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峰(揚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 揚州 225000)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體育意識逐漸增強,社會需求的人才不僅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還要有強健的體質,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高校來講,更應該加強學生的體育教學,不斷改革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促進學生體育意識的增強,使體育教學取得較好的成績。
當前高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在高校中除了體育專業(yè)的學生外,其他專業(yè)學生的體育課節(jié)數十分少,不能夠達到鍛煉身體、強化體育意識的目的。而且由于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很多學校都占用體育課的時間開展各種活動,或補習其他學科的課程,體育教學的效果很難達到。
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仍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由教師在示范和講解,學生沒有時間和機會進行自主訓練和學習,長此以往,學生會對體育教學逐漸失去興趣,體育教學的目標很難實現。
教師的能力素質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目前高校中的體育教師,他們的知識和能力有限,缺乏專業(yè)性的知識和理念,有些教師不是科班出身,對體育知識了解不全面、不透徹,還有一些是學生畢業(yè)后留在學校作為體育教師,他們的實踐經驗和能力比較匱乏,很難指導學生的教學。
要加強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提高高校領導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明確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制定完善的教學改革方式和制度,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保障。高校領導的重視程度關系到體育教學的改革能否落實,所以高校領導應努力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認識程度,堅持體育教學的重要地位,促進體育改革的有效開展。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要得到有效的落實就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把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加強學生的體育教育作為教學的重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人才,所以要把學生作為體育改革的重點對象,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加強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參與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調動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體育教學實現新的發(fā)展。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各高校已經設計出多種教學模式,用以指導體育教學。主要有進行基礎講授和訓練的“三基型”、基礎知識傳授與興趣技能并重的“并列型”,綜合性教育的“一體化模式”等等,這些教學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體育教學的發(fā)展與進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例如“一體化型”的教學模式,它的主要形式是體育課和體育俱樂部,把學與用融合在一起,融會貫通,加強了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并且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形成了體育意識,能夠自覺的進行體育鍛煉。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十分枯燥,教師單純的對體育知識和技能進行講解,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的成績很難提高,體育教學的目的也很難達到。所以高校的體育教師應該積極的轉變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能夠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并且學到體育知識和技能。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對于無法示范和動作和要領,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課件或動畫,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到體育教學的內容。同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提高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教師的能力素質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好的體育教師可以為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幫助學生解答更多的問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所以高校要努力提高教師的能力素質,加強自身體育知識的學習,強化自己的體育技能,并提高自己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全身心的為學生服務,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體育在高校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領導要加強對體育教學的認識,明確其重要意義,努力促進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
[1]黃寶軍.對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分析與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5).
[2]田金東,崔白帆.改革高校體育,開發(fā)利用高校教育資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16).
[3]李登光,路東升.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模式探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