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zhèn)香市中學 吳潔瀅
初一的學生在英語方面已經有初級的認識,然而在英語水平和英語運用能力上和新課標對初一學生的要求(3級)有一定的距離。針對初一學生性格活潑外向,善于模仿的身心特點以及他們在小學階段已經在聽說方面打下一定基礎的特點,筆者認為:初一上學期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里選擇聽的能力作為相對重點訓練是幫助學生從小學英語水平過渡到中學英語水平的較好突破口。同時,聽力作為四項技能之首,應該認真貫徹到我們三年的初中英語教學當中。
聽是語言第一輸入,學生在接受了大量的語言輸入(input)后,會有意識地模仿對話,產生練習的欲望,進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初級聽力訓練以激發(fā)學生聽英語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聽的習慣為目的,幫助學生發(fā)展良好的聽力技能,以具備在聽的過程中成功理解真實性語言材料的能力。學生在接受語言輸入和獲取大量信息后,通過模仿、理解和掌握階段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語言。學生在接受聽力訓練的同時可以擴充詞匯,提高說的能力;在對聽力材料的理解過程中對聽力材料涉及的語法知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多聽能幫助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靈活運用詞語、句型特別是一些口頭語。例如:“really”這個詞,用不同的語調,輕重音能表達不同的情感。而對于這一點的感知,學生只能從聽力訓練中獲取。故此,筆者認為,聽力訓練是幫助學生感受色彩斑斕的英語世界打開的第一扇門。
教材《Go for it》十分強調學生口語和聽力能力的訓練。課本提供了許多圖文并茂的聽力活動,十分符合學生的口味。同時,課本的聽力活動難度適中,大部分學生能聽一次就得出答案,很有成就感,也因此增強了學英語的信心和興趣。此外,我們配套的練習冊里面每個單元都有聽力訓練,除了讓學生學會做題技巧,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聽力材料對學生加強訓練。講到充分利用,筆者的做法是一篇材料反復利用,根據內容聽力任務設計不同類型的題目讓學生精聽細聽。例如:《同步精練與測試》Unit 2單元測試第三大題的聽力材料我是這樣應用的:(聽力原文:On Sunday morning,we go to the shop and buy a big cake.Then we go to the market to buy some food.After getting home,we begin to prepare our presents.Father goes into the kitchen to prepare a big meal while I go into my room to make a birthday card.I draw 3 rabbits.The biggest one is eating grass while the other two are playing happily under a big tree.To tell you the truth,it was my family,because all of us were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abbit.It’s almost 12 o’clock,the delicious food on the table makes my mouth water.Everything is ready.As soon as mother comes in,we say“Happy Birthday!”
第一次聽,要求學生完成書本上的選擇題。(聽前有鋪墊)第二次聽,我要求學生把里面講到的生日卡畫出來。這樣把聽力任務賦予趣味,學生們聽得認真畫得也開心。第三次聽要求學生根據提示信息:
What places do they go to? (1)______—(2)______(3)home—(Father)______(I)______
第四次聽,補充信息:
What do they do in those places?
(1)shop______(2)market______(3)home father in the kitchen prepare a big meal./Iin the room______At 12,mother______,we say______!
最后,利用學生畫的圖畫和填完的信息復述文章,做到聽講結合。
網絡上有很豐富的英語聽力資源,但是對于初一學生的英語水平,特別是鎮(zhèn)區(qū)中學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找到適用的課外聽力材料有一定的難度。然而聽力材料有難度,我們在設置問題的時候可以提簡單一點的問題,例如:對話發(fā)生的地點,參與對話的人數,說話人的情緒,說話人的身份等等,聽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接受更多的語言輸入,在訓練的時候過程比結果重要。
聽歌學英語,雖然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做法,但是依然很受學生的歡迎。要注意的一點是:要用旋律優(yōu)美,發(fā)音清晰的歌曲,最好是經典歌曲。在做法上,筆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挖空歌詞讓學生填單詞。遇到一些要強調的語法如動詞的過去式或者名詞復數等時,可以給出兩個詞讓學生選。例如:Outside it’s now______ (raining/rains)and tears are falling from my______(eyes/eye)..(摘自《Big Big World》Emilia)學生看到要選擇時會更細心地聽,然后通過辨析得出答案。在這個聽和辨析的過程,學生們對rain可用作動詞以及現在進行時的結構有了認知,對于名詞單復數的運用也有了一定的鞏固。尾音往往是學生最容易忽視的,這樣的做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聽錄音時關注尾音的習慣。
也許有些老師認為課堂上播放電影短片可操作性不強,因為學生或許關注畫面多于關注對話,而由于過分關注畫面導致精神分散,課堂秩序難以保證等。我們的教材《Go for it》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要話題,筆者認為可以利用電影短片引出話題,引起學生對話題的興趣。除此以外,電影短片是活生生的情景,有背景有表情和動作還有音樂,語言是真正的“活”的語言,能給學生留下較深刻的印象。然而為了避免學生過于興奮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播放電影短片時注意以下幾點:(1)截取的短片不能太長,播放時間在三至四分鐘內完成;(2)播放前給學生安排任務,盡量是大部分學生能看一遍就可以完成的任務。此任務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把注意力盡量集中在對話上。(3)假如畫面過于刺激或者學生過于興奮,偶爾讓學生只聽聲音不看影像也是不錯的做法。學生在沒有看見影像的情況下,聽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
聽前盡量幫助學生對錄音預測,特別是難度較大的錄音。佛萊伊說過:預測是語言接受能力中最強有力的因素之一。播放聽力材料前可提示學生一些生詞,或借助圖片等引出錄音關鍵內容等。充分的鋪墊,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更容易理解聽力內容,是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聽力任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心理上來講,是幫助學生更容易獲得成功感,建立對英語學習自信心的行為。2010年夏天,筆者有幸參加了東莞教育局組織的“赴英培訓計劃”。在Newcastle College里的一位導師Mike就“聽力前的充分鋪墊原則”給我們上了一節(jié)十分有趣而又印象深刻的聽力課。那節(jié)課共50分鐘,但是導師Mike花了幾乎四十分鐘來鋪墊。錄音的內容是關于一個英國足球俱樂部老板和一個狀態(tài)不好的球員的談話,老板用了各種理由委婉地炒掉了球員。為了這則聽力,Mike從他周末陪兒子練球開始,聊到自己的家庭怎樣看球的軼事再聊到英國足球的狀況、英國的球隊和球星等等。在輕松的談話中,他把英國的足球背景說明好了,英國人對足球的狂熱也介紹了。在做聽力的時候我們只聽了三次就把他設置的三套要求不同,難度不同的題目都完成好了。因為有了充分的鋪墊,大家聽的時候都懷著極大的興趣和一定的信心聽,注意力很集中,所以任務的完成就是水到渠成。
課本《Go for it》在編排上也體現了聽前鋪墊原則。不管是Section A還是Section B的聽力,課本內容已經安排了鋪墊,1a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來做聽力前的鋪墊。1a里面有圖片也有新單詞,老師可以根據錄音內容安排學生進行口語的練習。學生在說完了聽,聽完了再說的循環(huán)練習下,對重點句型印象會更深刻。
課本《Go for it》在聽力題目的設計上已經體現這一原則。初一課本的聽力相對簡單,第一次聽,只要求學生能找出一些關鍵的單詞(再認能力),第二次聽結合一些寫的要求(再現能力)。筆者有時也會作教材內容的整合,給學生在第二次聽的時候再加點難度。例如寫的要求提高點,從寫單詞變成寫短語甚至是句子。有時候可以根據錄音內容,設計表格讓學生完成。有時候讓學生聽第三次,要求學生合上書本一句句跟讀,要求學生模仿錄音的語音語調甚至情感。這個做法對學生的聽的時候對錄音內容有細化的理解,但是對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都很有幫助。
聽課本以外或者較難的錄音材料同樣要遵循此原則。第一遍聽可以讓學生重點聽:是對話還是故事(Is it a dialogue or a story?)、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when&where)、參與的人(who)、講話人的情緒(happy or sad?)等。第二遍聽可以根據對話難度設計任務,任務不能要求過高,以免學生失去信心。例如這篇材料:
George:Hi,Heather,I was wondering if you’re free tomorrow night.
Heather:Well,George,I guess I am.Why do you ask?
George:I have just gotten a pair of pre-sale“Star Wars”movie tickets from a friend and I was thinking of inviting you along for the opening premier.Are you interested?
Heather:Yeah,definitely!Thanks for inviting me!
George:No problem.(材料來源于普特英語聽力網—截取)
這段對話筆者在七(上)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引出單元話題時用過。學生第一次聽要求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Is this a story or a dialogue?(2)How many people are talking in the dialogue?What are their names?第二遍聽判斷以下句子對錯(T/F)(1)Heather is free tomorrow night.(2)“Star Wars”is a movie ticket.(3)The two boys are interested in the movie.學生解決了以上問題后回答:Where are they going tomorrow night?What kind of movie is“Star Wars”?
聽說讀寫四能力的訓練可以相互結合共同促進。說、讀、寫的訓練可以用在聽的訓練前作鋪墊,也可以在聽后做深度上的拓展。說方面的訓練可以是聽前的free talk引入聽力主題,或者聽后跟讀甚至復述,還可以是表演或對主題的討論。聽前讀的訓練,可以是一篇介紹聽力材料背景的小短文也可以是表格或圖畫,旨在幫助學生能更容易聽懂錄音材料。聽后讀的訓練,可以根據主題選擇相關的短文。幫助學生拓展知識,加大語言輸入量。寫的訓練,筆者喜歡放在聽后。可以根據前面設計的聽力練習作綜合性的描述,寫成幾句話。寫的內容不一定要很多,旨在積累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寫的習慣。
初一的學生,英語反應能力還是有限的,除非是很重要的語言點希望他們格外關注的,盡量不要把答案的獲取內容設計得太接近。教學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而不是為了難倒學生。如果任務在學生聽了兩遍后還不能解決,學生會產生畏難和倦怠情緒,不利于學習。
特別是在練習邊聽邊寫句子的時候,剛開始訓練是有難度的。適當的鼓勵甚至夸大的鼓勵可以幫助學生減少挫折感。筆者在對學生進行第一次訓練后是這樣說的:即使你只寫兩個單詞也是值得表揚的,這只是剛開始,老師相信你們以后能做得更好。教師要注意提醒自己:我實在指導和訓練,不是在對他們測驗。
即使是在播放歌曲或者電影錄音的時候都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即使是最簡單的任務。如果是歌曲可以讓學生跟著大聲唱高潮重復的部分,或者要聽懂和寫下至少一句歌詞,在聽完歌曲后與同桌分享,等等。如果是電影短片的對話錄音,可以讓學生回答有幾個人在談話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conversation?),他們大概談論的是哪方面的話題(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等等??傊?,每次播放錄音都要引起學生的關注和專注,只有學生們都關注了才能有真正的語言輸入。
就像很多人學普通話喜歡看《新聞聯播》,聽英語也要聽最地道發(fā)音的才能模仿得更好。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不管是發(fā)音還是語音語調他們都模仿。課本《Go for it》的錄音是純正美音,非常方便利用。筆者喜歡要求學生不看錄音材料跟錄音讀。這樣學生能更專注地聽,也更能拋開他們原有的本地口音和腔調。
語言的首要功能是交流,在能說前應該是能聽懂。當聽的信息量積累到一定的度說的能力就會慢慢提高。如今資訊確實很發(fā)達,但是大部分學生沒有主動接觸課堂外的英語學習,那么英語課堂的聽力訓練是學生們接收英語信息的重要來源。重視聽力教學,不單只在初一,更應該貫徹到學生們今后的英語學習中去。
[1]梁祝.《中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M].北京大學出版社.
[2]朱萍,蘇晨杰.英語教學活動設計與運用[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趙鶴.中學生“聽”、“讀”理解能力不均衡發(fā)展現象的思索[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1(07).
[4]尹剛,陳靜波.給英語老師的101條建議[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