能永遠(yuǎn)剛硬,自然規(guī)律讓他也有衰弱的時候,當(dāng)他生命力和創(chuàng)作力都不再輝煌的時候,他寧可毀滅自己。當(dāng)然,他的毀滅也很悲壯,也是一種美,他有這樣選擇的權(quán)利。他把硬漢精神貫徹于自己生命的全過程,讓人贊嘆不已。但,人們從他的剛強中也看到了他的脆弱,脆弱的東西容易遭到毀滅。做人真的難以兩全,堅持剛硬就不可能不脆弱。海明威以他的剛硬完成了自己的輝煌,但也給人留下遺憾。
總之,在審美領(lǐng)域,硬漢精神因其剛硬強悍而美麗而崇高;但一味地剛硬強悍之下也蘊含著不可忽視的負(fù)面精神能量。換句話說,硬漢精神是雙刃劍,不可到處亂用。人世間無窮無盡的爭斗,原因多多,其一就是簡單偏執(zhí)的逞勇斗狠、精神狹隘。因此,當(dāng)我們從審美角度給硬漢精神以無保留的稱頌和贊嘆之時,請務(wù)必記住對其蘊含的負(fù)能量給以必要的警惕,給以必要的省察和批判,“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切不可盲目迷信,既害別人又害自己。
我國歷來對外國(世界)文學(xué)史中的硬漢精神都無保留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美,但對于其中所蘊含的負(fù)面精神因素卻未給予關(guān)注。筆者認(rèn)為,對于一部藝術(shù)作品的把握應(yīng)該是多視角、全方位的,一味地贊美而不加任何分析批判不是科學(xué)態(tài)度。魯迅先生在世時,曾批評過當(dāng)年批評界的“幼稚”:對于作品“不是舉之上天,就是按之入地”,讓作者要么感到自命不凡,要么感到非自殺不足以謝天下,這都是非常惡劣的效果。魯迅主張的是:“批評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才于作者有益?!保?]514把魯迅的主張用于海明威硬漢精神的評價中,于作者當(dāng)然是沒用了,但于當(dāng)今、于后來的讀者有益——這是更重要的。不加分析地一味鼓勵“硬”,不是負(fù)責(zé)任的態(tài)度。
[1]魯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