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縣韓洋初級中學 陸昌鳳
在農村學校里,英語教學過程相對較難,學生兩級分化嚴重,好的學生就很好,學得差的就很差。而對于這些英語學得不好的學生如果沒有一些有說服力的理由或方法,是很難讓他們能有信心堅持有毅力地學好英語的。
農村人總覺得學好英語的人是很了不起的,但大多數人又對學英語不感興趣,總認為“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農村里的許多大老板沒什么文化,但人前人后看上去過得很滋潤,一方面他們也知道學英語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會認為沒必要。事實上,就是學校里也有老師這么認為,因為有好多學生其它科目還行,偏科就偏在英語上,到最后也許連上普通高中的機會都沒有了,學英語看上去沒有什么實際作用,反而幫了倒忙。有些家長也認為自己不太懂英語,覺得無法輔導孩子,或者懂一點也無從下手。這些因素就導致一些孩子從小就對英語有心理排斥反應,認為學英語難,學不學得好也無所謂,又不想出國留學,即使將來有機會出國,就到時候再說,何況出國打工的有好多是英語學得不好的。而學得好的那些學生只是把英語作為升學考試的重要學科來學。因此,英語老師如果大講英語如何如何重要,從國內分析到國外,也不一定有說服力。
那么,假如我們不從大道理著手,換一種角度思考實際上也還是挺好的。大家都知道,不僅僅是英語,其他各門功課的學習,并不是就要求學生精通他們,將來當個數學家或化學家或其他什么什么家,而是為了增長他們的知識,豐富他們的經驗,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和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人格,為他們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打好基礎。其實英語也是如此,不能一味強調它的工具性能,我們應認為英語學習過程同時也是個人修素養(yǎng)提高的過程。
如果專門開設審美教育課堂,那將是大量的理論和實例的教育,當然有一定的積極的效果。但學生聽多了看多了,會有種厭煩感,甚至東耳聽,西耳出。有些美感需要學生自我的體味,慢慢感受得到的。
當你看到那些做事拖拉,或者衣服不整的學生時,你會發(fā)現他們的作業(yè)書寫也是很糟糕的。他們要么作業(yè)不能認真完成,要么涂改的一塌糊涂,要么潦草,錯誤連篇,書本臟兮兮的等等。這是因為他們頭腦中沒有真正“美”的概念。其實,不懂得美就是因為不懂得細心觀察。比如,英語的書寫,如何是不注意美觀的學生,字母大小寫一樣大,尤其是 P,p、S,s、O,o、U,u等這類的字母。有些學生離開了英語抄寫本,字母大的大,小的小,東倒西歪,上下跳舞,目視不成線,字母與字母相連,單詞與單詞無空格,整張紙就是密密麻麻的字母,看不清頭緒。對于這樣的學生,我首先讓他們觀察我們的書本,讓他們通過觀察體會不管字母如何小,字母間總要有距離,單詞間的空格讓單詞顯得很清晰,體會如何將字母書寫對齊,包括字母的寬度和高度。然后才指導他們去練習抄寫,并要求在無線格草稿紙上書寫單詞或句子時也要這樣寫,寫得快也必須這樣寫,同時要談談這樣書寫后的感受和啟示。常言道“字如其人”,堅持一段時間后會發(fā)現學生不僅是書寫美觀了,連說話,做事也會從美的角度來考慮。做班主任時總是跟學生們講要做人顯得端莊大方、瀟灑干練、知書達理等等的大道理,學生總嫌煩,當然做得不到位,但通過對書寫美的訓練,他們也慢慢對自己的行為有所關注,說話做事能有點三思而后行的味道。
有這樣一道選詞填空題,很簡單,“Whose pen is______,Jim,Tom’s or Bob’s?”好多學生大體一看,知道選long,立刻填上the longest,等指明是錯了后再一看,發(fā)現應該填longer。再例如,He______(get)a lot of presents on his birthday last week.不細心的學生一看太簡單了,肯定是got。當然,got填在這兒,這句話肯定是對的。事實上,這是一道關于“英文釋義”題,此處可填received。這類的題目太多了。這就反映出我們有的學生平時做事就是很浮躁,只是憑習慣和經驗做題,喜歡根據表面現象來評判事物,不愿意細看深思,我常跟學生說這其實就像在“刻舟求劍”。我們經常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學生要想將英語學好,要讓學生懂得英語的學習不能僅僅認為是語言知識和解題技巧的學習和掌握,不是簡單記憶單詞和短語以及文章就能見效的,也不僅僅是需要學生通過多讀多聽多想多說來體會語感和需要通過多觀察多分析和多總結來很好地掌握它的,我認為更重要的應該是培養(yǎng)他們謹慎周密的思考問題的能力,打破思維定勢,學會根據具體情況來相應地解決問題。
對語言的學習,不能只把它當做增長知識和開闊視野的學習。大量的講義和習題也許會使學生在考試中獲得好的分數,但由于長期埋頭苦干,學得的是啞巴英語,講起來吞吞吐吐,或者不敢用英語表達。其實,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學習英語也不例外。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最好是自愿組合,而不是老師的干預分組。英語不同于漢語,確實有部分學生不愿意在相處得不怎么樣的同學面前用英語交流,因為他們怕出洋相而招致嘲笑,從而導致在別人面前不敢用英語暢所欲言,將自己封閉起來。老師的作用只是引導學生如何根據某一話題展開討論,并要求達到什么效果,同時幫助解決疑難問題。
如今的學生,由于生活條件的優(yōu)越,家人過分的關愛,嬌生慣養(yǎng),已經成為家庭的中心,享受著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孩子明顯表現出自我為中心,對他人漠不關心,更不懂得如何與他人融洽相處。而如果我們充分利用小組學習的討論,讓他們在放松的心情和互相幫助、互相督促的環(huán)境下學英語,不但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英語表達水平,而且能讓他們懂得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習能獲得互惠共贏的效果,也能結交到互相關心的好朋友。比如互相背誦單詞、短語,背誦課文;根據所學的和自己閱讀的課外資料出一些自己認為能夠難倒對方的有一定水平的題目考考小組成員;學會就自己所懂的知識清楚地解釋他人的疑難問題;小組間每個成員每天用英語說一段與生活有關的話,并統(tǒng)計誰說得最準確,表達最好,記載下來作為期末成績的參考;互換錯題集;互相總結得失等等。但是要強調對已經學過的一定要用英語交流。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生間互相取長補短,并能懂得尊重他人,因此,會覺得學得很開心,沒有顧忌,他們的心胸會變得開闊起來,敢于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老師的點撥下,他們對英語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興趣不只是產生于學生的自然意識,需要培養(yǎng)。而要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感興趣,首先得讓他們懂得有意識地有目標地投入學習,一定會有成功的體驗,有收獲的喜悅,必然會對英語感興趣。Nothing is impossible if you人的意向會決定行為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思路決定出路”。一個人在辦一件事時,假如他想要辦好它,他會千方百計的想辦法來完成。同樣的道理,如果他主觀上不想去好好干,那么,他一定不會辦好它。所以說,興趣不只是與生俱來的,后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同樣會產生很大興趣。大多人對英語的學習認為是“會者不難,難者不會”。說實話,學習英語確實讓人覺得有點枯燥,假如缺乏耐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很難學好。但學英語有規(guī)律可循。在教學英語過程中,教師要幫學生擺脫消極情緒,因為這種情緒會令學生對英語產生對抗心理,當一聽到“英語”兩字時就提不起精神,當然就沒興趣可言了。同時,要教給和強化一些學習技巧,讓學生覺得離開老師也能獨立完成任務,使英語學習變得簡單易操作。例如,在學習單詞拼寫時,許多學生讀出來的和寫出來的不一樣,結果出錯,不是掉字母就是順序顛倒,簡單的指正、抄寫會讓學生厭煩,害怕再次出錯。因此在聽讀模仿的同時,要教他們有耐心觀察、體會讀音與字母的順序關系,總結字母的讀音規(guī)則等等。單詞含義的記憶也不是簡單一對一的記憶,需要語境的幫助。因此每學一個詞,不僅要看課本中單詞的運用,還要具體到用自己生活的語言或生活中的事物來指代,學以致用,把單詞所描繪的含義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來體會。最后,及時的復習鞏固和適當的操練會讓學生覺得英語不難學。他們知道,但要讓他們體會到只要有付出,肯定有回報,從而產生能學好英語的信心,自然就有興趣面臨挑戰(zhàn),就能更投入地學習,形成良性循環(huán)。在將來的社會生活中,不可能從事的就是自己感興趣的事。遇到新的任務,他們會發(fā)現,只要有投入,就能找到做好它的規(guī)則,就會有信心和耐心來完成它。
總之,我們在教學生學英語的時候,不要只把它作為一門功課進行純知識的教育,也不只是對外國文化的了解或掌握,同時也應該是對學生個人良好品質的教育和培養(yǎng),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獨立成長和積極生活做個良好的鋪墊。
[1]馬海青.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嘗試[J].教學月刊,2007(01).
[2]王欣欣.初中英語課堂教師話語與課堂互動的研究[M].遼寧師范大學,2006.
[3]郭崢春.淺談中學生英語課堂中的合作學習[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報,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