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薇
(貴陽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貴州 貴陽 550005)
2014年夏,筆者參加了外研社在長沙舉辦的“全國高等學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研修班”,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和發(fā)展的背景下,研修班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立足高校教學實際和教學發(fā)展趨勢,著力幫助高校英語教師提升教學效果,交流教學方法。本年度研修班主題為“建設大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的精品課堂”,為此,研修班緊密圍繞這一目標,在總結2013年“教學之星”大賽的基礎上,舉辦第二屆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展示大學英語教學的新穎與生動。2013年,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向全國近7000位大學英語一線教師展示了大學英語教師智慧的光芒與迷人的風采,帶去了生動的課堂設計與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一顆顆外研社“教學之星”熠熠閃耀著光芒,照亮自己的征程,也影響和激勵著全體觀摩教師一路前行。2014年,又一批璀璨的“教學之星”在研修班的舞臺上盡情展示自我,展示大學英語教學的智慧與魅力,讓同行“一日閱盡各高校大英教學之精彩”,博眾家之長,聽萬家之語,經(jīng)過觀摩與思考,交流與探討,終成一家之言。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同行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多樣的教學風格、生動的教學設計,滿載研修收獲的喜悅,帶走受益終身的新知。
大賽是以“微課”形式進行的,即每位參賽教師自行選擇教學材料進行15分鐘的教學展示,筆者在教學觀摩中,揣摩了各種教學手段的利弊,分析了教師授課的得利和失利之處,回顧了亮點,提出了建議。以下是觀摩教學后的幾點感受,希望與同行共同切磋:
英語教學不是新聞播報。有的教師語言功底很扎實,英語講得很流利,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都用極快的語速一氣呵成,本意是想展示自己的語言能力,卻適得其反,既沒有美感,又沒有教學效果,往往觀眾還沒聽清前一點,她已進入下一點,觀眾正在反思其中一點,她卻不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討,教學流于形式、索然無味、趨于幼稚。只有那些語速快慢得當,抑揚頓挫到位,時而風趣、時而深奧、時而循循善誘、時而發(fā)人深省的語言才能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
有的教師列出了教學內(nèi)容的框架,卻頻繁地略講某些教學點,只注重拓展值得發(fā)揮的內(nèi)容,認為應該詳略得當、裁剪精良。殊不知這樣的教學展示已經(jīng)是15分鐘的微課堂,應該是濃縮的精華,講不精彩的點就應該避免列進來,在賽前的選材上已經(jīng)給各位選手留有很大的空間了,已經(jīng)選取了教學點,又頻繁選擇略講,會使觀眾期望落空、造成疲勞、弱化教學表現(xiàn)力。所以對于陳列出來的教學內(nèi)容,應該每一點都講得獨樹一幟、精致深入、耐人尋味。
在制作PPT的時候,應該力求簡潔、明確、色調(diào)應該樸素、一致。有的教師PPT制作得花哨、鮮艷,一頁上既有表格、圖片,又有大段文字。其實,這樣的PPT只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喧賓奪主,PPT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它應該服務于教學內(nèi)容而又弱于教學內(nèi)容。一頁上太多的元素,只會加重觀眾的輸入和理解負擔,并沒有對教學內(nèi)容起到闡釋作用,而只是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搬家、為其換一張不同背景的寫字板而已。故PPT上呈現(xiàn)的內(nèi)容應該是經(jīng)過整理和提煉過的。
有的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知識性很好,卻沒有能夠把這樣好的材料精細加工,發(fā)揮到極致。就像廚師的拿手菜需要好的食材和精湛的廚藝一樣,一堂能讓人聽起來津津有味的課也需要投觀眾所好,選取有趣、好發(fā)揮的材料,還需要教師對材料的精細加工,兩者缺一不可。此外,教師應該具備一個相聲演員的風趣和吸引觀眾注意力的能力。這樣的潛力能夠為教學錦上添花、引人入勝。正如此次大賽一位教師在講有關文化差異的課文時,選取了電影“喜福會”中洋女婿瑞奇拜見中國丈母娘時由于文化差異而鬧出的一系列滑稽、難堪的故事片段作為教學展示內(nèi)容,做到了選材的切合、有趣,又加之該教師語言風趣幽默,善于講故事、善于吸引觀眾注意力,把視頻內(nèi)容渾然與教學內(nèi)容融為一體,發(fā)揮飽滿、游刃有余、表情生動、沉穩(wěn)老練,令觀眾折服。
此次大賽恐怕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教師對于“一些人為什么選擇獨居”這個問題的精辟分析了。其實筆者也多次上過這篇名為“故意選擇獨居”的課文,卻從來沒有思考到這種深度和處理到這種高度。該教師首先選擇播放電影“地心引力”中非常有意義的片段:一個孤獨得近乎崩潰的女宇航員接通了來自地球的語音通話,當聽到與她通話的男子逗弄自己的寵物狗發(fā)出叫聲后瞬間她的心被融化了,她懷著極大的欣慰央求男子讓狗多叫一會兒,這聲音勾起了她對昔日地球上溫馨生活的眷戀。通過展示這一片段,說明了一個長期與世隔絕、脫離了人際交往的人內(nèi)心是多么地恐懼和孤單。這個片段令人印象深刻,引起共鳴,不落俗套地導入到課文內(nèi)容的探討。隨后該教師對比了課文中談到的幾類人為什么覺得獨居是一種樂趣。并用表格從方方面面進行剖析,非常明了。首先那些人一般是藝術創(chuàng)作類型的人,其次他們都是主動而不是被迫選擇獨居的,所以感受自然要好得多,再者他們的獨居實際上是一種“偽獨居”,因為他們的獨居生活有親友協(xié)助,獨居地點離人類社區(qū)并不遠,并不時伴有人際交往,所以他們并不能體會真正意義上的孤獨,最后,他們往往在獨居中有巨大收獲,就是能找到創(chuàng)作靈感,所以對這些人來說獨居并不是一種痛苦,反而是一種樂趣。因此,該教師總結出來了三個能使人覺得獨居是一種樂趣的重要因素,即:出于自愿、獨處中能找到個人滿足感和有不時的人際交往。并和大家探討了一個時尚的話題,就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宅男”和“宅女”,分析他們?yōu)槭裁础罢钡米〉脑?,引導大家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我想,能對課文內(nèi)容深入透徹地分析、融會貫通地理解、舉一反三地說明正是這位教師授課大獲成功的原因。
以上只是筆者在觀課過程中的一些淺見薄識,還望與同行交流探討。作為大學英語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我們在接觸新事物、感受新方法的時候還應不忘帶著批判的眼光、運用批判性思維選擇性地接受事物和觀點,從而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1]束定芳.大學英語教學大賽與教師發(fā)展——第二屆“外教社杯”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大賽評審手記[J].外語界,2012(3).
[2]蒙詩茜.觀摩、反思、自我建構、合作與教師自主發(fā)展——“外教社杯”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大賽總決賽觀摩評述[J].英語教師,2012(5).
[3]于淼.英文電影的巧妙介入——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I》為例[J].影視教育,2012(3).
[4]王守仁.關于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1).
[5]劉鵬.英語幽默與大學英語教學[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