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佳佳
(四川大學 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4)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從電影敘事學解讀
程佳佳
(四川大學 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4)
中島哲也的《被遺棄的松子的一生》,運用多種電影元素去詮釋“上帝就是愛”的主題,其中除了充分的歌舞、音樂、動畫、色彩、剪輯等多種手法使影片別具特色之外,影片的敘事方式也是使影片新穎的重要手法之一,本文將結(jié)合電影敘事學,對該影片進行分析。
松子;敘事;內(nèi)焦距;因果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日本影片用它最真誠的態(tài)度去演繹了松子的一生,松子的一生是追求愛和美的理想的一生,他身邊的所有男人和她的純潔比較起來都黯然失色,他們一次一次讓松子從希望走向絕望,從童話的世界跌入陰暗的地獄,從天真純潔的少女變成蓬頭垢面、精神崩潰的瘋女人,影片的結(jié)尾以兒童的殘暴行為讓人感到徹骨的寒冷和悲傷。無疑這是個精彩的故事。當代電影理論的奠基人克里斯蒂安闡述了敘事之于電影的重要意義:“并非由于電影是一種語言,它才講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而是由于它講述了如此美妙的故事,它才成了一種語言。”①此片的成功,除了和它有美妙的故事相關聯(lián),還和影片巧妙的敘事的分不開的。
一部好的劇本必然和它的戲劇手法相關系,那么《被遺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片子中運用了多種戲劇手段,讓這部影片既具有商業(yè)性又不失藝術性,而這些戲劇手法又是和敘事是息息相關的。
英國戲劇理論家亨托曾說過:“懸念式戲劇中抓住觀眾的最大的魔力,戲劇的懸念是差不多一切成功的戲劇效果的源泉、根據(jù)、和生命?!庇捌o緊抓住了懸念的重要作用,在影片的開頭部分拋出了三個懸念:(1)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下,少年阿笙放棄追求夢想,過著墮落的生活。(2)兩年不見的父親出現(xiàn)在阿笙的公寓里,告訴他他的姑姑松子被殺害了,委托他去收拾松子的遺物。(3)警察拿著一張面部可怕的人的照片問阿笙是否認識,這個人是不是就是殺死松子的兇手呢?這三個懸念之間究竟有什么聯(lián)系,而松子又是什么人,為什么被殺害這樣的懸念中開始了漫長的調(diào)查之旅,影片也就此展開。
影片從阿笙去松子的公寓收拾,看到公寓的樣子和警方的來訪切入,圍繞松子到底是被誰殺害的展開松子一生的敘述,隨著影片對松子這個人物的刻畫,那么這個謎團卻越難解開。懸念的成功設置,帶動著觀眾將松子的一生看的透徹,推動著劇情的發(fā)展,更是對松子結(jié)局表現(xiàn)出一種焦灼的狀態(tài),才使這部影片那么的引人入勝。正是一種期待的心情一直在堆積,結(jié)局才更讓人出乎意料。
發(fā)現(xiàn)和突轉(zhuǎn)都是戲劇劇作結(jié)構的技巧術語,松子的一生就是不斷在發(fā)現(xiàn)和突變的一生。發(fā)現(xiàn)是從不知到知的轉(zhuǎn)變。突轉(zhuǎn)是事情向相反方向的突然變化。松子的命運就是再一次又一次的發(fā)現(xiàn)和突轉(zhuǎn)中變得波蕩起伏,形成了她戲劇性的一生。
可以說松子生命中的每一次的轉(zhuǎn)變都是一次發(fā)現(xiàn)和突轉(zhuǎn),比如:從老師到離家出走;戀人作家突然死亡;當?shù)谌弑话l(fā)現(xiàn);去做土耳其女郎;殺死自己的自私的合伙人;遇到理發(fā)師后進監(jiān)獄;出獄后和自己曾經(jīng)的學生相連;被黑社會追殺報警;等情人出獄后背拋棄;孤獨墮落的活著后被殺。這一系列的發(fā)現(xiàn)和突轉(zhuǎn)都深深的影響了對松子的性格和命運,松子生命中的每一次突轉(zhuǎn)她都會說一句:“我的人生就此結(jié)束了?!本驮谒勺右淮未谓Y(jié)束的人生中,她又一次次的燃起希望,她頑強的把生命力發(fā)揮到極致,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好的發(fā)現(xiàn)和突轉(zhuǎn),只是好景總是不長。天堂和地獄就在松子的一生中反反復復的出現(xiàn)著,交替著。
說到伏筆,是在電影故事發(fā)生前對將要出現(xiàn)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種暗示性的鋪排,當事件發(fā)展到一定的時候,再予以響應的敘事技巧。影片也巧妙的將這一手法運用,起到暗示、溝通情節(jié)內(nèi)部聯(lián)系、逆轉(zhuǎn)人物關系的作用。
阿龍和阿惠是松子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兩個人,一個是情人,一個是唯一的朋友。影片開頭警察拿著阿龍的照片第一次出現(xiàn)在松子的公寓和阿笙見面,阿龍猙獰的面部特寫是影片埋伏筆的最好證明,一開始就把這么重要的包袱都出來未免不是一個很好的技巧,松子在經(jīng)歷了五個男人之后,阿龍總算得以出現(xiàn),這和過去當學生時候的阿龍相呼應,觀眾的情緒在阿龍的出場后可謂達到高潮。這個男人是不是殺死松子的兇手總算得以解開,從質(zhì)疑到阿龍出現(xiàn)的滿足感,無疑是影片的轉(zhuǎn)折點,得知阿龍并不是兇手之后,觀眾的失落感又再次使影片便得懸疑起來。
阿惠以女優(yōu)的身份出現(xiàn)在阿笙的視野中的時候,無疑這也是觀眾視野中的疑惑點,為什么有名的AV女優(yōu)也會出現(xiàn)在松子的公寓樓前,帶著和阿笙相同的疑惑,阿惠講述了她和松子相識并且相知的過程。這個伏筆好在從阿笙墮落的生活入手,在影片開頭就三言兩語的介紹了阿笙的生活狀態(tài),幾乎和松子后半生的狀態(tài)是一樣的,每天吃吃喝喝,無所事事,住在凌亂的公寓中,不同的是阿笙打發(fā)時間的方式是看色情影片,所以阿惠的出場正好和阿笙的生活相關聯(lián)起來,在影片沉重的主題下增添了一抹詼諧。
松子的一生充滿了矛盾和沖突,自身的沖突,社會的沖突,家人、情人、朋友之間的沖突,無一不表現(xiàn)出松子性格中矛盾的一面。
松子的爸爸和弟弟,都是不懂得如何去表達愛,更不懂得去照顧別人心里感受的人,父親對妹妹的疼愛讓松子從小就備受壓抑,就弗洛伊德的觀點來攬,一個人的童年對人的一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冷漠疏離的家庭關系中,松子和家人之間存在這巨大的沖突,渴望被愛但卻是冷漠的。松子總是全心全意的為著每一個情人,對她們付出所有的感情,松子一味的付出,只為了有個安穩(wěn)的家,一份穩(wěn)定的感情,所以她和情人之間的沖突就在于她渴望被愛,而她的情人卻都是自私的,沒有人可以理解松子的感情。然而和阿惠的友情是真摯的,但是松子脆弱卑微的對愛情的渴望確實阿惠無法安慰的,她們之間的沖突就在于松子羨慕阿惠的感情,自己卻始終得不到。
雖然松子從未責怪過這個荒誕的社會以及傷害過她的自私日本男人,但是不得不說松子在這個社會中過得并不幸福,從松子偷錢替學生隱瞞過錯,想著把過錯自己承擔卻惹禍上身,從這件事的處理來看,松子并不適應社會生活的法則,她違規(guī)必然遭到淘汰,所以以至于她變成土耳其女郎,更乃至變成殺人犯,最后變成有精神病的瘋子都不足為其了,她和這個社會最大的沖突就在于,她試圖用自己天真的處理方式去解決所有的問題,但這個社會是建立在父權社會下的,一個女子的“婦人之仁”又怎會得到允許和諒解!
影片中反復出現(xiàn)了電視畫面,或從阿笙的視角,或從松子的視角總是有人站在懸崖邊上,當有醫(yī)生或者他人來阻止的時候,站在懸崖邊上的人總是選擇跳下去,盡管勸阻的人不停的說著,你的人生還沒有結(jié)束。
觀眾在看影片,影片中的人又在看電視機中的故事,這縮小的片段就是松子人生狀態(tài)的縮影,她不斷的走向人生的懸崖,一次一次“勇敢”的跳下去。這無疑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對于松子來說,影片中演繹的故事就是她真實的故事,她實實在在的存在于影片中,她淋漓盡致的一生,就像是義無反顧的跳崖,她總是愛幻想,人生的痛苦與快樂仿佛在她看到的電視機里已經(jīng)演繹的夠清楚了,但是即使如此,也道不盡她所能感受到的悲苦和快樂,就如同我們在戲外看松子,也不能十分真切的感受到她這被人嫌棄的一生。
綜上,影片中用了多種戲劇手法去敘事,去把松子塑造的立體,鮮活,是她深深的留在觀眾的腦海里揮之不去,顯然這些戲劇手法是功不可沒的。
談到敘事,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誰是敘述人?所謂敘述人,指的是一個敘事文本中給聽述者講故事的人。維林吉洛娃把對敘述人的研究視為建構敘事模式的理論:“敘述模式是指在敘事體中用于創(chuàng)造出一個故事傳達者(即所謂‘敘述者’)形象的一套技巧和文字手段?!雹跀⑹鋈耸敲總€敘事文本所不可或缺的,熱拉爾熱奈特說過:“無敘事者的敘事,無陳述行為的陳述純屬幻想?!雹劭梢姅⑹稣邔τ谝徊坑捌呛蔚鹊闹匾?。具體來講,影片敘述人包含人稱和視點兩個層面。
影片敘述人的身分可以反映出敘述人對所敘之事抱有的態(tài)度和距離。影片的敘述人是從第三人稱到第一人稱的轉(zhuǎn)換,在松子每一段人生的講述之前,都又一個第三者為作為聽眾的阿笙講述松子的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自然的轉(zhuǎn)換為第一人稱。
人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是被別人塑造的,所以在這部片子中同樣采用了這種方式,像是《公民凱恩》的敘述方式,不同的人的講述構成了松子的一生,不同的是阿笙是觀眾的代言人出現(xiàn)在影片中,這也是影片別具創(chuàng)新的地方,這和影片的宗教主題也息息相關,阿笙這個任務的設置,不僅是觀眾的代言人,更是受到松子性格影響最深的人,透過阿笙看松子,這個也是導演的別有用心。
一部電影的“敘事倫理”就是編導借助其對事件的敘述樣態(tài)而彰顯電影所要傳達的道德倫理訴求?!皵⑹聜惱怼睆母疽饬x上打破了藝術作品“主題學”和“美學”截然分立的研究方法,將敘事立場、敘事原則、敘事策略統(tǒng)一于編導的敘事層面,進行互動性理解?!侗幌訔壍乃勺拥囊簧肥且徊繑⑹聜惱磉\用出色的影片。影片充分運用多視角完成倫理的多立場詮釋。
影片最開始是從松子弟弟的視角,這里可以理解為大眾視角,引出松子,那么在弟弟眼中的松子是無可救藥的,她的人生毫無意義,他對松子極端厭惡和鄙視,這就是在大眾眼中松子樣子。松子一生都是一個失敗者。隨著影片逐步深入,通過阿笙這一探索者的視角,我們走進了松子這一主體的生活,從松子的眼中看到生活的原態(tài)。也就是整個電影有三種不同的視角:大眾視角——探索者視角——主體視角。
然而觀眾在欣賞電影的同時,會借助剪接及其他電影技巧,完成從大眾視角到主體視角的數(shù)次曜入曜出,一來一去完成了價值的重估,主體的精神世界被成功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
這種技術的魅力在于,隨著視角不同立場也會轉(zhuǎn)換,使觀眾充分自相矛盾,在矛盾的激烈沖突下,發(fā)現(xiàn)新的價值。
所有這些矛盾沖突在每一次視角曜入曜出都會出現(xiàn),而且在導演的掌控下充滿節(jié)奏的美感,每當我們對觀點有所確信必將迎來敘事發(fā)展的當頭一棒,當我們不再輕易確信的時候,我們就走上了重新評估人生價值的探索之旅,這也是導演想要帶給我們的思考。這樣的藝術效果是一般敘述手法達不到的!
從人稱和多重視角的敘事方法可以斷定,影片采用的是典型的內(nèi)聚焦型的視角,從不同的視角轉(zhuǎn)換中塑造松子,這種敘事方式雖然已被很多影片采納,但是這種既有聽眾又采用多視角敘事的方式,依舊最引人入勝,影片的戲劇性和風格化在多重的視角變化中彰顯無疑。
從影片的情節(jié)結(jié)構角度講,影片雖然采用的是多重視角的敘述方式,但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倒敘結(jié)構,因為影片并沒有先全部呈現(xiàn)結(jié)局,然后再追述原因,就松子作為主體部分的敘事來看,也是采用插敘的手法展開的,把松子的離家出走作為她人生的轉(zhuǎn)折點。之后故事的情節(jié)基本上是依正常時間順序展開的,并沒有游離于情節(jié)時間之外的插曲來打斷敘事的直線進程。
像《公民凱恩》、《阿甘正傳》、《戀戀筆記本》、《鐵娘子》、《英國病人》一樣,影片也采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方法,這是最能使觀眾進入情緒的經(jīng)典手法之一。
影片先給我們展示了松子被殺之后,其家人和警方的狀態(tài),,讓我們帶著很多懸念進入到故事中去,那么不同的人在講述松子故事的過程中,又添加了插敘,比如,松子失敗人生的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就是學校發(fā)生的一起盜竊事故,松子本想自己攬下所有的罪過,但是卻東窗事發(fā)。松子被迫離家出走,在出走的路上,影片講述了松子小時候的事情,這無疑是影片中重要的插敘部分。
這兩種手法的合理運用使影片的在矛盾沖突上更能激發(fā)情緒,推動劇情的合理發(fā)展,使影片不再平鋪直敘,而是充滿了戲劇沖突,更加符合松子跌宕起伏的一生。
影片采用了三條故事線互相穿插。第一條故事線,也就是電影的主線:松子突然死去,警方斷定為他殺,她的弟弟拜托自己的兒子——阿生去收拾收拾她的遺物,阿生通過父親或者他人只言片語的提示陸續(xù)接觸到了幾個曾經(jīng)和松子相處過并且了解松子的人,聽他們講述自己在松子生命中那一部分的故事。
第二條故事線,就是故事的大部分時間所在呈現(xiàn)的內(nèi)容,即松子一生的故事的展現(xiàn)。從松子七歲歲到五十三歲所經(jīng)歷的事情的演繹。
第三條故事線是最讓人忽略的,那就是松子侄子阿生離家出走,追尋夢想,但是又放任自己,漫無目的的活著,直至他的女朋友和他分手,離開他的這條故事線,這條故事線全片幾乎是通過幾句簡單對白就一筆帶過了,所以并不引人注意。但是這條線索確實
由三條線索可以看出,這種電影的敘事結(jié)構讓故事內(nèi)容更有對比性,不同的故事內(nèi)容進行對比,以前與現(xiàn)在對比,生與死的對比,這一切都能夠為電影的情感起到輔助作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雖然大部分時間在描述松子遇到的悲慘的事情,但是通過另一條線,她所影響的人對于她的描述,讓我們對于松子的遭遇更加的同情與憐憫,感嘆她這樣的付出卻沒有美好的回報。另外,第三條復線,其實也在像我們暗示松子侄子的生活和松子的生活的相似性,體現(xiàn)出她侄子是最能懂得松子心情的人,也是最應該了解松子一生的那個人。
一般來說,這樣的結(jié)構方式使敘事關注于對事件的外部運動發(fā)展變化上,通過“故事性”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但本片多重線索的引入,使得客觀的敘述變得主觀起來,經(jīng)典的“情節(jié)結(jié)構”模式,其敘事目的在于強化“幻象真實”,使觀眾陷入對事件外部流程的關注而不知不覺成為敘事操縱的捕獲物。但本片致力于打破觀眾對故事的沉溺和信賴,保持間離,引起思考,所以說是“非典型”性的因果式線性結(jié)構。
影片中“我”的缺失無疑是影片敘事最大的亮點,松子作為一個死去的人,根本無法作為第一敘述者,而是通過其親人,愛人,朋友重塑松子的一生,雖然影片通過各種敘事手段去增加松子的真實性,但是也無法掩蓋松子的一生不過是被他人重新構造的一生的事實,真相究竟是如何,我們終究不得而知,或許也是正因為如此,阿笙才說:“我對上帝一無所知,也沒想過。但是,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上帝存在的話,像姑姑一樣,讓人歡笑,讓人打起精神,愛別人,自己卻總是傷痕累累,那么孤獨,完全跟不上潮流,傻到透頂,如果上帝就像姑姑那樣我到愿意,信仰他?!笨v觀松子一生的經(jīng)歷,在其性格刻畫上,松子亦沒有真正的“我”,她只是一味的妥協(xié),如果這是一種寬容,那么也只能用“生兒在世,我很抱歉。”這句話來解釋了。松子從來只有沉默,從沒有為自己爭辯過絲毫。
由上述不難看出,《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之所以成功,其對敘事的現(xiàn)代性處理是功不可沒的。選擇一個好的故事固然重要,選擇講述故事的方式更重要。所以在這些敘事技巧的合理安排下,讓我們看到了松子的一生是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一生,盡管她知道愛是泡沫,愛是麻煩,但為了這個愛的信仰她甘愿像基督那樣去擔荷苦難,她雖然孤獨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卻留下了永不消失的愛的背影。在電影敘事的輔助下,不得不為《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影片喝彩,雖然影片的敘事技巧的遠遠不止以上所述,但是也可從這寥寥數(shù)字中體會到電影敘事在影片中的魅力所在。
注釋:
[1]戴錦華.電影批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M.D- 維林吉諾娃主編.胡亞敏等譯.世紀轉(zhuǎn)折時期的中國小說[M].華中師大出版社,1990.
[3]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J905
A
1007-0125(2014)07-01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