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蓉
(杭州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浙江 杭州311121)
流行語是指“在一定時期的某語言社區(qū)內(nèi),反映社會熱點和社會心態(tài),具有民間性、可復制性、傳染性和變異性的新生語言單位”。[1]近年來,“房X”、“X Style”和“愛愛 XX,愛 XX”的“凡客體”等流行語迅速流行,受到人們的密切關注。這類流行語被稱為半開放流行語,又稱框填式流行語。
框架一詞源于建筑學術語,框架結構指的是四邊有方框,中間可擺放物品的空間或結構。當框架保留,內(nèi)容缺失,再往內(nèi)填充各類新成分而形成的結構便是框填式結構。語言中也存在這樣的框填式表達。邵敬敏正式提出“框式結構”(frame construction)這一術語:“典型的框式結構指前后有兩個不連貫的詞語相互照應,相互依存,形成一個框架式結構,如果去除其中一個,該結構便會散架。”[2]框填式流行語之所以成為語言中的流行元素,一方面反映了社會流行心態(tài),另一方面在語言結構上具有自己獨特的印記。
俞燕,仇立穎[3]和辛儀燁[4]探討了框填流行語的泛化過程和方式,指出這是一種有能產(chǎn)性的語言機制。但以往學者均未從構式語法角度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闡釋,本文將基于認知構式語法理論,對框填式流行語的構式結構、網(wǎng)絡分布及認知動因進行深入探討。
認知構式語法認為構式是形式與意義的匹配,并根據(jù)組分是否可替代將語言單位劃分為實體構式和圖式構式。[5][6]具體來說,語素、詞、復合詞及全固定的習語,由于其組成成分的不可替代,屬實體構式;半開放或全部開放的固定結構、句型及詞類范疇等屬圖式構式。隨著內(nèi)部詞匯逐漸完全開放時,整個結構就變成框架結構。
框填式流行語是從重復出現(xiàn)的用法事件中提取出來的,在詞匯上半開放的圖式構式,具有一定的詞匯形式和語義類型。Langacker提出:“這樣的形式可做為模板擔當允許具體語句進入的功能?!保?]做為模板的框填式構式都有核心的構式義,通過保留與構式義直接相關的成分而舍棄其他成分,形成一個可替換的框架而獲得能產(chǎn)性。有些框架結構的搭配能力很強,具有相當?shù)哪墚a(chǎn)性,在人們的腦海中逐漸形成一個家族體系。仇偉把“秀”結構描述為以“秀”為框,可向內(nèi)填充賓語成分(如肌肉,身材,肌膚)的結構,有助于使用者依據(jù)已有圖式創(chuàng)造新的表達式。[8]基于對網(wǎng)絡、報刊、電視等媒體的調(diào)查,我們根據(jù)框填式流行語在語言構式中分布的層次,將其構式網(wǎng)絡呈現(xiàn)如下:
1.詞匯層:房X;X style;宅X;腐X;房X;剩X;X二代;
2.短語層:被X;秀X;曬X;中國好XX,舌尖上的X;不要太X;很X很XX;
3.句子層:_________,_________喊你回家吃飯!_________很生氣,后果很嚴重。4.語篇層:_________有時閑著悶了,會臨時中午去_________,隨便_________,比如_________,獨自____________,不發(fā)一語,當晚再_________,當沒事發(fā)生過,突然覺得這才叫生活。(梁朝偉體)
各層次的框填式表達形成錯綜復雜、結構縝密的框填式表達網(wǎng)絡。首先,框填式詞語和短語流行語是典型的半實體構式。例如,源于流行一時的韓國歌曲《江南style》,“X style”構式表達“獨具特色的某類風格”。再如,新“被XX”構式與傳統(tǒng)“被”字句在用法上存在諸多不同,“XX”需為不及物動詞或雙音節(jié)動詞才合格。①如“被就業(yè)”,“被自殺”,“被幸?!?,表達主語非自愿,受強制等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得到的遭遇。這是因為該結構的新義為“在無可奈何或不知情情況下接受某種安排”,超出了傳統(tǒng)的被動義。[8]
隨著音樂真人秀節(jié)目“中國好聲音”的火熱流行,報紙、網(wǎng)絡等媒體上開始衍生出了“中國好XX”的短語構式模型。這一流行體提取了地域“中國”和性質(zhì)“好”的框架,凸顯焦點信息“XX”。網(wǎng)友們衍生出了股票版、研報版、微博版、高考版等如(1)中的眾多版本。
(1)a.送走了“中國好聲音”,我們迎來了“中國好作業(yè)”。(武漢晨報2012年10月10日)
b.“中國好馬桶”背后也有著強大的導師力量,即澳斯曼衛(wèi)浴品牌。(京華網(wǎng),2012年12月1日)
c.《夢想秀》首播,“中國好媽媽”受追捧。(網(wǎng)易娛樂2012年10月13日)
句式框填流行語也是廣為效仿的半實體構式。隨著“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這一流行語在網(wǎng)絡的逐漸走紅,網(wǎng)友將這一流行語的框架提取為:“_________,_________喊你_________”,各種變體呼之欲出。從語用上來說,在同一槽位中替換不同的成分可表達不同的情感訴求,如(2)中分別針對某教師、丟牌車主、恒大足球等固定對象發(fā)出的呼吁,d則是杭州著名餐飲外婆家在為客人叫號時設置的語音提醒,在飯店就餐這一語境下顯得詼諧親切。
(2)a.楊跑跑,你學生喊你回校上課。(新浪網(wǎng),2009年11月12日)
b.221位車主注意了,交警喊你趕緊來領遺落車牌。(新華網(wǎng),2013年7月23日)
c.恒大,球迷喊你給曾誠發(fā)拼搏獎。(新民網(wǎng),2013年7月25日)
d.X號,外婆喊你吃飯了?。ê贾萃馄偶疫B鎖餐廳叫號提醒)
語言的存在和推廣是基于一定的認知理據(jù)(cognitive motivation)??蛱钍搅餍姓Z的認知理據(jù)主要體現(xiàn)在三方面:構式義的壓制、仿擬機制的推動和認知經(jīng)濟性的要求。
壓制原是計算機語言學的一個術語,泛指語言形式和所表達語義功能之間的不匹配現(xiàn)象。Michalis(2005)提出了構式對詞項壓制的“凌駕原則”(Override Principle):每一個構式都有一套自己的形態(tài)句法特征,在有語義沖突的時候,這些象征規(guī)則可以迫使構式中的詞匯意義發(fā)生相應改變,從而做到語義和諧。當某表達新的所指對象超出了原表達語義范圍,而使用者又迫切需要使用該結構,常常通過保留原結構,再通過原型構式義對新框架表達進行壓制。這被稱為是構式的壓制。請看下面的例子:
(3)a.舌尖上的粵語。(網(wǎng)絡視頻,羊城網(wǎng)制作發(fā)行)
b.舌尖上的京劇。(新浪微博漫畫作品,2012/12)
c.防治舌尖上的腐敗,關鍵在健腦。(《新華網(wǎng)》,2012/12/7)
以上三句“舌尖上的XX”是對“舌尖上的中國”的創(chuàng)新表達。三句中的名詞都不是轉(zhuǎn)喻美食的地名(如中國),與原構式義“舌尖上的某種美食”發(fā)生齟齬。在構式的壓制下,語言解碼者需要開啟新的認知通道進行解讀。舌頭是人的言語器官,句3a-b通過“發(fā)音器官代表所說語言/所唱戲曲”的轉(zhuǎn)喻操作,表達了與口頭表達關系密切的粵語和京劇。c句中的“腐敗”不是食物,但基于舌尖同樣是進食器官,因而把腐敗與吃聯(lián)系起來,表達“通過公款吃喝而引發(fā)的腐敗現(xiàn)象?!边@里是通過人體器官指代相應官能的鄰近關系來激活特定事件,是基于認知轉(zhuǎn)喻操作。趙凌珺,盧植指出:轉(zhuǎn)喻與構式壓制有關聯(lián),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手段。[9]
相對于以上的有定框式流行語,無定框式流行語的壓制過程更為抽象。如近年來流行的一類流行語,如“蒜你狠”,“白富美”系列流行語。前者具體有“糖高宗”、“向錢蔥”等成員,后者有“高富帥”、“矮矬窮”。由于這類流行語沒有固定的框架結構,構式對內(nèi)在成分的壓制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必須符合原有的結構類型,如三字格;二是填入成分也需滿足內(nèi)在的邏輯語義關系,例如要包含某種商品的名稱,符合習語表達習慣,且要表達價格高到普通人無法接受的程度。有時進入這樣的構式家族還需滿足諧音的要求。無定框式流行語構式對組分的壓制機制更為抽象,要求更為嚴格,因此能產(chǎn)性也更低。
袁野認為:語篇壓制現(xiàn)象和短語層次的構式壓制性質(zhì)是相同的,都遵守“凌駕原則”。[10]具體理解為語篇模板本身攜帶的意義對填入的詞匯內(nèi)容進行了壓制改造,使得新填入的詞匯內(nèi)容與構式或模板意義取得某種一致性,于是伴隨著二者之間的沖突和扭曲,產(chǎn)生了某種幽默、自嘲或反諷效果。語篇類框填流行語主要來源于網(wǎng)絡新文體,如甄嬛體、淘寶體、凡客體、梁朝偉體等,具有獨特的句群組合特征和意義風格。源自電視劇《神探狄仁杰》的“元芳體”風靡網(wǎng)絡,被用于各類場合。“元芳體”完整的模板為:(4)狄大人:最近,_________。元芳,你怎么看?元芳:_________,此事必有蹊蹺/此事定有玄機!大人:言之有理,_________。元芳:大人真乃神機妙算!以下是網(wǎng)絡上一個流行的“元芳體”版本:(5)狄大人:國慶長假高速免費,導致交通癱瘓,元芳,你怎么看?元芳:此事定有原因,屬下不敢妄加評論,愿聞大人高見?狄仁杰:高速公司應對不給力,眾多草民混亂無序,乃是根本原因也。元芳:大人英明。
創(chuàng)造版的元芳體級別保留了原模板的關鍵詞,形成了語篇框架中的各個節(jié)點?!霸?,你怎么看”引入了事件框架;一句意味深長的“此事必有蹊蹺”加強了聽者的好奇程度,推動了對話的進一步深入展開;“大人英明”是對前面“大人”分析的總結性評斷,也是整個話語框架的結束標記。新流行語篇的創(chuàng)造需符合模板的整體結構,并與語篇支撐點保持語義功能上的一致性。
古往今來,人們對語言的掌握和使用均要遵循一定的認知機制。借助已有語言符號,“嫁接”出新的表達形式,仿擬辭格便是這樣一種高效簡潔的運作方式。徐國珍將仿擬定義為“一種‘仿’照某現(xiàn)成的語言形式‘擬’造出一個臨時性的新說法的新修辭方法”。[11]基于在語言創(chuàng)新中的重要作用,仿擬已不僅是一種修辭方法,更是一種認知機制。牛保義、席留生將仿擬上升到構式層面,按照現(xiàn)有的舊構式可仿制出新構式。[12]
仿擬常用形式有多種,包括仿音、仿詞、仿形、仿句、仿篇等。作為框填式流行語背后重要的語言推手,仿擬針對各類構式類型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出各類新穎的表達。相對于句式層面的仿擬,詞語和短語構式層面的仿擬更常見,也更靈活。(4)是對從低到高各級別的剩女調(diào)侃的稱呼,使用諧音仿擬,達到詼諧生動的效果。(5)中看似語言結構不變,但通過替換入不同的形容詞,但所映射的對象由貶義事件,逐漸向中性,甚至褒義的方向轉(zhuǎn)化。某種程度上說,流行語素的擴容也會使原先有限的表達對象擴展到新的表達領域。
(4)a.剩女;b.剩斗士;c.必剩客;d.齊天大剩
(5)a.很傻很天真;b.很純很曖昧;c.很好很強大
運用仿擬機制促進框填式流行語構式的發(fā)展,不僅構建精巧,解讀過程也頗具特色。仿擬作為一種能使陌生變熟悉、化平淡為新奇的有效手段,極大地滿足了人們追求表達新穎、奇特、生動等審美需求。
隨著認知的不斷深入,人們概念系統(tǒng)和知識系統(tǒng)日益增加新的內(nèi)容。但語言中出現(xiàn)過多的基礎構式,既不利于人類的神經(jīng)生理機制和認知機制所掌控,也不利于實際應用與交流。怎樣利用有限的語言結構來表達無限新的信息,成為人們努力達到的目標。借助已有的構式框架,花費最小的認知努力,得到最大化的認知效果,這便是認知經(jīng)濟性的要求。神經(jīng)語言學研究發(fā)現(xiàn):構式是人腦儲存信息的基本單位。半實體的框架構式有利于解碼者快速找到流行義的源頭所在,并通過簡單的分解機制確立新表達式在新場景下的意義和作用。在最小化的語言結構中承載最大化的信息量,這體現(xiàn)了語言構式的生命力和活力。這項語言的本質(zhì)特征與人類集約化的認知特征具有內(nèi)在一致性。(6)中,通過表示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能快速通達表示“消極退縮落后的思想”的“負能量”。借助原有框填式構式的框架意義,語言使用者可以輕松解碼和編碼,完成對新創(chuàng)流行語的解讀。
(6)社會是一輛疾馳的列車,它需要能量的驅(qū)動。“負能量”如同劣質(zhì)的汽油,會對列車造成致命的傷害,甚至引發(fā)故障而拋錨。只有多創(chuàng)造“正能量”,列車才能安全地駛向遠方。
21世紀新興媒體,如微博和微信的出現(xiàn)促進了網(wǎng)絡流行語的應用與傳播??蛱钍搅餍姓Z是基于語錄流行語的框架孳生出的新型表達,具有一定能產(chǎn)性和傳播性。作為半開放的圖式構式,它們已形成自身的構式屬性和構式網(wǎng)絡,同時,作為語言現(xiàn)象和社會精神產(chǎn)品,它們受到了構式的壓制、仿擬機制和認知經(jīng)濟性等認知理據(jù)的一致推動。本研究基于構式語法得到的以上發(fā)現(xiàn),為深入討論流行語現(xiàn)象的起源、發(fā)展和擴散提供了的啟示和借鑒。
[1]崔蓬克.當代漢語流行語概念的再界定[J].當代修辭學,2012,(2).
[2]邵敬敏.漢語框式結構說略[J].中國語文,2011,(3).
[3]俞燕,仇立穎.框填式流行語何以如此流行[J].修辭學習,2009,(6).
[4]辛儀燁.流行語的擴散:從泛化到框填[J].當代修辭學,2010,(2).
[5]Goldberg,A.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3,(5).
[6]Langacker,R.W..Constructions in Cognitive Grammar[J].EnglishLinguistics,2003,(20).
[7]Langacker,R.W.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8]仇偉.“秀”族結構的認知構式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4).
[9]張建理,朱俊偉.“被 XX”句的構式語法探討[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2010,(5).
[10]趙凌珺,盧植.基于認知構式語法的構式項壓制現(xiàn)象研究[J].外語學刊,2013,(3).
[11]袁野.“網(wǎng)絡新文體”的語篇構式語法闡釋[J].外語教學,2012,(5).
[12]徐國珍.仿擬行為的認知結構及認知過程[J].語言研究,2006,(3).
[13]牛保義,席留生.仿擬構式生成的認知語用學解釋[J].現(xiàn)代外語,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