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錚
(安徽財經大學 思政部,安徽 蚌埠233000)
“自習占座”這一現(xiàn)象在我國的大學里已經司空見慣,特別是在大學擴招后,這種現(xiàn)象愈演愈烈,如今占座這種本該被歸為不文明行為的舉動,卻反被大學生普遍認可。它是指學生通過擺放書籍或在座位的座椅上留下筆跡,標示自己對某個座位的“所有權”。目前這種行為已被大學生普遍認可,是一種應該遵守的“公共規(guī)范”。
不可否認,由于自習座位的需求與供應無法達到一致,占座的出現(xiàn)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它既有學校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讀者自身的原因。
經濟學追求的是公平和效率,占座是學生競爭學校硬件資源過程中的不正當競爭。然而這樣一種對別人不公、對公共資源使用權侵占的惡性競爭行為最終被普遍認可,并將“占位”內化于心、付諸行動,究其原因是由于信息溝通無法達到絕對暢通,造成了個體理性利益選擇與整體理性利益選擇偏移,驅使公眾自愿扮演了“囚徒”的角色。
以納什均衡理論中經典案例——囚徒困境來分析占座行為可以看到,最理想的情況是大家都選擇“不占座”(即囚徒皆抵賴),這樣自己和他人的座位使用權都得以保障。但出于對綜合因素、可能風險的考慮,從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fā),“迫使”學生在博弈中選擇占座(即坦白),以保證納什均衡。
占座作為在缺乏外界有效管理的前提下出現(xiàn)的理性選擇蔓延開來后,加重了原本就已稀缺資源的非有效配置。
目前大學生普遍為獨生子女,根據(jù)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研究,獨生子女的生長環(huán)境單一,往往自我意識強烈,所以在做涉及利益的選擇時,會重個人利益而漠視他人和公共利益。映射到關于占座的問題時,通常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此外,公共觀念缺失使得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自習室是公共場所,任何個人不論是何種方式強占都是不允許的。[1]5
從眾心理也加重了這一問題。人的親社會性促使新生面對占位者的群體壓力時,傾向從認知、判斷、信念與行為等方面自愿地與群體中的大多數(shù)保持一致,以達到與群體中的大多數(shù)相符合,占座在此時是一種尋求行為參照,避免因偏離主體而產生恐懼的行為,這個階段新生雖然開始占座,但還會心有顧慮。有的學生本來是反對占座,但如果不占座的話,便找不到座位自習,會對自己的利益造成損害,但這只是短暫的內心掙扎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生會認為大家都這樣,至此占座這種原本不文明的行為被個體賦予了“合理”的成份。
目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間,社會思想道德也同時處于轉型適應階段,社會價值體系的改變必然導致青年大學道德價值觀念改變,處于這樣一個特殊社會發(fā)展時期,各個社會成員思想都面臨著劇烈的沖擊,特別是大學生的思想發(fā)展尚不完善,會放大不道德的行為對其意識領域的影響。占座行為是一種對公共資源“掠奪”的不文明行為,是大學生個體本位主義的表現(xiàn),其價值取向呈現(xiàn)出由“關注社會”到“關注自我”的發(fā)展趨勢,[2]224“關注自我”意味著面對利益時,只會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不惜以損壞他人利益為代價。這種行為所蘊含的自私自利觀念與新時期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相背離。
以《大學生占座心理調查與分析》所揭示出學生對占座現(xiàn)象的普遍態(tài)度來看,76.4%的學生接受自習占位的行為;60.14%的受訪學生占座時的心理是心安理得;83.49%的受訪者認為占座不代表道德素質底下。[3]56數(shù)據(jù)說明了現(xiàn)今占座行為在大學校園中的普遍性,更為嚴重的是占座行為已被大學生群體普遍接受,并被賦予了“合情合理”的性質,所以大學生在面對占座行為時,[4]117會為了避免耽誤自己學習而選擇視而不見,自己占座時可以毫無愧疚。學生占座看似小事,但它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和思想意識,大學校園不僅是提供知識的殿堂,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課堂。
很多學生為了保證自己自習時坐得寬敞舒適,能與他人保持較寬的空間距離以避免被旁人打擾,通常會占兩到三個座位甚至更多。而實際上,通常占位者無法保證所占座位的高使用率,這就造成了在原本資源稀缺的基礎上再添人為浪費的現(xiàn)狀。有的學生奔波于樓上樓下尋找可以自習的位置,可是往往結果不如人意,從而產生不平衡、沮喪、嫉妒、氣憤等負面情緒。當座位稀缺這個問題暫時無法解決并持續(xù)時,會導致人的負面情緒持續(xù),如輔以其他負面事件,將可能導致負面情緒發(fā)展成常態(tài)心境,大大不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從納什均衡理論這個視角出發(fā),對校方來說,“如果自習者不占座則不管理,如果占座則管理”是一個理想的均衡。管理者可以通過增加占座行為的成本迫使理性人因占座成本大于占座收益而自動放棄占座行為。像之前校園中出現(xiàn)的“座位收費”、“有償占座”就是以價格控制為手段,來打破原有平衡,衍生新平衡的一種捷徑。但是學校作為一個非盈利組織是以滿足教學為導向,所以對占座現(xiàn)象管理方式的制定需要遵循公益性原則,要避免生硬地套用經濟學理論,盲目地以經濟手段來管理。[5]33
出臺相應的自習室使用規(guī)章,明確占座行為的處罰,是一種較好的解決方式。更為重要的是自習室的管理人員需要積極地提醒和引導學生,并及時糾正占座行為,例如進行定期的清座,讓學生將占位物品帶出,制定規(guī)定并告知學生,如若違反管理人員可將占座物品做相應處理。[6]18
當主體意識到占座是主流行為,不占座意味著會失去自習室的使用權后,導致學生原先的心理平衡點被打破,所以在制定規(guī)范時,可以從人的自然心理特征出發(fā),通過兼顧人的心理行為特征,使制定出的規(guī)范能為各方所接受。
例如學生參與體驗自習室的管理工作,這樣同學和工作人員對換視角,觀察體會占座行為對人的行為和心理的影響,同時建立同學間監(jiān)督機制,通過體驗者身份地轉變,在學生角色特有的占座從眾心理形成前,率先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此外,利用人際交往距離來提高自習室座位的利用率。目前高校教室座位普遍為聯(lián)排式座位,座位間隔約為50厘米左右,[7]17根據(jù)交際距離理論,如果一座一人,兩人的距離在50厘米以內,會使相鄰的陌生學生感到不適,此時人們就會通過擴大間距來維持心理安全的感受,所以學校在配備和預估座位需求量時,要考慮到這點而非過于理想估計教室的使用率,而人為造成教室不夠用的假象。
占座現(xiàn)象愈演愈烈的發(fā)展趨勢已經對校園的和諧建設產生了影響,這種行為與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相抵觸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性,指出要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素質。
學校方面除了改善公共資源管理,更為重要的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引導并提高大學生文明素質,只有從根本上樹立一個人的道德觀念,樹立社會公德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占座問題。學??梢酝ㄟ^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觀念,樹立利人利己的意識,從而解決占座問題。占座現(xiàn)象作為理性人選擇的結果,是人心理的自然反應,我們如果只是以強制管理的方式,收效是片面和短期的。只有結合道德教育機制的調節(jié),通過人的內心概念的形成、外界輿論以及校方管理,多維立體的對學生占座行為進行糾正、引導才能取得有效、穩(wěn)定的成果。
知識和素質是相輔相成,對二者任意一方厚此薄彼都將不利于整個社會的發(fā)展。作為新的社會人的培養(yǎng)基地,學校無論是在知識教育還是在素質教育上,都擁有著絕對的優(yōu)勢,所以不能讓日益激烈的占座行為一點點侵蝕大學生的道德觀念。道德素質教育是校方不容忽視的一個重點,學校只有建立起一套具有鮮明時代性的道德教育方式,才能夠保證在校學生道德素質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才能夠為未來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成員。
[1]任湘,夏艷珺,周艷紅.館員視角下的高校圖書館占座問題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1(20).
[2]趙飛.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引導[J].高校高職研究,2011(2).
[3]宋美絢.高校圖書館占座行為的成因、危害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1(11).
[4]蔡佳辰,秦臻.高校“占座”現(xiàn)象歸因及對策[J].中國勞工關系學院學報,2008(2).
[5]曾秋枝,李美琴.高校圖書館占座問題的動態(tài)博弈分析[J].高校圖書情報論壇,2012(2).
[6]楊雄英,楊康賢,劉垚.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與和諧校園構建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2(12).
[7]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