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科
解構和重構:作家肩上永遠放不下的擔子
——姜宏敏長篇小說《妻本佳人》讀后
□黃文科
姜宏敏是個悲觀主義小說家,長篇小說《妻本佳人》,讓我們既看到作家從人性立場對土改運動以來中國當代歷史的闡釋,并以悲憫情懷觀照和洞悉這一歷史情境下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艱辛悲苦的命運,也看到作家以批判的態(tài)度對當代中國歷史進程的深度遺憾和迷茫。我們欣賞這部小說的結構嚴謹,也對其人物塑造感到些許遺憾;我們欣賞小說所提供的歷史情景對當代中國社會所構成全景式隱喻,也對其建構意義的不到位感到些許遺憾;我們欣賞姜宏敏出眾的小說才華,也對其小說修養(yǎng)的時代高度感到些許遺憾。就我個人而言,我的文學評論猶如一個拳手的上勾拳,是因為對對手的敬重而施以重拳。我不愿輕巧如碰杯者,程式化內(nèi)隱含著虛偽和敷衍。2012年幾近平庸且很熱鬧的丹東文學,因為有姜宏敏的長篇小說《妻本佳人》和張濤的長篇小說《大紅門》,似乎格局就變得不一樣了。丹東文學中,有人用作品表達對圈子化、娛樂化的創(chuàng)作傾向的疏遠,有人用作品給文學以尊嚴和靈魂。《妻本佳人》是一部意蘊豐厚的作品,它突兀如奇異的山峰,我以我的膚淺或者瞭望述說我的關于《妻本佳人》這座山峰的藝術感受和意義釋解。
第一、以嶄新的人本視角闡釋主觀化的當代歷史。姜宏敏創(chuàng)作《妻本佳人》這部長篇小說的根本動力在于祛除遮蔽,還原社會生活的真實面目。發(fā)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土改運動,主流意識形態(tài)已有關于其合法性和正當性的闡釋,以丁玲、周立波為代表親歷土改運動的作家們也有嚴謹?shù)恼娴臅鴮?。即便是新時期以降,張煒、劉震云、池莉、蘇童和莫言們借助西方新歷史主義的認知力量也有土改運動的重新闡釋和批判。姜宏敏的創(chuàng)作興奮點在先有曾為地主少奶奶后當做浮財分給長工的核心人物——徐文卿身上,徐文卿善良、堅韌、賢惠與地主階級的貪婪、欺詐、殘酷有著天壤之別。作家要揭去標簽化的階級定性對地主形象所形成的遮蔽,還原歷史的真相,對粗鄙化的階級血統(tǒng)論以藝術否定。作家還從徐文卿身上找到了醫(yī)治現(xiàn)實創(chuàng)傷的民間力量,善良、堅韌、擔當。她的“韌性”堅持,使得地主的婆婆能夠體面發(fā)送出去;她的“韌性”堅持,使得地主家少東家呂宇春有活下去的理由;她的“韌性”堅持,使得愛她她卻不愛的長工呂宇霆有了提升靈魂的動力;她的“韌性”堅持,使得地主分子的兒子呂富國沒有再重復“地主兒子”的命運。她身上所體現(xiàn)包容、擔當、堅忍的人生價值觀取向,是作家發(fā)現(xiàn)徐文卿身上代表的能夠用隱隱的人性力量糾正社會偏差并維系社會健康發(fā)展的最基本的民間力量。她的人生理想和操守,是做一個有操守、有擔當?shù)淖非笾昝赖摹叭恕?。這樣一個由民間來糾正和維系的當代人心靈史和苦難史,雖然悲苦異常,與被異化或變節(jié)的當代副歷史或表層歷史相比,就顯得隱含在民間史之中的人性光彩恒常照耀著世間。呂宇春人生命運的寓意另有一番滋味,土改運動前,他雖還年少,但已具備成年鄉(xiāng)紳的精神氣質。土改運動不僅沒有使其成為實實在在的鄉(xiāng)紳,而且就按地主階級的命運,他被分不僅是土地、房產(chǎn),還有剛剛過門的媳婦,他的命運由此一落千丈。為了活命,便逃難東北,隱姓埋名在工廠里幾乎要成了精英,后來在肅反時被揭露地主成分,被判刑十年。有意思的是監(jiān)獄里學到了手藝,出獄后又成為潛在的社會精英,最后他毅然下海,成為“萬人敬仰的”企業(yè)主、市政協(xié)委員,他再度因擁有財富回到精英的行列里。從消滅私有制,到推行公有制,再到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種不斷顛覆著的社會價值觀所帶來的命運悲兇無常,令我們感慨不已。與呂宇春所走的經(jīng)濟路線不同,長工出身的呂宇霆似乎走的是政治路線,因為以登臺控訴地主呂財主為條件,地主兒子呂宇春的媳婦作為勝利果實分給了他。為了擁有徐文卿的真愛,當兵去遼東提干,后來在工廠當了廠長,由長工到廠長他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環(huán)境下徹底翻身做主人。有意思的是,這樣一個根紅苗正的新興精英,文革時差不點被打死,此后也一直靠邊站,中國當代歷史一段時間內(nèi)陷入利用民眾排擠精英摧殘精英的誤區(qū)。作家深刻動機在于揭示,自土改運動始,我們采取運動式暴力式的方式推動社會變革,所留下的種種遺憾值得我們永久檢討和警惕。
第二,以無畏的批判精神揭示現(xiàn)實世界的荒謬。站在人性的立場上,反人性就是荒謬的。過去,我們土改運動題材的文學作品重心往往放在歷史和階級的正義性上闡釋,有意無意忽略了令人震驚的真相和人間悲劇。首先,姜宏敏小說具有意義荒誕性特點?!镀薇炯讶恕愤\用解構和反諷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在對土改以降當代歷史敘述中充滿著荒誕意味的揭示和無情的調侃嘲弄。如地主兒媳徐文卿作為“浮財”分給長工呂宇霆的這個歷史事件,就是對土改運動合法性、正義性的荒誕意味的揭示。如果我們站在人性角度分析,《土地法大綱》沒有出臺剝奪他人婚姻自主的政策,而且明確地主也享受同等土地權保護地主其他人權的政策。之所以發(fā)生了這樣啼笑皆非的鬧劇,原因在于我們土改運動把對地主經(jīng)濟權的剝奪無限擴大成對地主全部人權的剝奪。越左越革命,把地主兒媳婦當做勝利果實分給翻身的長工,是越左越革命的思維慣性使然。當然還與土改運動普遍采取暴力形式有關,地主階級是打擊革命的對象,在公權暴力的逼迫下,他們選擇妥協(xié)才能減輕革命帶來的痛苦,公權暴力使得把地主的兒媳當做“浮財”分給長工才有可能。小說中,呂宇霆的控訴,呂樹鑫的威逼,劉區(qū)長的賀喜,都具有荒謬的色彩。公權異化得既令人不寒而栗,又令人啼笑皆非。歷史的邏輯就是這樣荒謬且充滿理性,這荒誕就在于反人性的剝奪和凌辱。作為“浮財”,徐文卿的人生是荒謬的,她一輩子都無法擺脫“被分給他人”的陰影。甚至在她不愛的丈夫呂宇霆行將故去的時候,兒女們?yōu)榱藦膮斡畲禾帿@得財富,急迫促成母親徐文卿和呂宇春的復合,褻瀆和玷污了徐文卿和呂宇春兩個人一生都守望的真愛。呂宇春背負著地主階級原罪的宿命,被分掉了妻子,被迫逃難遼東,被判十年徒刑,被頂替呂富國因生產(chǎn)事故挨批斗時,竟不知踹自己的呂富國是自己的兒子。呂宇霆也同樣荒誕,他為了獲得徐文卿的好感,幫助隱藏漢奸縣長王會元的敵產(chǎn)。分到 “浮財”徐文卿之后,他一直保守隱藏敵產(chǎn)的秘密。呂宇霆臨死的時候,不顧無錢治療的悲劇人生,竟然留下將當年隱藏的“敵產(chǎn)”當做“最后一次黨費”的遺囑,令人啼笑皆非。其次,姜宏敏的小說還有情景荒誕性的特點。呂宇霆娶到夢寐以求的徐文卿,洞房花燭夜的晚上,呂宇霆不敢入洞房睡在外面。睡到炕上,兩個人中間不僅隔著被,呂宇霆的手又被反綁著,不愛卻被“分到”一起,足見此情此景的荒誕。還有動員當兵,呂樹鑫想出損招,要適齡男人坐到熱炕上。呂寡婦不斷上炕,誰欠了屁股,就意味著誰同意參軍,這個情節(jié)具有荒誕的游戲性,解構所有的關于參軍主題的莊嚴和神圣。還有秦師傅為女兒秦春榮和呂宇春舉行定親的場面,街坊鄰居都請來了,呂宇春不知與自己有干系,竟出去溜達到太陽有點偏過頭頂,秦師傅隆重向大家宣布招呂宇春為養(yǎng)老女婿,不想?yún)斡畲褐岚胩欤K于說出“我家里有媳婦”,真是個令人哭笑不得的荒誕。還比如土改后的春節(jié),呂樹成、呂樹鑫、劉區(qū)長之間的問候語,由“過年好”一律改成“翻身”,其情節(jié)令人回味再三。再次,姜宏敏小說還有語言荒誕性的特點。語言的荒誕多數(shù)情況下運用反諷的表現(xiàn)手法。何為反諷?是指“語境對陳述語的明顯的歪曲”,也就是陳述語中隱藏的真意對表義的否定。如土改工作隊隊員田新對呂宇霆要徐文卿為浮財時說:“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宇霆不就是因為窮嗎?不就是因為窮才爭不過財主家大少爺嗎?這不是階級仇什么是階級仇?這不是階級恨什么是階級恨?人民政府就是要給咱宇霆做主撐腰。宇霆,我今天就答應你,把徐文卿當做勝利果實分給你,當做浮財分給你!”作家將反諷的意味深埋,越是強化其分徐文卿為浮財?shù)恼斝?,越是深含調侃諧謔的意味。如對政治運動的解構,作家意味深長寫道:“政治運動的密度還像地里的大白菜一樣,一棵挨著一棵?!睂χ袊?jīng)的運動式治理方式做了深度嘲諷。再比如,呂富國因打人被免職,呂富國憤懣說:“我被免職了,我是被拋棄的‘文革’的最后一批垃圾。但我現(xiàn)在放個屁擱在這兒,我告訴你們,我不是臟垃圾,我永遠都不是臟垃圾?!痹谧骷业碾[藏真實語義里,呂富國就是文革的政治垃圾。解構和反諷的動因來源于批判,無情的批判態(tài)度恰恰證明作家存在的意義,因為作家是時代和民族的良心。
第三,以人性的豐富構成塑造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文學即人學,文學的深度在于作家對人性開掘的程度,呈現(xiàn)的程度。丁玲、周立波們與發(fā)動土改運動的國家機器是同構的,自然創(chuàng)作的重心或使命在于證明其合法性,他們自覺不自覺給地主和農(nóng)民貼上臉譜化的階級標簽。作為作家,姜宏敏顯然不滿這種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他要還原人物以現(xiàn)實的人格力量。首先,祛除關于地主妖魔化的形象,還地主以正面人格的形象。作家敏銳感覺到:“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個階層的形象是被妖魔化了。甚至,地主老財就是惡霸的代名詞。其實,地主老財不是抽象的,也是有血有肉并且生活在我們中間的普通人。只不過是活在我們前輩們的中間?!睉撜f,地主階級存在剝削一面,但是作為過往鄉(xiāng)村世界的主導力量,他們勤勞,他們簡樸,他們深明大義,他們多以鄉(xiāng)紳的身份替代官府行使管理權。為富不仁、作惡多端、欺男霸女是妖魔化后的階級形象。小說中的呂財主為村長,支持共產(chǎn)黨抗日,為人和善,遇到災荒之年開倉放糧,趕集,飲酒看風景,帶著醉意騎馬回家是他最大的樂趣,甚至不將漢奸縣長王會元“敵產(chǎn)”交公也是為了不殃及涼水灣的老百姓。作家有勇氣還地主階級形象為人格形象,會引起我們更深層次的思索。其次,以欲望化的低俗人格還普通人物以有血有肉的現(xiàn)實形象。作家不屑所謂翻身農(nóng)民做主人的高大全政治化形象,作家對呂樹鑫形象的塑造,既有對其所謂有覺悟是對他人的精神施暴的闡釋,也有對行將就木呂財主瞬間的人性發(fā)現(xiàn)。塑造早期呂宇霆的形象,既有欲望支配下的畸形演繹,趴墻根、磨刀霍霍、藏“敵產(chǎn)”、登臺控訴,都是欲望支配的結果,幾乎等同于野獸。不過因為愛,他又變得文明、隱忍、進取。有意思的是后來他被政治思維掏空了,懺悔與組織三心二意,臨終時留遺言將他隱藏的“敵產(chǎn)”留作“黨費”。關于農(nóng)民形象,我覺得作家可貴之處,是為我們塑造一個痞子形象——呂樹成。呂樹成將慈眉善目的呂財主吊在房梁上用牛皮鞭桿子抽打,審問敵產(chǎn)的下落。痞子此刻支配所有行為的動因就是通過施虐,這種人不光對地主,文革中不也這樣對待老干部嗎?保釣游行中,不也這樣對待自己的同胞嗎?施虐為樂,想想這種流氓無產(chǎn)階級多么令人不寒而栗呀。再次,以失望的心態(tài),塑造當下那些扁平化猥瑣化的現(xiàn)實人物形象。對于當下,作家表現(xiàn)出深深的失望情緒,他找不到人生的出口,物欲化、空心化,使得我們社會發(fā)生嚴重的精神危機,因而作家筆下的人物既扁平又猥瑣不堪。老大呂富國是一個不擇手段一心往上爬的勢利小人,他是文革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出的政治垃圾。老二呂富家,作家給予無限同情,他是在無愛環(huán)境下成長的人格“畸形兒”。呂富家是個車夫,人生最大目的就是掙錢,最大享受一個禮拜跟老婆睡一覺。他自私、尖酸,除了小家庭外,毫無責任感,也毫無羞恥感。老三呂富軍是個有暴力傾向的行俠仗義社會人。呂富黨,作家沒有傾力塑造,但肯定是一個無所作為的人。作家被這物欲化的紛紜現(xiàn)實迷失了,他找不到人生的希望。
從解構角度來說,這部長篇小說獲得中國意味的現(xiàn)代品性,宏大敘事而又真實雋永,鋒芒所指刀刀見血。我們知道他所致力解構的對象龐大而紛雜,解構是對現(xiàn)行價值體系的徹底消解和否定。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是強大的,問題是消解現(xiàn)實價值體系,你所剩下的只有精神迷茫。這是解構對自我精神帶來的傷害,作家深陷其中并難以自拔。關于小說中的人物塑造給了現(xiàn)實的人性力量,卻放棄了啟蒙和精神引領的職責,所塑造的人物自然扁平無彩。我覺得這是觀念化寫作的弊端所在,作家需要回到曠野中,不光要汲取觀念的力量,還要汲取大地上現(xiàn)實的生命力量,因為作家的肩上挑的,除了解構的責任,還有建構的責任,偉大的作家知道他的使命是解構和建構的同構。這是我對小說家朋友姜宏敏的批評。
責任編輯 曲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