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新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指出:“應(yī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重功能,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奔磸膯蜗蜣D(zhuǎn)為多向,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強調(diào)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在語文課堂上,通過自評、生生互評和師生對評等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fā)展。
一位教師在教學《負荊請罪》時請學生進行表演,表演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表演時的感受、對所演人物的理解、對與自己合作的同學的建議等等。相信該生通過自我評價,一定能更深刻地理解歷史人物廉頗和藺相如,一定能對自己的表演有正確的認識。
培養(yǎng)學生的自評能力是比較困難的,需要把握好評價標準,需要教給評價方法,需要老師保護孩子自我評價的熱情。所教孩子在一年級時,我就嘗試讓他們學習自評。一開始,他們只說缺點,不好意思說優(yōu)點,特別是學困生更是如此。但我發(fā)現(xiàn)他們各有特長,唱歌、跳舞、能說會畫,我就根據(jù)個人特長,盡量為他們提供機會。學習《小松樹和大松樹》一課時,我特地請一位同學演風伯伯,果不出所料,他將風伯伯的語重心長表演得惟妙惟肖,我?guī)ь^給他鼓掌,同學們也報以熱烈的掌聲。我對他說:“你覺得你表演得怎么樣?”他興奮地說:“我覺得演得很好?!边@時的他,沒了自卑與膽怯,有的是信心,是干勁。對于畫畫好的學生,我讓他們畫《月亮灣》;歌聲動聽的,我讓他們唱《木蘭從軍》;故事大王,我讓他們講《沉香救母》。一年多來,孩子們在自我評價中,堅定了信心,體驗了成功,學會了自我欣賞,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能力都有所提高。
由于年齡的關(guān)系,兒童對自己的認識并不深,從而使他們無法全面、公開地進行自我評價。因此,在自評的基礎(chǔ)上,應(yīng)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傾聽別人發(fā)言,進行評價交流,深入學習,最終獲得知識。
教學《爭論的故事》時,讓學生比賽朗讀,看誰讀出了兄弟倆爭論的語氣。學生點評很到位:“小濤太溫柔了!”“小宇像在吵架!”“小勇讀得最好,他的動作、表情都像在爭論,爭得面紅耳赤的?!睂W生不僅學會了評價,同時還養(yǎng)成了傾聽的好習慣,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生互評時,往往是站在同一高度看問題,這樣更容易被同伴接受;學生在評價別人的同時,自身也會加深認識,對問題的理解也會上升一個層次,從而提高自己的比較、分析能力;在對同學進行評價時,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學生彼此朝夕相處,相互比較了解,所以學生之間的評價,最能反映出學生在學習語文中的細微變化。這種互評的方式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優(yōu)點,改正不足,也可以鍛煉自己的判斷是非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自己。
語文教學應(yīng)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平等是增進情感、融洽關(guān)系的柔和劑。小學生渴望同學之間的平等,也希望師生之間的平等。老師與學生互換角色,教師處在學生的地位上聽學生評價。在這種平等的對話中,激發(fā)了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熱情,并學會平等地評價同學以及正確接受同學的意見。
周婷老師在范讀《生命橋》片斷前,用征求的語氣問學生:“你們希望老師如何讀書呢?”學生把手舉得高高的?!奥曇粢獕旱?、嘶啞?!薄罢Z氣要變化?!薄澳悄銈兛梢J真聽哦,等會兒看誰最會給老師提意見?!钡戎芾蠋熥x完后,舉手的學生更多了。“老師,您讀得真好,我都想哭了?!薄爸x謝你的夸獎!”“您讀書的音調(diào)有高有低,我仿佛看到了羚羊飛渡的壯烈場面?!薄澳懵牭谜嫱度耄瑫贿吢?,一邊在腦袋里形成畫面,真棒!”“有誰能給老師提提建議碼?”“老師,您讀得是很好,不過有的地方太急了,太快了。羚羊很守紀,很鎮(zhèn)定,您應(yīng)該讀得從容些?!敝芾蠋熚⑿χf:“謝謝你把老師真正當作了知己,敢說真話,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相信你評得好,讀得更好!”這個孩子真的讀出了羚羊的從容不迫,教室里不約而同地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多元主體,多方參與,開放互動的評價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評價思想,尊重和體現(xiàn)了學生個體的差異,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了每一個學生最大可能的發(fā)展,展現(xiàn)了教師真教、學生真學的語文課堂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