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之怡
導學案教學模式主張教師在“導”字上做文章,學生在“學”字上下工夫,以教師循循善誘的導,促進學生自主積極的學,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教學中運用導學案教學模式,不僅是發(fā)展與改革的呼喚,同時也符合小學生求知欲強、想象力豐富、喜歡動手實踐的認知特點。值得引起關注的是,在實際教學運用中,由于缺乏對學科與導學案教學模式兩者如何互相滲透發(fā)展的研究,導致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陷入“兩軍對壘,各自為戰(zhàn)”的教學困境。筆者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以優(yōu)化師生之間的互動交往為切入口,嘗試從源頭挖掘導學案在英語教學中的有益成分與持續(xù)動力,主張通過師生之間有效的溝通、愉快的互動、活躍的對話等,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贏得暢通無阻的“通行證”。
一、增強導學案設計多樣性,轉變學生學習觀念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的設計應該體現(xiàn)靈活開放,積極拓展學生的學用渠道。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導學案時,應該立足于英語課程的學科特性,落腳于學生的英語接受能力與發(fā)展需求,盡可能地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多樣有趣的形式,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采用話題探究、融入兒歌說唱、角色扮演與英語游戲競爭等,轉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觀念,為構建互動式師生關系鋪平道路,為導學案的有效實施增加砝碼,為建設氣氛活躍、踴躍參與的英語課堂掃清障礙。
案例一
筆者考慮到六年級階段的學生處于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的人格發(fā)展階段,在這個時期,他們十分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重視友情,渴望得到同伴的認可與尊重。因此,在這單元的導學案設計中,筆者設計了一個“寫信”的動手實踐環(huán)節(jié)。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筆者神秘地讓學生準備了明信片(信紙)、信封、郵票、膠水等學具。在實踐拓展環(huán)節(jié),筆者首先出示了一張朋友在美國旅游時寄回的明信片,并將明信片以掃描的形式顯示在多媒體課件上,同時將這張明信片在班級里傳閱,以此激發(fā)學生們對收到、書寫明信片的渴望,引起學生對接下去動手實踐活動的關注。隨后,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們呈現(xiàn)了筆者回復這封明信片的過程,將書寫明信片的一些注意事項“潤物無聲”般地滲透其中。最后,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所學知識,動手制作一張明信片寄給自己的筆友或者親人。
反思
在這個導學活動設計中,筆者首先采用直觀教學,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明信片作為活動導入的“藥引”,拉近師生距離,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隨后,又設計了實踐動手環(huán)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做某事”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加強導學案運用自主性,豐富師生互動方式
導學案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落實以學定教,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凸顯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將課堂的“話語權”交還給學生,實現(xiàn)師生之間友好和諧的互動交流。因此,筆者認為在導學案的運用過程中,教師不應該脫離學案的設計原則,尤其是在探究活動中,應該適時放手,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主動地去探索英語語言的奧秘,并通過有效的啟發(fā)與互動,推波助瀾地將英語知識與掌握要領教授給學生。
案例二
筆者考慮到本單元的導學案設計應該考慮到將英語與音樂的學科整合,將音樂的審美教學滲透于英語活動中,以歡快的音樂節(jié)奏激活英語課堂,實現(xiàn)師生的有效互動。由此,在課前導向設計前,筆者首先收集了一些學生們耳熟能詳?shù)挠⒄Z歌謠,并把高潮部分編輯整理,作為教學導入。
在教學導入后,筆者又設計了一個“我來猜歌名”的游戲,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前奏或高潮部分,看看那個小組猜得多,就在評價表上前進一步。
反思
在本單元的導學案教學設計中,筆者十分關注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以及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旨在利用師生之間有效的互動提高英語課堂的活力。
三、推進導學案修改雙向性,促進經驗互動傳承
“學而不思則罔”,在教與學的雙向活動中,教師的教學反思與學生的反思性學習是促進英語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成效的必經之路。筆者在導學案教學過程中,強調學案修改與完善的雙向性,即在進行自我教學反思的同時,引導學生有機地參與到學案評價過程中,并把學生的評價意見納入學案修改的參考標準,以此提高教學的互動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xiàn)英語課堂的有效互動。
案例三
筆者在第一課時,設計了以“爸爸我們去哪兒”為背景的生活情境,通過與父親的對話,目的地的距離,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在這個教學情境中,筆者給每個小組提供了一個目的地以及限制條件(如旅程費用、時間限制等),讓每個小組根據(jù)所給條件,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并設計相應的口語對話。在這活動探究后,筆者設計了兩個評價活動,第一個引導學生以小組互評的方式,對剛才各小組的活動成果進行交錯評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彌補本小組的不足。第二評價活動則圍繞如何讓活動更加合理展開,筆者“反主為客”,提出問題:你能做得更好嗎?
反思
通過這樣的雙向評價,使師生之間的交往與互動變得更加直接,為導學案的設計提供了更為有效的修改意見與完善空間,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教學目的。
基于優(yōu)化師生互動形式的導學案英語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有著深遠的意義,能夠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自我思考意識的養(yǎng)成,提高學生口語實踐與語言創(chuàng)造的水平,實現(xiàn)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教學研究無止境,我們應該積極地探索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渠道、新方法、新平臺,把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動力作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切實地喜歡上英語學習與探究?!?/p>
(作者單位:江蘇吳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天和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