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蘭
摘要: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運用新穎、多變的有效提問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欲望,促使他們千方百計地尋求與眾不同的答案。如何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是每一個教師所追求的目標。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學生;興趣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2-0054-01眾所周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遠的也是一個常新的課題,需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很多,不是幾句話能夠涵蓋的。而且如何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是每一個教師所追求的目標。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我認為高效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扎實的,應該是樸實的。它應該體現(xiàn)在我們每天的每一節(jié)課中。如何提高呢?現(xiàn)在我就來談談我的粗淺認識和途徑。
1.靈活采用教材,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
語文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也各有所長,作為一名成功的語文老師,既要善于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況和學生實際情況選擇與調整,靈活掌握不同教法,也要善于挖掘學生的興奮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常使學生對你有一種新鮮感,避免產生麻木的感覺.胡明道老師說:"教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而不僅僅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教學要:于無疑處設疑,于無趣中引趣,于點撥中探勝,于比較中鑒賞,于揣摩中獲知,于辨析中識誤,于發(fā)散中思維."語文的教學方法是多樣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準確把握教材的科學體系和邏輯結構,把握教材的重點內容和非重點內容,把握教材的難點和疑點。然后對教學內容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進行深加工,結合教材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等形式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
2.注重教學過程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新時期的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生能夠知道如何學習,怎么樣學習。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勢在必行。有效性教學是教師為實現(xiàn)預期教學,以心理學和社會學理論為基礎,在師生互動中通過教師的常規(guī)教學行為影響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結果、學會學習的過程。 課堂教學過程大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課程導入階段,互動教學階段,課程總結階段和作業(yè)練習階段。要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采要把握好這三個階段。
2.1精心準備,為課堂奠定良好的基調 。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課前做好準備;準時上課;提煉和濃縮教學語言;精簡板書;提高提問技巧。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有效的、新穎的、精致的導入,會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吸引學生迅速進入本堂課的學習中,掀起學生積極情感的浪潮。
2.2倡導樸實的教風,重視課堂教學方式的有效性,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語文老師在實施啟發(fā)式,討論式,對話式的教學方式時要重視其有效性,而不能搞形式主義。首先,要提高啟發(fā)式的效率。 啟發(fā)式不能只是老師問,學生答,缺少學生學習后生成問題的環(huán)節(jié),要有預設和生成結合的準備,讓學生有生成問題提出討論的空間;同時教師提問應該根據(jù)問題的難易來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不能只關注優(yōu)秀的學生,更要把機會留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其次,要關注討論過程的監(jiān)控和調整。 小組討論不能只追求熱鬧場面,這樣只能增加課堂教學內耗,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在安排小組討論的時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時間讓個人獨立思考;小組的組長要輪換,不能只是幾個優(yōu)秀學生唱獨腳戲;討論的問題一定是要有思考深度和難度的.同時,在師生對話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提倡閱讀的多元化,要尊重學生有距離,甚至是錯誤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學生的同時要組織其他學生對此評價,教師適時點撥。這樣既起到鼓勵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敢于發(fā)現(xiàn),保護學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獲得更好地發(fā)現(xiàn),體悟。
2.3把握評價,促使教師看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著重是通過對某一問題的研究,讓學生了解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研究問題的意識。由此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是一種形成性的評價,并能夠如實地反映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歷程。它突破了長期來,在各種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不良現(xiàn)象,促使語文教師全面的、多層次的看待學生,積極采用多維、多極的評價方式,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習情況,并以鼓勵、表揚等積極評價手段,從正面加以引導,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fā)展。
3.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要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而教師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提倡自主、互助、探究式學習。多數(shù)學生有求新、獵奇、爭勝的心理,一旦給他們營造出探究性的學習環(huán)境,就能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出無窮的能量,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呢?我覺得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教師要使每一堂課都能有"新意",不妨講戲劇可以演一演 ;講詩歌可以舉行朗誦比賽;范讀時可以放一放錄音等等。雖然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并非朝夕之間便可達到的,但只要我們能正視學生的實際,從語文教育的特點出發(fā),積極探索教學捷徑,努力發(fā)掘有利因素,重視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