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山
南水北調工程成功的關鍵是治理污染。
實際情況是,本該于2007年年底通水的南水北調東線,由于治污等多重因素影響不得不被推遲。直至2010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輸水干線上,還分布著很多的造紙、化工、煤炭和制藥等企業(yè),濟寧市只有南四湖下級湖和上級湖湖心區(qū)基本達到了國家三類水質標準。
發(fā)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淮河,地跨豫、皖、蘇、魯四省35個地(市)、158個縣(市、區(qū)),全長1000公里,流域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是南水北調中線和東線工程的必經之路。
淮河流域水污染始于20世紀70年代,進入八九十年代,水污染事故頻發(fā),水質惡化加劇,給沿淮人民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了嚴重危害。
1994年,“淮河水污染事件”震驚中外。國家對此高度重視,曾投資600億元治理淮河水系。到2009年,盡管淮河流域排污總量有所削減,但由于污染物的長期積累,淮河流域水污染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從排污量來看,淮河流域排污總量居高不下;從水質來看,淮河支流總體上仍呈中度污染狀態(tài)。
2004年,關于淮河流域“癌癥村”的報道見諸報端。國務院和衛(wèi)生部指示,“對淮河流域腫瘤高發(fā)問題開展深入調查研究”。
2005年起,國家疾控中心調研團隊通過使用污染水的地區(qū),與距離河流較遠的地區(qū)對照,試圖探明水污染與癌癥高發(fā)的關系。至今已經建立了14個縣區(qū)的監(jiān)測地區(qū)。2010年,國家疾控中心編著的《淮河流域重點地區(qū)死因監(jiān)測分析結果匯編》顯示,這一年,宿州埇橋區(qū)惡性腫瘤死亡人數(shù)2150人,沈丘死亡1724人。比全國惡性腫瘤平均死亡率高1倍,與同區(qū)域的對照區(qū)相比,高達四五倍。
與20年前相比,盡管眾多排污企業(yè)已關閉,淮河流域地表水質從劣Ⅴ類改善為Ⅴ類、Ⅳ類水,但當年粗放經濟發(fā)展模式遺禍仍在。
對于東線來說,治污、征遷、建設三者之中,毫無疑問,治污的難度最大。
水污染治理既涉及現(xiàn)有企業(yè)的運轉和達標排放,又涉及周邊經過治理的中水的截污導流。與此同時,還涉及南四湖周邊的面源污染治理,以及運河里面的船舶污染和防治。牽扯的行業(yè)多,面積大,所以協(xié)調難度就更大。
在推遲了5年6個月后,2013年5月30日,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江蘇段開始試通水,南水北調工程在歷時10多年建設后終于要準備履行調水職責。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于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累計向山東供水3400萬立方米,36個考核斷面水質持續(xù)達標;中線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丹江口水庫及陶岔取水口水質總體優(yōu)于Ⅱ類,滿足調水需要。2014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工作會議上,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鄂竟平介紹。
根據計劃,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于2014年5月底前全面完成與通水相關的尾工建設,6月初開展全線充水試驗,9月底前完成全線通水驗收,汛后正式通水。
已經通水的東線工程將加快東線總公司的組建步伐,依據水量調度計劃制定并細化年度工程調度方案,確保運行平穩(wěn)。
西安地鐵2號線南稍門站已于2011年9月開通運營,該車站為標準的地下二層、站臺寬10 m的島式車站,未預留換乘接口。根據《西安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guī)劃》(2012—2018),已將2號線與5號線的換乘節(jié)點調整至南稍門站。
南水北調工程中的重點、難點仍然是保障水質安全?,F(xiàn)在南水北調工程施工普遍采用的是挖渠引水的方式,這種露天水渠在輸水過程中很難避免工業(yè)廢水、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對水質造成影響。之前媒體也有報道,甚至一些動物尸體都出現(xiàn)在了水渠中。
專家建議,可以采用封閉管道、給管道增加壓力的輸水方式。這種方法雖然對施工技術要求更高,成本也相對更高,但是可以有效避免在輸水的過程中產生對水質的污染。與其等水污染事件發(fā)生以后再去治理,這種做法相對也許更經濟、安全。
另外,專家呼吁盡快啟動西線調水工程,目前西部地區(qū)缺水現(xiàn)象嚴重,生產和生活用水保障困難并且已經威脅到糧食安全,亟待解決。
2002年5月,湖北省十堰城區(qū)近50萬人口的生活污水和50多家工廠排出的工業(yè)廢水匯入神定河,并通過其注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qū)漢江。該區(qū)域鄖縣陳家坡,神定河與漢江的交匯處涇渭分明:一邊是清澈見底的漢江水,一邊卻是污濁不堪的濃黑色的神定河水。
2006年夏,泗河以及上游兩條支流——馬家河和茅塔河發(fā)生污染事件,南水北調中線調水源頭水質受到威脅。
2008年2月,漢江遭受嚴重污染,漢江下游3條支流沿線的潛江、監(jiān)利兩縣市10余鄉(xiāng)鎮(zhèn)、農場受到影響,20余萬人無法正常用水。
2008年10月,襄樊的重污染企業(yè)湖北科興醫(yī)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將生產廢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通過閘口排入漢江,造成漢江襄城閘口城市管網排污口下游江面出現(xiàn)死魚現(xiàn)象。
2012年7月,長江水利委員會對十堰市5條河流進行全斷面監(jiān)測,除官山河之外,包括神定河在內的4條河被定為劣Ⅴ類水質,意味著連農業(yè)灌溉與景觀用水都不達標,更不要說飲用了。
2013年3月,漢江重要直流白河污染被曝光。2011年開始,白河污染開始惡化。污染源集中在河南境內的白河中上游,主要是造紙廠、酒精廠和化肥廠,以及大量生活污水,導致沿岸近10萬人的飲水安全存在隱患。
2013年5月,河南省淅川縣香花鎮(zhèn)的宋港碼頭,下游約10公里,就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取水渠首。在河邊岸上,各種生活垃圾隨處可見,船邊的水面上漂浮著泡沫、爛菜葉等各種垃圾。
陜西省紫陽縣客運碼頭,排污管道直接向漢江排放污水,經過安康市匯入丹江口水庫。
2013年12月6日,媒體報道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管理局最新公布的《長江水資源質量公報》顯示,長江流域洞庭湖、鄱陽湖、巢湖等重點湖泊的監(jiān)測斷面水質,現(xiàn)在都已經是Ⅴ類以及劣Ⅴ類,主要是總磷和總氮超標。
2013年12月19日,環(huán)保部公開的南水北調東中線專項執(zhí)法檢查結果來看,不僅發(fā)現(xiàn)了水質控制斷面不達標的情況,而且,中線應該建設的474個污染防治項目至今只完成了51個,完成率只有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