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發(fā)現(xiàn)糖尿病的糖友,不知道如何面對糖尿病,怎么樣控制血糖,感覺前面的路一片迷茫。下面來了解一下發(fā)現(xiàn)糖尿病后,需要了解的一些問題。
新確診為糖尿病的糖友,首先要做好初診工作。
初診時首先應該進行體格檢查、化驗檢查以及其他特殊檢查。體格檢查包括身高、體重、體重指數(shù)(BMI)、腰圍、血壓和足背動脈搏動;化驗檢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尿常規(guī)、肝功能和腎功能;特殊檢查包括眼底檢查、心電圖和神經病變相關檢查,若條件允許,應檢測尿微量白蛋白。
在初診檢查之后,根據(jù)檢查結果,患者需要馬上制定最初需要達到的目標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進行適當?shù)捏w力運動,制定飲食方案,減輕體重并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達到一定的目標。除此之外,患者還應戒煙、限酒,定期進行自我血糖監(jiān)測,并做好紀錄。
在以后的時間里,需要保持定期的隨診?;颊咭幸槐咎悄虿∮涗浭謨?,并定期查看手冊,分析化驗結果,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可結合飲食及運動方案的實施情況,進一步確定下一步要達到的目標和制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癥分為急性并發(fā)癥和慢性
常見的急性并發(fā)癥包括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慢性并發(fā)癥包括視網膜病變和失明、腎臟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足、大血管病變。
由于糖尿病使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2~4倍,心血管疾病成為糖尿病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關注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在確診為糖尿病后,患者至少每年都需要評估心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包括心血管病病史、年齡、腹型肥胖、常規(guī)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吸煙、血脂異常和家族史)、動脈粥樣硬化性血脂譜(低 HDL 膽固醇、高甘油三酯)、腎臟損害(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和房顫。
答案是否定的。降糖治療包括采用飲食控制、合理運動、血糖監(jiān)測、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降糖藥物等綜合性治療措施,飲食運動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但是,近年來中外糖尿病治療指南都提出,僅僅依靠生活方式干預不足以控制血糖。因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往往很難改變,而且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通常已經受到損害,如果只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多數(shù)患者血糖可能難以得到控制。由于血糖得不到控制,又會對血管和胰島細胞造成損害。
新版中國糖尿病治療指南中明確了2型糖尿病的治療程序,提出根據(jù)體重選擇治療方案。對要采用“飲食、運動、控制體重+二甲雙胍”的治療方式,根據(jù)治療情況再加用其他藥物。對于BMI<24的非超重患者,“飲食、運動、控制體重+二甲雙胍”也是首選方案之一。
目前常用的降糖藥主要有雙胍類、磺脲類、格列奈類、TZD類、α-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请孱悺⒏窳型惡鸵葝u素會有體重增加的副作用;α-糖苷酶抑制劑有較多胃腸道副作用;磺脲類和胰島素會導致低血糖。
二甲雙胍對體重無影響,是經歷了50年臨床考驗的經典藥,降糖安全性和療效都有保證。在英國前瞻性大型糖尿病臨床研究UKPDS中,二甲雙胍與其他降糖藥物相比,在降低糖尿病并發(fā)癥和死亡方面都優(yōu)于其他降糖藥物。此外,在該研究中二甲雙胍的所有低血糖和嚴重低血糖發(fā)生風險均低于磺脲類和胰島素。
由于二甲雙胍除了可以有效降糖外,還具有控制體重、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和心血管保護等額外利益,因此得到了國內外糖尿病治療指南的推薦,是我國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唯一首選用藥,正常體重患者的首選用藥之一。
BMI(體重指數(shù))=體重(kg)/身高2(m2)。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用于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
醫(yī)學上規(guī)定,18.5≤BMI<24為正常值,BMI<18.5為體重過低,24≤BMI<28為超重,28≥BMI為肥胖。
對于超重和肥胖患者,其危害在于會伴發(fā)很多其他的健康問題。肥胖患者常見的代謝病有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紊亂、高尿酸血癥等。如冠心病的發(fā)病危險較無肥胖者至少增加2倍。
根據(jù)我國糖尿病流行特點,如果男性患者腰圍大于85cm,女性患者腰圍大于80cm,常伴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
所以,肥胖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控制體重,減少由于超重而帶來的各種危險因素,在血糖達標的同時讓體重也達標。大量的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二甲雙胍在控制體重方面具有優(yōu)勢。UKPDS34研究也證明,與磺脲類/胰島素治療組相比唯有二甲雙胍能控制體重。
胰島素抵抗和b-細胞功能減退是2型糖尿病的根本病因。胰島素抵抗使組織中的胰島素作用下降,從而導致肌肉和脂肪組織葡萄糖攝取下降以及肝臟葡萄糖生成過多。繼而導致高血糖及代償性的胰島素分泌增多。如果存在遺傳或獲得性的b細胞功能缺陷,則胰島素分泌增多不能維持,從而導致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發(fā)生。因此,2型糖尿病是在胰島素抵抗的基礎上發(fā)生β細胞功能減退而最終導致的疾病。
基于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機理,建議使用二甲雙胍和胰島素聯(lián)合治療。從作用機制上,二甲雙胍改善胰島素抵抗,而胰島素補充胰島功能不足,不同的作用機制的藥物聯(lián)合可起到增強療效的作用。
在副作用方面,體重增加是胰島素治療的常見不良反應,而二甲雙胍具有控制體重的作用,兩者聯(lián)合使用可減少胰島素增加體重的可能。其次,二甲雙胍不刺激胰島素分泌,因此與胰島素聯(lián)合治療不會進一步提高血中胰島素濃度,造成高胰島素血癥。
綜合這些臨床研究,二甲雙胍與胰島素聯(lián)合不但能進一步降低血糖,而且可以持續(xù)改善體重,并降低胰島素的用量。更重要的是二甲雙胍與胰島素聯(lián)合還可降低大血管病變的風險,這對于改善患者預后相當重要,因為大血管并發(fā)癥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