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慧
(西南科技大學 文學與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621000)
焦作地區(qū)深居中原腹地,位于黃河以北,在歷史上曾是人口密集的富庶之地?!睹献印ち夯萃跎稀酚小昂觾葍?,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其中的河內主要是指現焦作行政區(qū)劃內包括沁陽、博愛等在內的廣大地區(qū)。
焦作方言是河南方言區(qū)中十分具有特色的一個區(qū)域,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合作編纂的《中國語言地圖集》中便將其從中原官話中獨立出來,劃分到晉語區(qū)的獲濟小片中。論其形成,有著深刻的歷史因素和特殊的地理原因。歷史上,元末明初的山西大移民對焦作方言產生了直接影響?!睹峡h志·大事記》里曾有這樣的記載:“明洪武三年,徙山西民于河北,而遷至孟州者十九,皆山西洪洞籍。”河南中原地帶當時由于戰(zhàn)事頻仍導致積骨如山,田地荒蕪,人煙稀少。山西人口的大量涌入必使其晉語方言流傳至中原地區(qū),可以說如今焦作人中多數人可能是晉人后裔。移民的影響使得如今焦作如沁陽、修武、博愛等地區(qū)方言與山西南部晉城、運城等地方言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地理上,黃河從焦作地區(qū)的西南方向入境,沿南界東流,然后折向東北,看起來黃河就像母親伸出的臂彎一樣將焦作腹地擁抱在胸前,故古稱“河內”。黃河的天然阻隔使得此地在封建社會交通不夠便利,但地理位置的較為閉塞使該地方言能得以較好流傳,而不太受其他地區(qū)方言的影響。所以,即使在行政區(qū)劃的劃分上焦作地區(qū)隸屬河南,但其方言特色與臨近的山西南部方言更為接近,與典型的以鄭州話為代表的中原官話差別甚大。
此外,焦作方言還是北方地區(qū)為數不多的保留了古入聲的方言片,這也是侯精一、溫端政等許多學者決定將其劃分到晉語區(qū)的主要原因。綜上,我們可以看出焦作方言是我們探求漢語史中古音、詞匯、語法的重要資料,對其深入研究對我們探索移民與方言問題有很大意義。而焦作方言中也確實保留著許多有特色的語料資源值得學者不斷探究挖掘。百花爭艷,先擷一支,下面我們僅從其幾個較有特色的程度副詞說開去。
一直以來,副詞都是語言學研究中眾說紛紜,爭議比較多的熱點之一。我們撇開語言學的各家爭議之說,且看已經被大家基本認同的副詞概念。黃伯榮、廖序東版《現代漢語》將副詞劃分在實詞里,并定義為:“副詞常限制、修飾動詞、形容詞性詞語,表示程度、范圍、時間等意義?!背潭雀痹~是整個副詞大類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普通話中常用的表示程度深的副詞有“很、最、極、挺、太、非常、十分、極其、格外……”,而當你置身焦作人的生活交流環(huán)境時,卻會發(fā)現這些在普通話中使用頻率極高的表程度深的副詞,在他們的方言體系中有些基本不用或很少使用。焦作方言有自己的一套表程度深的副詞體系,雖然在數量上不及普通話多,但其多樣化的用法形式,不僅能滿足人們日常的交際需求,還充分表達使用者在使用不同副詞時表達的豐富多彩的內心情感色彩。其中最能體現出其地方特色的程度副詞有“老”、“可”、“通”、“賊”等。
(1)“老”+A/AB“老”后可直接加所修飾詞語,表示程度深。如:
老好 老美 老乖 老冷
老好看 老高興 老厲害 老安靜
但這種形式在焦作方言中的使用頻率遠遠不及“老”加被修飾詞的重疊形式,即:
(2)“老”+AA/ABAB 如:
老好好 老美美 老乖乖 老冷冷
老胖胖 老粗粗 老小小 老大大
老好看好看 老高興高興 老厲害厲害 老安靜安靜
老聰明聰明 老幸福幸福 老調皮調皮 老著急著急
這種重疊式的用法,在口頭說出時“老”的發(fā)音語調更加綿長,被修飾的重疊詞的后一個,雖然語調較輕,但達到了余音繞耳的效果,更能突出說話人內心或高興或悲傷、或歡喜或厭惡、或安逸或著急的心理狀態(tài)。也可以說這種重疊式的運用起到一種強調的作用,將說話者的情感更加突出地表達出來。我們試比較:
謝謝你給我買的生日禮物,我很/十分/非常高興。
謝謝你給我買的生日禮物,我老高興高興。
那個叔叔很/十分/特別厲害,我很/十分/特別害怕他。
那個叔叔老厲害厲害,我老害怕害怕他。
前一個例子同樣是表達喜悅心情的,但在口語里第二種表達顯得感情色彩更加濃厚和親切。普通話的第一種表達其實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很喜歡這個禮物,因而是真的很/十分/非常高興;二是禮物并不十分合心意,但出于交際中的禮貌原則,依舊可以用較為平淡的語氣說自己很/十分/非常高興。而焦作方言中的第二種表達基本上只能是表現上述第一種情況的,即表示真心實意的喜悅心情。因為表達形式的限制(即重疊式的運用)使得說話者很難在違背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時候還重復這種虛假的話語。第二個例子以小孩子的口吻更加顯示出焦作方言“老+被修飾詞的重疊式”結構在在表達恐懼害怕等情感體驗上的生動活潑。
(3)“老”+動詞結構比較復雜,我們先來看兩個例句。
你別老擔心這件事情。
弟弟第一次出遠門,我老擔心擔心。
第一個例子中的“老”在句中已不再是表達擔心程度深的程度副詞,二是修飾擔心這一狀態(tài)的持續(xù)和時間上的不間斷,表示一直擔心,相當于“總是、一直”是時間副詞。而焦作方言中“老+重疊式”結構的運用,卻讓“老”在這里依舊是表示程度的程度副詞,且將說話者內心的不安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這種用法只限于修飾心理動詞,而如“走、看、保衛(wèi)、休息、實習”等行為動詞或其他類動詞則基本不可以。
(1)兩者在構詞結構上不同于程度副詞“老”,后邊所接的被修飾詞語不能重疊。如:
我們可以說:可/通美 可/通機靈
卻不說: ?可/通美美 ?可/通機靈機靈
(2)在語意表達上“可”與“通”也有些許差別。如:
小琳的男朋友可高了。(含合心意,羨慕的感情)
小琳的男朋友通高哩。(陳述事實)
小寶可聽話了。(含高興、滿足的感情)
小寶通聽話哩。(陳述小寶的表現)
這個包可難看。(含不合心意、厭惡的感情)
這個包通難看哩。(陳述自己的觀點)
由以上幾例我們可以看出,凡使用“可”字的句子語氣上更側重于表達突出個人情感,著重體現“合心意高興或不合心意厭惡”等主觀感情?!巴ā弊志鋭t顯示出說話者持一種置身事外的態(tài)度對客觀事實進行描述,表達自己觀點,但主觀感情并不濃厚。因為使用“通”字句的說話者往往不是物品的所有者或事物的直接相關人,對被陳述對象不會引起情感上的巨大波動。如:
——這是他在情人節(jié)送給我的禮物,我可喜歡了。
——他對你通好哩。禮物也通漂亮哩。
如果使用“通”字句的說話者是物品的所有者或事物的直接相關人,那么這類含有程度副詞的句子則表示出說話者對事物不甚關心或僅基本滿意的態(tài)度。試比較:
謝謝你給我買的生日禮物,我老喜歡喜歡。
謝謝你給我買的生日禮物,我可喜歡。
謝謝你給我買的生日禮物,我通喜歡哩。
這三個句子表達的喜愛程度和對送禮物人的熱情程度,是呈依次遞減的。而第二句特別是第三句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僅是出于禮貌的一種回復。
(3)在與被修飾詞搭配上“可”還可以修飾單純方位名詞表示“最”意,而“通”沒有此類用法。如:
可里頭(最里面) 可外頭(最外面)
可前頭(最前邊) 可后頭(最后邊)
可東邊(最東面) 可南邊(最南邊)
總之,“可”與“通”這兩個表示程度深的程度副詞在焦作方言里活動能力比較強,在句子中既可以作謂語、補語也可以作定語;表達的情感比較豐富,是使用者要準確表達語意時不可或缺的。
(1)“賊”在構詞結構上與“可”和“通”一樣,被修飾詞可是單音節(jié)或雙音節(jié)但一般情況下不重疊。
(2)在語意表達上與“老”、“可”做程度副詞時多表達個人情感,突出說話者自身喜惡等感受不同,“賊”做程度副詞并進入交際時,說話者往往站在他人即交際對象的立場和角度表達自己贊同并附和對方觀點,這時并不太注重自身情感的表露而更在意他人感受,從而可達到增進與對方的情感交流并加強友誼的目的。如:
——我昨天剛買的衣服,好看吧?——賊好看。(表贊同并贊美)
——小強昨天又打架了?!\不聽話。(表認同對方陳述)
——他可沒有禮貌了,不跟我說就隨便拿我東西?!\不懂禮貌。(表認同對方陳述并贊同對方觀點)
以上幾種情況皆一般不用“老”和“可”。
(3)說話者在有些情況下也會使用用“賊”做程度副詞構成的句子表達自己的主觀態(tài)度,站在自身立場進行陳述。但與“老”、“可”做程度副詞單純表達個人喜惡的情感不同,“賊”往往含有更加強烈的立場態(tài)度,贊美美好,指責丑惡,含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如:
你居然說白話(謊話)哄(騙)我!你咋賊壞哩?。ū磉_說話者對說謊這一行為強烈不滿并進行指責。)
你居然說白話(謊話)哄(騙)我!你老壞壞。(著重表達說謊這一行為對說話者造成的傷害,體現說話者此時內心的悲傷但不含譴責意味。)
你居然說白話(謊話)哄(騙)我!你可壞。(表達說話者不滿情緒和對這件事情的認識,同樣不含譴責意味。)
(4)“賊”還有個比較特殊的用法是焦作方言中“老”、“可”、“通”等程度副詞不具備的,即組成詞組“賊些”表達物品數量上的多少。根據具體語境既可以表達“多”意,也可表達“少”意。如:
——今年咱家棗樹大豐收,咱媽讓我給你送一大包?!\些?。ū頂盗慷啵?/p>
——人來了!——就賊些兒!不是老多多活哩,還要再找?guī)讉€吧。(表數量少)
此外,焦作方言中也用“好些”表示事物的數量,但只有“量多”意。如:
正月十五街上可熱鬧!好些人,好些花燈!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焦作方言中表程度深的程度副詞是比較豐富的,用法上各具特色。其在構詞結構、語意表達和語用等諸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異,這就使得每個程度副詞在交際運用中各具價值,不能隨意互相取代。同時,這些差異又為人們準確表情達意進行良好的溝通交際提供可能,形成了焦作方言在副詞運用上的獨特風格,具有較強的地方特色。
[1]王力.古代漢語[M].中華書局,2002.
[2]熊正輝,張振興.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 漢語方言卷)[M].商務印書館,2012.
[3]喬全生.晉方言向外的幾次擴散[J].語文研究,2008(1).
[4]侯精一.現代晉語的研究[M].商務印書館,1999.
[5]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劉成亮.焦作方言“很”類程度副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7]曹爽.焦作方言程度副詞“老”研究[J].社科縱橫,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