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霞
(河南護理職業(yè)學院 河南安陽 455000)
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由116個氨基酸組成的糖蛋白,在生理狀態(tài)下,由甲狀腺C細胞分泌,是降鈣素的前體,在特異性蛋白酶作用下在細胞內蛋白水解而產生有生物活性的降鈣素,其無激素活性,可產生多種生物效應,健康人血清中含量極低;在病理狀態(tài)下,內毒素等可以刺激肝、肺、腎、腎上腺、腦和胰腺等多種組織器官而產生PCT。
血清PCT水平在全身性炎癥反應早期(2-3h)即升高,是診斷早期感染特異性指標;PCT濃度和炎癥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可作為判斷病情、觀察療效的可靠依據(jù),廣泛應用于內科、外科、兒科、腫瘤科、ICU等領域。
2.1.1 呼吸系統(tǒng)
PCT作為一種炎癥標志物,在早期診斷呼吸系統(tǒng)細菌感染方面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并指導抗菌藥物使用。耿潔等[1]對ICU和呼吸科肺部感染患者研究發(fā)現(xiàn),肺部感染后患者血清PCT濃度明顯升高,升高程度與中性粒細胞增多呈正相關,說明PCT定量檢測以其與臨床常規(guī)檢驗指標、細菌鑒定、影像學診斷一致性的特點,能夠明確提示炎性反應的強弱及感染灶存在或清除,成為臨床早期診斷細菌感染的新指標;通過檢測血清PCT在整個抗生素治療中的變化,可有效確定患者的治療方法和持續(xù)時間,指導抗生素合理使用。
2.1.2 消化系統(tǒng)
PCT水平與細菌感染程度相平行,是一種比白細胞更敏感的鑒別細菌性和病毒性腹瀉的指標;細菌性感染腹瀉患者血清PCT水平明顯高于病毒性感染患者和健康者,細菌感染程度增加,PCT水平上升,病情好轉PCT則逐漸降低,說明PCT作為機體細菌感染后的急性炎癥標志物,能判斷腸道細菌感染及其嚴重程度,有助于指導抗菌藥物的臨床使用[2]。金建云等[3]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重型急性胰腺炎和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顯高于輕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升高程度與感染程度有較好的相關性,隨著病情好轉迅速下降,這表明PCT可早期判斷急性胰腺炎病情嚴重程度、預測繼發(fā)感染、評估患者預后。
2.1.3 其他系統(tǒng)
血清PCT檢測在內科其他系統(tǒng)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血清PCT檢測可以早期排除非尿路感染,鑒別上下尿路感染,它的明顯升高有助于上尿路感染的診斷[4]。近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PCT作為一種新發(fā)現(xiàn)的物質能較好的提示感染性發(fā)熱;血液系統(tǒng)疾病敗血癥患者血清PCT濃度明顯增高,可能與發(fā)熱程度存在相關性;隨著感染控制或加重,PCT呈相應的下降或上升趨勢,說明PCT水平可以提示系統(tǒng)性感染、判斷療效以指導治療[5]。
血清PCT檢測與血培養(yǎng)有較好的相關性,檢測結果直接迅速,血清PCT濃度輕度升高即對院內感染預測有極高的敏感性,可早期發(fā)現(xiàn)創(chuàng)傷及外科手術后患者院內感染,及時實施、調整臨床抗炎治療方案[6]。有研究顯示開顱手術后患者并發(fā)急性細菌性腦膜炎時,早期血清PCT水平即明顯高于無菌性腦膜炎者,其對急性細菌性腦膜炎早期診斷的準確性高于腦脊液和血液各項常規(guī)炎癥檢測指標,可用于并發(fā)細菌性腦膜炎或無菌性腦膜炎的鑒別[7]。
血清PCT水平與腸黏膜屏障功能破壞、腸管缺血和腹腔炎癥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血清PCT水平反映腸梗阻的嚴重程度,比CK、CK-MB更能判斷是否存在腸管壞死,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絞窄性腸梗阻,及時手術干預,降低腸管切除幾率[8]。
兒童患感染性疾病時,血清PCT濃度升高,隨著病情加重而顯著,說明PCT水平的升降與兒童細菌感染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血清PCT作為檢測機體炎癥的重要指標,可以較準確的反映感染性疾病患兒的病情,對兒科感染具有重要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價值[9]。
兒科系統(tǒng)性感染中,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嚴重威脅兒童健康,它可以由不同病原體所致,一旦發(fā)病需盡早確診,以免延誤病情。研究表明,細菌性腦膜炎患兒的血清PCT濃度顯著高于病毒性腦膜炎患兒和健康兒童,病毒性腦膜炎患兒與健康兒童的血清PCT水平無差異,因此,血清PCT檢測對小兒細菌性腦膜炎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但需排除患兒其他部位合并細菌感染[10]。
隨著實驗性研究的深人和臨床資料的積累,PCT作為全身感染性疾病的輔助診斷和鑒別診斷的指標將更廣泛的應用于臨床。
[1]耿潔,張琦.定量檢測血清降鈣素原對肺部感染患者的診斷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9):2210-2212.
[2]趙振平,李海新,陳巧英.降鈣素原和白細胞計數(shù)在感染性腹瀉病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19):2626-2627.
[3]金建云,常曉.降鈣素原及白細胞介素-6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感染診斷及預后的意義[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9):4258-4260.
[4]彭建橋,李幗寧,仇杭佳.血清降鈣素原測定在尿路感染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3):278-279.
[5]劉娟,趙謝蘭.降鈣素原在血液系統(tǒng)疾病合并發(fā)熱中的意義[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4,24(1):45-49.
[6]文舜康,陳懷生,溫雋珉 等.降鈣素原預測創(chuàng)傷及外科術后院內感染的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5):963-970.
[7]鄒文輝.血清降鈣素原對開顱術后急性細菌性腦膜炎早期診斷的作用[D].南寧:廣西醫(yī)科大學,2012.
[8]馮偉兆,于建軍,梁偉新.血清降鈣素原、CK、CK-MB的測定對絞窄性腸梗阻早期診斷的價值[J].海南醫(yī)學,2012,23(19):12-15.
[9]楊蕾,原超.血清降鈣素原的檢測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8(1):48-49.
[10]梅道啟.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小兒腦膜炎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