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莉+潘素珍
[摘要] 目的 了解本院腫瘤患者的中藥用藥情況,分析與總結用藥規(guī)律,為指導完善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方法 隨機選取本院中藥房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腫瘤患者的中藥處方,對處方組方藥味數(shù)、藥物分類、單味藥用藥頻次和劑量等進行統(tǒng)計和用藥特點分析。 結果 治療腫瘤使用最多的是補虛藥,其次為清熱藥、利濕藥、活血藥、化痰藥,使用頻率最多的為甘草等前30味藥。 結論 中醫(yī)中藥處方組方有其特點,治療腫瘤主要是從扶正祛邪、辨證論治、整體觀念出發(fā),用藥有所側重,配合其他治療方法,以達到治療腫瘤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的目的。
[關鍵詞] 腫瘤;中藥;用藥特點
[中圖分類號] R7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5(a)-0126-04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
LI Xiao-li1 PAN Su-zhen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Xinfeng County in Guangdong Province,Xinfeng511100,China;2.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Xinfeng County in Guangdong Province,Xinfeng51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the usage of TCM in patients with tumor in our hospital,to analyse and summarize the rule of medication an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erfect clinical administration. Methods The TCM prescriptions of patients with tumor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The number of herbs taste,drug classification,frequency of single herb dosag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tion were analysed. Results Tonic medicine was most used in humor therapy,the others was heat clearing medicine,dampness-drying medicine,blood-activating drug and expectorants respectively.Liquorice was widely used in the top 30 herb. Conclusion The TCM prescription has characteristic.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we mainly use th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the overall concept,focus on some medicine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 treat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cure cancer diseases,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life and prolong survival period.
[Key words] Tumo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dicine characteristic
隨著環(huán)境污染加劇,腫瘤的發(fā)病率不斷增高,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防治惡性腫瘤一直是世界醫(yī)學研究的重點、難點。中醫(yī)藥是我國治療腫瘤的獨特手段,由于大多數(shù)腫瘤患者在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后體質虛弱,身體各方面功能下降,此時合理有效地應用中藥,對于調(diào)節(jié)腫瘤患者生理功能、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本院腫瘤患者的308張中藥處方的用藥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為促進和完善中藥在腫瘤輔助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隨機選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部腫瘤患者中藥處方308張(不包括中成藥處方及協(xié)定處方)。
1.2 方法
以中藥學和中醫(yī)辨證論治基礎理論知識為依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本院腫瘤中藥處方的處方組成中藥味數(shù)、使用分類、單味藥的用藥頻次(DDDs)、用藥劑量、用藥的性味、歸經(jīng)情況等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描述性分析。
2 結果
2.1 處方組成中藥物味數(shù)的分析
在調(diào)查的308張腫瘤中藥處方中,處方組成以12~15味者最多,占80.5%,16~20味者占3.9%,11味以下者占13.6%,20味以上者占2.0%,平均每方15味(表1)。腫瘤中藥處方中,大處方及組方單一現(xiàn)象較少,腫瘤治療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用藥有側重點并未過于集中,反映一些腫瘤治療用藥特點,其方劑的組成多數(shù)為12~15味,避免了處方中藥物組成過多過雜,針對性差,也有一定量的大處方,20味以上者6張,占2.0%,組方龐雜,主次不分明,且有同類藥物重復之嫌。
表1 處方組成中藥物味數(shù)的分析
2.2 中藥分類及使用頻率
308張?zhí)幏街泄采婕八幬?71種,中藥類別17種,藥物使用較為分散,其中使用頻率前五位的藥物依次是補虛藥(29.5%)、清熱藥(14.6%)、利水滲濕藥(12.1%)、活血化瘀藥(8.7%)、化痰止咳平喘藥(8.6%),共計109味,占總味數(shù)的63.7%,頻次和為2553次,占總頻數(shù)的73.5%,可見臨床上治療腫瘤的中藥以這5類藥物為主;驅蟲藥、祛風濕藥、收澀藥等在腫瘤治療中應用較少,這些類別的中藥主要用于治療與腫瘤相關性較低兼癥;治療腫瘤時中藥用藥主要集中于扶正補虛、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因此可考慮作為治療腫瘤或輔助治療腫瘤的首選中藥;各類中藥的味數(shù)和使用頻率具體見表2。
表2 中藥分類及使用頻率
2.3 用藥規(guī)律分析
2.3.1 補虛藥的分類
補氣藥在補虛藥的使用中占較大比例,高達66.1%,可反映出腫瘤病久導致患者正氣虧虛的現(xiàn)象比較常見,治療腫瘤時使用補氣藥具有重要意義;補血藥、補陽藥、補陰藥的使用從側面反映了腫瘤患者隨著病程日久和在西醫(yī)治療下易導致血虛、陽虛、陰虛的發(fā)生;補陰藥使用的味數(shù)較多,其中麥冬比較常用,麥冬具有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兼以清心而除煩安神(表3)。
表3 補虛藥的分類
2.3.2 單味藥使用頻率
調(diào)查的腫瘤病處方單味藥使用頻率最高的前30味中藥依次為:甘草、茯苓、白術、陳皮、黃芪、茵陳、厚樸、白芍等,在單味藥的使用上甘草的DDDs最高,甘草與溫熱藥配伍可緩其熱,與寒涼藥配伍,可緩其寒,寒熱相雜者,配伍可平其性;其次為具有利水滲濕作用的茯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陳皮也是用藥上常配伍使用治療腫瘤脾胃氣滯、痰凝咳嗽的癥候,重用陳皮也是本醫(yī)院的用藥特點之一;補氣藥中除了甘草外,黨參、白術使用較多;補氣藥黃芪、利濕退黃藥茵陳、化濕藥厚樸、補血藥白芍、化痰藥半夏,活血化瘀藥丹參的DDDs也較大,使用頻率較高,使用率較高中藥以補益、清熱、利濕、化痰、化瘀藥居多,可以歸屬于腫瘤的五種不同治法:甘草、黨參、麥冬、白術、黃芪、山藥體現(xiàn)益氣養(yǎng)陰法,茯苓、薏苡仁、茵陳體現(xiàn)健脾滲濕法,梔子、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體現(xiàn)清熱解毒法,半夏、麥芽、陳皮體現(xiàn)化痰散結法,丹參、赤芍、川芎體現(xiàn)活血化瘀法(表4)。
2.3.3 用藥的性味、歸經(jīng)情況
中藥入脾經(jīng)居多,其次為胃經(jīng)和肺經(jīng),即中藥主要歸屬脾肺胃三經(jīng),入大小腸、膀胱經(jīng)、三焦經(jīng)的較少;性味上以甘苦寒為主,較少使用酸、涼中藥,側面提示治療腫瘤時甘苦寒藥物使用較多(表5、表6)。
3 討論
中醫(yī)認為腫瘤的發(fā)生主要與飲食失節(jié)、七情過極、感受外邪、脾胃虛弱等有關,其涉及的臟腑主要有脾、肺、胃,病機以正虛、氣滯、熱毒、痰濕、血瘀為主,概括來說是“全身為虛、局部為實”[1]。腫瘤屬慢性消耗性疾病,久病易導致機體虛弱,還容易出現(xiàn)病機相互兼挾的復雜情況,呈現(xiàn)虛實夾雜、濕熱錯雜的復雜病情?,F(xiàn)代腫瘤的臨床治療證型尚不統(tǒng)一,但多數(shù)中醫(yī)師認為腫瘤患者多為正氣不足不能運化痰濕,氣滯不暢毒邪雍滯導致血瘀,機體血行無力,痰濁凝結而形成[2-4],可見在臟腑陰陽虛虧功能紊亂時,各種致癌因素更易乘虛而入,導致腫瘤的發(fā)生。相應治療原則應扶正祛邪、攻補兼施,用藥以益氣健脾、養(yǎng)陰生津、扶正固本為主,清熱解毒、健脾滲濕、化痰散結、活血行氣為輔。正是因為腫瘤疾病病因復雜,醫(yī)師怕藥效不夠,不能全面治療腫瘤,導致部分醫(yī)師使用較大的處方,但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原則,這種大處方是與之相違背的,其結果既加重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又造成藥材資源浪費,說明醫(yī)師在診治過程中還需進一步規(guī)范。
本研究在腫瘤治療中,無論是從用藥種類,還是用藥頻率看,補虛藥均高居榜首,與相關文獻[5]報道一致。補虛藥的高頻使用反映了腫瘤患者大多是體弱久病者,另外,在化療、放療中易導致患者機能受損而出現(xiàn)正氣內(nèi)虛的現(xiàn)象。補虛藥中補陰藥使用的味數(shù)較多,其中麥冬比較常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麥冬有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進抗體、補體、溶酶體等產(chǎn)生的作用[6],從而起良好的抗腫瘤作用。清熱藥、利水滲濕藥、活血化瘀藥的使用率也相對較高。于明薇[7]研究發(fā)現(xiàn)活血藥、益氣活血藥能對腫瘤生長轉移產(chǎn)生影響。
扶正祛邪、標本兼顧是基本治法,常用益氣健脾藥如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黃芪、山藥、生曬參等,與其他藥配伍,以清熱藥、化濕藥、化痰藥、活血藥、理氣藥為主。清熱藥常配伍梔子、黃芩、白花蛇舌草;化痰藥常配伍半夏、瓜蔞、桔梗等;化濕藥常配伍厚樸、廣金錢草、薏苡仁等;活血藥常配伍丹參、當歸、赤芍、川芎等;理氣藥常配伍陳皮、枳實、木香等。針對脾虛,常加補腎健脾之品如熟地黃、淫羊藿、補骨脂、續(xù)斷以溫補脾陽助脾健運。本證還配伍麥芽、山楂以消導和中、法半夏以燥濕理氣。對于肝氣郁結引起的疼痛,常加入具有行氣止痛作用的香附、郁金、柴胡以疏肝理氣,加白芍以柔肝斂肝,加瓜蔞皮、瓜蔞子以寬胸行氣;處方常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減而成。若伴胃陰虛常加入玉竹、百合、天花粉、麥冬、北沙參以滋陰養(yǎng)胃或防溫燥之品傷及氣陰。若伴有熱結便秘常加入大黃、黃柏以清大腸之火而瀉下,加入知母以滋陰潤燥,緩和大黃攻下之烈性。若水濕內(nèi)停引起水腫或腹水可加入如葶藶子、豬苓、茯苓、澤瀉、車前子、薏苡仁以利尿消腫。若出現(xiàn)黃疸癥狀加入茵陳以清熱利濕、利膽退黃,同時與瀉火除煩、泄熱利濕的梔子配伍使用可增強清熱利濕、利膽退黃的功效。若有痰瘀互結,加入半夏、陳皮兩者伍用,相使相助,半夏得陳皮之助則氣順痰消、化痰濕之力增強,陳皮得半夏之輔,則痰除而氣自下、理氣和胃之功更著;加入丹參、川芎以活血化瘀,處方是桃紅四物湯合二陳湯的基礎加減而成[8-10]。
從表4可看出,本院對于腫瘤中單味中藥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補氣藥甘草,已有研究報道,甘草提取物能選擇性誘導胃癌、肝癌、肺癌與宮頸癌等幾種人腫瘤細胞凋亡[11],其中主要有效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12],其次是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安神的茯苓。王愛云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茯苓多糖可通過增強NK細胞殺傷活力,促進機體淋巴細胞增殖,增強特異性免疫功能而起良好的抗腫瘤作用?,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補虛藥能提高機體免疫力,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從而預防癌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還能促進機體造血,保護骨髓,減少臟器手術及放化療等毒副反應[14]。白花蛇舌草是處方配伍中常用的清熱解毒藥,其在國內(nèi)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療效較好。李瑞等[15]報道了白花蛇舌草水溶性提取物既能抑制小鼠移植性實體瘤的生長,又能與環(huán)磷酰胺合用,可明顯改善環(huán)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器官萎縮和造血系統(tǒng)的損傷,是白花蛇舌草防治腫瘤轉移復發(fā)、增強抗病能力的藥理基礎。
腫瘤治療目前多采用綜合治療為主,如手術、化療、放療、生物治療、中醫(yī)中藥治療等。隨著中醫(yī)藥學的不斷推廣和臨床應用上的顯著功效,中醫(yī)學對腫瘤的認識從整體觀念出發(fā),通過臨床辨證論治全面治療,提高療效。中藥毒副作用小,價廉,方便應用,具有多成分、多靶點作用,能全面調(diào)節(jié)機體內(nèi)環(huán)境,提高免疫力,在患者進行化、放療時服用中藥可減輕其副作用;在手術治療后服用中藥能補氣、補血,有助于患者盡快恢復體力;對于中、晚期的腫瘤患者服用中藥可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本院在治療腫瘤的中藥組方用藥上以益氣健脾藥為主,輔以清熱、利濕、活血藥,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善用茯苓、陳皮等中藥也是治療腫瘤疾病的特色之一。
[參考文獻]
[1]柏茂樹,伍治平,王熙才.腫瘤化療輔助中藥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0,18(3):597-601.
[2]古今,陳利平,劉萍.159例癌癥病人的中藥處方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08,5(2):24-25,37.
[3]劉書靜,田道法,李東芳.鼻咽癌中醫(yī)辨證分型與預后相關性基因活性表達關系的初步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5,13(1):1-3.
[4]于軍平.治療腫瘤中藥處方的藥物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13):103-104.
[5]林云祥.抗腫瘤中藥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7):52-53.
[6]周福波.麥門冬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6,27(3):69-70.
[7]于明薇.活血藥、益氣活血藥對腫瘤生長轉移過程中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介導的免疫逃逸影響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9.
[8]趙越.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9]鄧中甲.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
[10]孫端,朱燕飛.抗腫瘤中藥治療癌癥臨床概況[J].海峽藥學,2010,22(11):146-148.
[11]馬靖,符乃陽.甘草提取物體外選擇性誘導幾種人腫瘤細胞凋亡[J].癌癥,2001,20(8):806-811.
[12]張明發(fā),沈雅琴.甘草粗提物及其黃酮類成分的抗腫瘤作用[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10,25(2):124-129.
[13]王愛云,陳群,李成付,等.茯苓多糖修飾物抗腫瘤作用及其機制研究[J].中草藥,2009,40(2):268-271.
[14]趙愛光.邱佳信治療胃癌學術思想初探[J].江蘇中醫(yī)藥,2004,25(7):12-15.
[15]李瑞,趙浩如,林以寧.白花蛇舌草水溶性提取物的抗腫瘤作用和對化療損傷的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藥學·英文版,2002,11(2):54-58.
(收稿日期:2014-03-25本文編輯:李亞聰)
表3 補虛藥的分類
2.3.2 單味藥使用頻率
調(diào)查的腫瘤病處方單味藥使用頻率最高的前30味中藥依次為:甘草、茯苓、白術、陳皮、黃芪、茵陳、厚樸、白芍等,在單味藥的使用上甘草的DDDs最高,甘草與溫熱藥配伍可緩其熱,與寒涼藥配伍,可緩其寒,寒熱相雜者,配伍可平其性;其次為具有利水滲濕作用的茯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陳皮也是用藥上常配伍使用治療腫瘤脾胃氣滯、痰凝咳嗽的癥候,重用陳皮也是本醫(yī)院的用藥特點之一;補氣藥中除了甘草外,黨參、白術使用較多;補氣藥黃芪、利濕退黃藥茵陳、化濕藥厚樸、補血藥白芍、化痰藥半夏,活血化瘀藥丹參的DDDs也較大,使用頻率較高,使用率較高中藥以補益、清熱、利濕、化痰、化瘀藥居多,可以歸屬于腫瘤的五種不同治法:甘草、黨參、麥冬、白術、黃芪、山藥體現(xiàn)益氣養(yǎng)陰法,茯苓、薏苡仁、茵陳體現(xiàn)健脾滲濕法,梔子、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體現(xiàn)清熱解毒法,半夏、麥芽、陳皮體現(xiàn)化痰散結法,丹參、赤芍、川芎體現(xiàn)活血化瘀法(表4)。
2.3.3 用藥的性味、歸經(jīng)情況
中藥入脾經(jīng)居多,其次為胃經(jīng)和肺經(jīng),即中藥主要歸屬脾肺胃三經(jīng),入大小腸、膀胱經(jīng)、三焦經(jīng)的較少;性味上以甘苦寒為主,較少使用酸、涼中藥,側面提示治療腫瘤時甘苦寒藥物使用較多(表5、表6)。
3 討論
中醫(yī)認為腫瘤的發(fā)生主要與飲食失節(jié)、七情過極、感受外邪、脾胃虛弱等有關,其涉及的臟腑主要有脾、肺、胃,病機以正虛、氣滯、熱毒、痰濕、血瘀為主,概括來說是“全身為虛、局部為實”[1]。腫瘤屬慢性消耗性疾病,久病易導致機體虛弱,還容易出現(xiàn)病機相互兼挾的復雜情況,呈現(xiàn)虛實夾雜、濕熱錯雜的復雜病情?,F(xiàn)代腫瘤的臨床治療證型尚不統(tǒng)一,但多數(shù)中醫(yī)師認為腫瘤患者多為正氣不足不能運化痰濕,氣滯不暢毒邪雍滯導致血瘀,機體血行無力,痰濁凝結而形成[2-4],可見在臟腑陰陽虛虧功能紊亂時,各種致癌因素更易乘虛而入,導致腫瘤的發(fā)生。相應治療原則應扶正祛邪、攻補兼施,用藥以益氣健脾、養(yǎng)陰生津、扶正固本為主,清熱解毒、健脾滲濕、化痰散結、活血行氣為輔。正是因為腫瘤疾病病因復雜,醫(yī)師怕藥效不夠,不能全面治療腫瘤,導致部分醫(yī)師使用較大的處方,但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原則,這種大處方是與之相違背的,其結果既加重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又造成藥材資源浪費,說明醫(yī)師在診治過程中還需進一步規(guī)范。
本研究在腫瘤治療中,無論是從用藥種類,還是用藥頻率看,補虛藥均高居榜首,與相關文獻[5]報道一致。補虛藥的高頻使用反映了腫瘤患者大多是體弱久病者,另外,在化療、放療中易導致患者機能受損而出現(xiàn)正氣內(nèi)虛的現(xiàn)象。補虛藥中補陰藥使用的味數(shù)較多,其中麥冬比較常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麥冬有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進抗體、補體、溶酶體等產(chǎn)生的作用[6],從而起良好的抗腫瘤作用。清熱藥、利水滲濕藥、活血化瘀藥的使用率也相對較高。于明薇[7]研究發(fā)現(xiàn)活血藥、益氣活血藥能對腫瘤生長轉移產(chǎn)生影響。
扶正祛邪、標本兼顧是基本治法,常用益氣健脾藥如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黃芪、山藥、生曬參等,與其他藥配伍,以清熱藥、化濕藥、化痰藥、活血藥、理氣藥為主。清熱藥常配伍梔子、黃芩、白花蛇舌草;化痰藥常配伍半夏、瓜蔞、桔梗等;化濕藥常配伍厚樸、廣金錢草、薏苡仁等;活血藥常配伍丹參、當歸、赤芍、川芎等;理氣藥常配伍陳皮、枳實、木香等。針對脾虛,常加補腎健脾之品如熟地黃、淫羊藿、補骨脂、續(xù)斷以溫補脾陽助脾健運。本證還配伍麥芽、山楂以消導和中、法半夏以燥濕理氣。對于肝氣郁結引起的疼痛,常加入具有行氣止痛作用的香附、郁金、柴胡以疏肝理氣,加白芍以柔肝斂肝,加瓜蔞皮、瓜蔞子以寬胸行氣;處方常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減而成。若伴胃陰虛常加入玉竹、百合、天花粉、麥冬、北沙參以滋陰養(yǎng)胃或防溫燥之品傷及氣陰。若伴有熱結便秘常加入大黃、黃柏以清大腸之火而瀉下,加入知母以滋陰潤燥,緩和大黃攻下之烈性。若水濕內(nèi)停引起水腫或腹水可加入如葶藶子、豬苓、茯苓、澤瀉、車前子、薏苡仁以利尿消腫。若出現(xiàn)黃疸癥狀加入茵陳以清熱利濕、利膽退黃,同時與瀉火除煩、泄熱利濕的梔子配伍使用可增強清熱利濕、利膽退黃的功效。若有痰瘀互結,加入半夏、陳皮兩者伍用,相使相助,半夏得陳皮之助則氣順痰消、化痰濕之力增強,陳皮得半夏之輔,則痰除而氣自下、理氣和胃之功更著;加入丹參、川芎以活血化瘀,處方是桃紅四物湯合二陳湯的基礎加減而成[8-10]。
從表4可看出,本院對于腫瘤中單味中藥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補氣藥甘草,已有研究報道,甘草提取物能選擇性誘導胃癌、肝癌、肺癌與宮頸癌等幾種人腫瘤細胞凋亡[11],其中主要有效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12],其次是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安神的茯苓。王愛云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茯苓多糖可通過增強NK細胞殺傷活力,促進機體淋巴細胞增殖,增強特異性免疫功能而起良好的抗腫瘤作用?,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補虛藥能提高機體免疫力,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從而預防癌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還能促進機體造血,保護骨髓,減少臟器手術及放化療等毒副反應[14]。白花蛇舌草是處方配伍中常用的清熱解毒藥,其在國內(nèi)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療效較好。李瑞等[15]報道了白花蛇舌草水溶性提取物既能抑制小鼠移植性實體瘤的生長,又能與環(huán)磷酰胺合用,可明顯改善環(huán)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器官萎縮和造血系統(tǒng)的損傷,是白花蛇舌草防治腫瘤轉移復發(fā)、增強抗病能力的藥理基礎。
腫瘤治療目前多采用綜合治療為主,如手術、化療、放療、生物治療、中醫(yī)中藥治療等。隨著中醫(yī)藥學的不斷推廣和臨床應用上的顯著功效,中醫(yī)學對腫瘤的認識從整體觀念出發(fā),通過臨床辨證論治全面治療,提高療效。中藥毒副作用小,價廉,方便應用,具有多成分、多靶點作用,能全面調(diào)節(jié)機體內(nèi)環(huán)境,提高免疫力,在患者進行化、放療時服用中藥可減輕其副作用;在手術治療后服用中藥能補氣、補血,有助于患者盡快恢復體力;對于中、晚期的腫瘤患者服用中藥可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本院在治療腫瘤的中藥組方用藥上以益氣健脾藥為主,輔以清熱、利濕、活血藥,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善用茯苓、陳皮等中藥也是治療腫瘤疾病的特色之一。
[參考文獻]
[1]柏茂樹,伍治平,王熙才.腫瘤化療輔助中藥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0,18(3):597-601.
[2]古今,陳利平,劉萍.159例癌癥病人的中藥處方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08,5(2):24-25,37.
[3]劉書靜,田道法,李東芳.鼻咽癌中醫(yī)辨證分型與預后相關性基因活性表達關系的初步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5,13(1):1-3.
[4]于軍平.治療腫瘤中藥處方的藥物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13):103-104.
[5]林云祥.抗腫瘤中藥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7):52-53.
[6]周福波.麥門冬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6,27(3):69-70.
[7]于明薇.活血藥、益氣活血藥對腫瘤生長轉移過程中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介導的免疫逃逸影響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9.
[8]趙越.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9]鄧中甲.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
[10]孫端,朱燕飛.抗腫瘤中藥治療癌癥臨床概況[J].海峽藥學,2010,22(11):146-148.
[11]馬靖,符乃陽.甘草提取物體外選擇性誘導幾種人腫瘤細胞凋亡[J].癌癥,2001,20(8):806-811.
[12]張明發(fā),沈雅琴.甘草粗提物及其黃酮類成分的抗腫瘤作用[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10,25(2):124-129.
[13]王愛云,陳群,李成付,等.茯苓多糖修飾物抗腫瘤作用及其機制研究[J].中草藥,2009,40(2):268-271.
[14]趙愛光.邱佳信治療胃癌學術思想初探[J].江蘇中醫(yī)藥,2004,25(7):12-15.
[15]李瑞,趙浩如,林以寧.白花蛇舌草水溶性提取物的抗腫瘤作用和對化療損傷的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藥學·英文版,2002,11(2):54-58.
(收稿日期:2014-03-25本文編輯:李亞聰)
表3 補虛藥的分類
2.3.2 單味藥使用頻率
調(diào)查的腫瘤病處方單味藥使用頻率最高的前30味中藥依次為:甘草、茯苓、白術、陳皮、黃芪、茵陳、厚樸、白芍等,在單味藥的使用上甘草的DDDs最高,甘草與溫熱藥配伍可緩其熱,與寒涼藥配伍,可緩其寒,寒熱相雜者,配伍可平其性;其次為具有利水滲濕作用的茯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陳皮也是用藥上常配伍使用治療腫瘤脾胃氣滯、痰凝咳嗽的癥候,重用陳皮也是本醫(yī)院的用藥特點之一;補氣藥中除了甘草外,黨參、白術使用較多;補氣藥黃芪、利濕退黃藥茵陳、化濕藥厚樸、補血藥白芍、化痰藥半夏,活血化瘀藥丹參的DDDs也較大,使用頻率較高,使用率較高中藥以補益、清熱、利濕、化痰、化瘀藥居多,可以歸屬于腫瘤的五種不同治法:甘草、黨參、麥冬、白術、黃芪、山藥體現(xiàn)益氣養(yǎng)陰法,茯苓、薏苡仁、茵陳體現(xiàn)健脾滲濕法,梔子、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體現(xiàn)清熱解毒法,半夏、麥芽、陳皮體現(xiàn)化痰散結法,丹參、赤芍、川芎體現(xiàn)活血化瘀法(表4)。
2.3.3 用藥的性味、歸經(jīng)情況
中藥入脾經(jīng)居多,其次為胃經(jīng)和肺經(jīng),即中藥主要歸屬脾肺胃三經(jīng),入大小腸、膀胱經(jīng)、三焦經(jīng)的較少;性味上以甘苦寒為主,較少使用酸、涼中藥,側面提示治療腫瘤時甘苦寒藥物使用較多(表5、表6)。
3 討論
中醫(yī)認為腫瘤的發(fā)生主要與飲食失節(jié)、七情過極、感受外邪、脾胃虛弱等有關,其涉及的臟腑主要有脾、肺、胃,病機以正虛、氣滯、熱毒、痰濕、血瘀為主,概括來說是“全身為虛、局部為實”[1]。腫瘤屬慢性消耗性疾病,久病易導致機體虛弱,還容易出現(xiàn)病機相互兼挾的復雜情況,呈現(xiàn)虛實夾雜、濕熱錯雜的復雜病情?,F(xiàn)代腫瘤的臨床治療證型尚不統(tǒng)一,但多數(shù)中醫(yī)師認為腫瘤患者多為正氣不足不能運化痰濕,氣滯不暢毒邪雍滯導致血瘀,機體血行無力,痰濁凝結而形成[2-4],可見在臟腑陰陽虛虧功能紊亂時,各種致癌因素更易乘虛而入,導致腫瘤的發(fā)生。相應治療原則應扶正祛邪、攻補兼施,用藥以益氣健脾、養(yǎng)陰生津、扶正固本為主,清熱解毒、健脾滲濕、化痰散結、活血行氣為輔。正是因為腫瘤疾病病因復雜,醫(yī)師怕藥效不夠,不能全面治療腫瘤,導致部分醫(yī)師使用較大的處方,但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原則,這種大處方是與之相違背的,其結果既加重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又造成藥材資源浪費,說明醫(yī)師在診治過程中還需進一步規(guī)范。
本研究在腫瘤治療中,無論是從用藥種類,還是用藥頻率看,補虛藥均高居榜首,與相關文獻[5]報道一致。補虛藥的高頻使用反映了腫瘤患者大多是體弱久病者,另外,在化療、放療中易導致患者機能受損而出現(xiàn)正氣內(nèi)虛的現(xiàn)象。補虛藥中補陰藥使用的味數(shù)較多,其中麥冬比較常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麥冬有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進抗體、補體、溶酶體等產(chǎn)生的作用[6],從而起良好的抗腫瘤作用。清熱藥、利水滲濕藥、活血化瘀藥的使用率也相對較高。于明薇[7]研究發(fā)現(xiàn)活血藥、益氣活血藥能對腫瘤生長轉移產(chǎn)生影響。
扶正祛邪、標本兼顧是基本治法,常用益氣健脾藥如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黃芪、山藥、生曬參等,與其他藥配伍,以清熱藥、化濕藥、化痰藥、活血藥、理氣藥為主。清熱藥常配伍梔子、黃芩、白花蛇舌草;化痰藥常配伍半夏、瓜蔞、桔梗等;化濕藥常配伍厚樸、廣金錢草、薏苡仁等;活血藥常配伍丹參、當歸、赤芍、川芎等;理氣藥常配伍陳皮、枳實、木香等。針對脾虛,常加補腎健脾之品如熟地黃、淫羊藿、補骨脂、續(xù)斷以溫補脾陽助脾健運。本證還配伍麥芽、山楂以消導和中、法半夏以燥濕理氣。對于肝氣郁結引起的疼痛,常加入具有行氣止痛作用的香附、郁金、柴胡以疏肝理氣,加白芍以柔肝斂肝,加瓜蔞皮、瓜蔞子以寬胸行氣;處方常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減而成。若伴胃陰虛常加入玉竹、百合、天花粉、麥冬、北沙參以滋陰養(yǎng)胃或防溫燥之品傷及氣陰。若伴有熱結便秘常加入大黃、黃柏以清大腸之火而瀉下,加入知母以滋陰潤燥,緩和大黃攻下之烈性。若水濕內(nèi)停引起水腫或腹水可加入如葶藶子、豬苓、茯苓、澤瀉、車前子、薏苡仁以利尿消腫。若出現(xiàn)黃疸癥狀加入茵陳以清熱利濕、利膽退黃,同時與瀉火除煩、泄熱利濕的梔子配伍使用可增強清熱利濕、利膽退黃的功效。若有痰瘀互結,加入半夏、陳皮兩者伍用,相使相助,半夏得陳皮之助則氣順痰消、化痰濕之力增強,陳皮得半夏之輔,則痰除而氣自下、理氣和胃之功更著;加入丹參、川芎以活血化瘀,處方是桃紅四物湯合二陳湯的基礎加減而成[8-10]。
從表4可看出,本院對于腫瘤中單味中藥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補氣藥甘草,已有研究報道,甘草提取物能選擇性誘導胃癌、肝癌、肺癌與宮頸癌等幾種人腫瘤細胞凋亡[11],其中主要有效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12],其次是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安神的茯苓。王愛云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茯苓多糖可通過增強NK細胞殺傷活力,促進機體淋巴細胞增殖,增強特異性免疫功能而起良好的抗腫瘤作用?,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補虛藥能提高機體免疫力,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從而預防癌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還能促進機體造血,保護骨髓,減少臟器手術及放化療等毒副反應[14]。白花蛇舌草是處方配伍中常用的清熱解毒藥,其在國內(nèi)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療效較好。李瑞等[15]報道了白花蛇舌草水溶性提取物既能抑制小鼠移植性實體瘤的生長,又能與環(huán)磷酰胺合用,可明顯改善環(huán)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器官萎縮和造血系統(tǒng)的損傷,是白花蛇舌草防治腫瘤轉移復發(fā)、增強抗病能力的藥理基礎。
腫瘤治療目前多采用綜合治療為主,如手術、化療、放療、生物治療、中醫(yī)中藥治療等。隨著中醫(yī)藥學的不斷推廣和臨床應用上的顯著功效,中醫(yī)學對腫瘤的認識從整體觀念出發(fā),通過臨床辨證論治全面治療,提高療效。中藥毒副作用小,價廉,方便應用,具有多成分、多靶點作用,能全面調(diào)節(jié)機體內(nèi)環(huán)境,提高免疫力,在患者進行化、放療時服用中藥可減輕其副作用;在手術治療后服用中藥能補氣、補血,有助于患者盡快恢復體力;對于中、晚期的腫瘤患者服用中藥可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本院在治療腫瘤的中藥組方用藥上以益氣健脾藥為主,輔以清熱、利濕、活血藥,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善用茯苓、陳皮等中藥也是治療腫瘤疾病的特色之一。
[參考文獻]
[1]柏茂樹,伍治平,王熙才.腫瘤化療輔助中藥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0,18(3):597-601.
[2]古今,陳利平,劉萍.159例癌癥病人的中藥處方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08,5(2):24-25,37.
[3]劉書靜,田道法,李東芳.鼻咽癌中醫(yī)辨證分型與預后相關性基因活性表達關系的初步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5,13(1):1-3.
[4]于軍平.治療腫瘤中藥處方的藥物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13):103-104.
[5]林云祥.抗腫瘤中藥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7):52-53.
[6]周福波.麥門冬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6,27(3):69-70.
[7]于明薇.活血藥、益氣活血藥對腫瘤生長轉移過程中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介導的免疫逃逸影響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9.
[8]趙越.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9]鄧中甲.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
[10]孫端,朱燕飛.抗腫瘤中藥治療癌癥臨床概況[J].海峽藥學,2010,22(11):146-148.
[11]馬靖,符乃陽.甘草提取物體外選擇性誘導幾種人腫瘤細胞凋亡[J].癌癥,2001,20(8):806-811.
[12]張明發(fā),沈雅琴.甘草粗提物及其黃酮類成分的抗腫瘤作用[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10,25(2):124-129.
[13]王愛云,陳群,李成付,等.茯苓多糖修飾物抗腫瘤作用及其機制研究[J].中草藥,2009,40(2):268-271.
[14]趙愛光.邱佳信治療胃癌學術思想初探[J].江蘇中醫(yī)藥,2004,25(7):12-15.
[15]李瑞,趙浩如,林以寧.白花蛇舌草水溶性提取物的抗腫瘤作用和對化療損傷的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藥學·英文版,2002,11(2):54-58.
(收稿日期:2014-03-25本文編輯:李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