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 莉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省中醫(yī)院 急診科,南京 210029)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影響心肌,導致心肌損傷,引起心肌細胞結構以及功能的變化,導致心室充盈和(或)泵血功能異常的臨床癥候群。CHF主要見于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壓、肺心病、心瓣膜病、心包疾病以及先天性心臟病等。我國對35~74歲城鄉(xiāng)居民共15 518人隨機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心衰患病率約為0.9%,按計算約有400萬心衰患者,并且患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升高[1]。CHF難治,病死率居高不下,而中藥治療具有整體調理、毒副反應小、安全范圍大、對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干擾少的優(yōu)勢。中醫(yī)認為氣虛血瘀為本病發(fā)生的基礎[2],治療以益氣溫陽、活血利水為主。強心合劑是由江蘇省中醫(yī)院名老中醫(yī)經多年臨床經驗總結提出。具體方藥為炙黃芪20 g,淡附片10 g,黨參20 g,麥冬10 g,車前草20 g,丹參20 g,葶藶子20 g。通過與對照組比較,認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心內科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人40例為研究對象。治療組,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齡(73.1±9.62)歲,心功能Ⅱ級6例,心功能Ⅲ級13例,心功能Ⅳ級1例;對照組,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齡(72.7±10.3)歲,心功能Ⅱ級5例,心功能Ⅲ級15例。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2007年中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Framingham標準[3]。1)主要標準。陣發(fā)性夜間呼吸困難,頸靜脈怒張,肺噦音,心臟擴大,急性肺水腫,第三心音奔馬律,靜脈壓增高(>16 cmH2O)。循環(huán)時間>25 s,肝頸靜脈返流征陽性。2)次要標準。踝部水腫,夜間咳嗽,活動后呼吸困難,肝腫大;胸腔積液,肺活量降低至最大肺活量的1/3,心動過速(>120次/min)。治療時間5 d以上體質量減輕≥4.5 kg。符合二項主要標準,或符合一項主要標準及二項次要標準者可確立診斷。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中醫(yī)辨證(根據《慢性心力衰竭中西醫(yī)結合臨床路徑專家共識》)[4]屬于陽虛水泛,瘀血阻絡證。主癥:心悸氣喘,畏寒肢冷,腰酸膝冷,肢體浮腫,水腫以下肢為甚,尿少,面色蒼白或青紫。次癥:唇暗,頸部及舌下青筋顯露,腹脹便溏。兼癥:咳嗽咯痰,咯白痰或黃痰。舌淡暗、紫暗,舌胖大,齒痕,苔白滑,脈弦細數無力或促、澀、結、代、散。
1.2.3 心衰程度判斷(根據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5]。Ⅰ級:體力活動不受限,日常活動無疲乏、心悸或呼吸困難;Ⅱ級:體力活動輕度受限,休息時無癥狀,日常活動可見疲乏、心悸或呼吸困難;Ⅲ級:體力活動明顯受限,休息時無癥狀低于日?;顒恿考闯霈F癥狀;Ⅳ級:不能進行任何體力活動,休息時即出現不適,任何體力活動都使癥狀加重。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藥常規(guī)治療(根據《ACC/AHC 2009年成人心衰診治指南》[6]。包括一般基礎治療:休息、吸氧、限鹽等;去除誘因:控制感染、血壓,糾正各種心律失常,維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等;予以ACEⅠ、ARB、β受體阻滯劑、地高辛、螺內酯、血管擴張劑等藥物治療。治療組:在西藥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強心合劑,(強心合劑組成:炙黃芪20 g,淡附片10 g,黨參20 g,麥冬10 g,車前草20 g,丹參20 g,葶藶子20 g),1劑/d,連服4周。
1.4 觀察指標 顯效:心功能改善Ⅱ級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級以上;無效:未達到有效指標;加重:心功能惡化Ⅰ級或以上。心臟結構改變:美國ATL公司生產的HDL-3000彩色多普勒診斷儀,測量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Ds)、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左室射血分數(LVEF)、每搏輸出量(SV)。運動耐量:6 min步行實驗。根據2002年ATS的《6 min步行試驗指南》[7]測試方法及標準:試驗在長30 m的走廊內進行,囑患者盡最大可能行走,到6 min時終止試驗,讓患者臥床休息,測量并記錄步行距離;運動試驗前及運動后監(jiān)測生命體征,記錄心率、心律、血壓及呼吸頻率。中途終止標準:明顯的心絞痛,呼吸困難,暈厥,嚴重乏力,嚴重的骨骼肌疼痛,嚴重室性心律失常,收縮壓下降20 mmHg伴心率加快,收縮壓大于240 mmHg或舒張壓大于130 mmHg,共濟失調步態(tài)等。
1.5 統(tǒng)計方法 所有的統(tǒng)計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不同治療組計量資料將采用(SD)進行統(tǒng)計描述。采用配對t檢驗比較組內前后差異,成組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2組治療前后的變化,呈正態(tài)分布的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采用秩和檢驗進行比較。不同治療組各次就診的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構成比)進行統(tǒng)計描述。2組治療前后的變化采用χ2檢驗或非參數檢驗。統(tǒng)計分析將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計算。
2.1 心功能療效比較 統(tǒng)計結果顯示經治療對照組和治療組均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2組心功能總療效比較,對照組總有效率70%,治療組90%,經秩和檢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前后心臟彩超指標的變化 結果示:1)組內比較:治療組及對照組EF值較治療前均明顯升高(P<0.05);治療組及對照組SV較治療前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LVIDd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而對照組該值較前無改善,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及對照組LVIDs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P<0.05)。2)組間比較:經治療后,治療組的EF值較對照組明顯升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LVIDd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而SV及LVIDs在2組間無明顯改善,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治療前后6 min步行實驗比較 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患者6 min步行距離與治療前比較均延長(P<0.05),并且治療組6 min步行距離更長,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心臟彩超各指標變化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2 2組6 min步行實驗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CHF患者的病情變化快、進展快,一旦患病生存期較短。各種理化因素導致心肌重構是本病的發(fā)病基礎。這種重構效應主要變現為分子重構、細胞重構、電重構及結構重構。心臟的供血供氧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當心肌重構導致機體氧供不足時,各器官均會導致損傷。所以,CHF的治療不僅僅要著眼于改善患者癥狀,增強心臟收縮力,更重要的是阻止乃至逆轉這種心肌的重構,恢復心肌的正常結構。大量的循證醫(yī)學研究表明,ACEI、ARB、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藥物具有改善心肌重構、改善心功能的作用[8]。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CHF的治療也從單純的強心、利尿、擴血管過渡到更加重視預后。紐約心功能分級屬主觀鑒之于客觀的指標,反映心功能對機體生命活動的總適應情況,大致可評價CHF中影響心功能的前負荷、后負荷以及心肌自身情況的全部狀態(tài),是一種簡便易操作的判斷方式。而心臟彩超由于其直觀性及客觀性,更是在臨床CHF中廣泛運用。它可以從心腔的大小、室壁的厚薄來反映心肌重構的狀態(tài),也可以從左室射血分數及每搏輸出量了解心臟泵血的能力,有利于評價患者的病情進展及臨床藥物治療的效果。強心合劑中多種藥物的藥理研究顯示,具有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泵血,改善機體氧供,減輕心臟前后負荷,具有類似ACEI、ARB、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等的作用[9]。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及對照組的有效率分別為90%和70%,經檢驗,治療組較對照組更能夠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從試驗中可見,治療后2組患者LVIDd、LVIDs、LVEF值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改善(P<0.05),且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均說明加用強心合劑比單純使用西藥治療更能夠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1]柯元南.慢性心力衰竭診治新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7,10(6):433-434.
[2]高玉,李冬,王曉峰.慢性心力衰竭中醫(yī)辨證分型客觀化研究概述[J].新疆中醫(yī)藥,2013,31(6):101-104.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77-78.
[4]姚耿圳.慢性心力衰竭中西醫(yī)結合臨床路徑的構建與評價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47-85.
[5]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學會(AHA).心力衰竭指南[EB].2005,ACC/AHA:1-55.
[6]袁盛華.2009年臨床藥物治療指南更新回顧[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0(1):96.
[7]ATS Committee on Proficiency Standards for Clinical Pulmonary Function Laboratories.AST statement guidelines for six-minute walk test[J].Am J Respir Cnit Care Med,2002,166(1):111-117.
[8]陳莉,李建軍.腫瘤壞死因子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04,14(1):56-58.
[9]侯健平,沈慧平,馬桂枝,等.自制黃芪護心膠囊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29(3):47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