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娟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6-0042-01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極為重要,尤其是我們的小學生,他們年齡小,知識少,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當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那么促使小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此只有加強養(yǎng)成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道德習慣,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素質的目的,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良好習慣,實際上就是提高了學生的素質。那么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呢?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不容忽視。
1.養(yǎng)成教育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曾聽說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次,七十多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有人問一位獲獎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主要的東西?"出乎意料,這位白發(fā)蒼蒼的學者回答:"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些什么?"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道歉;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這位學者的話說明一個道理: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終生受益。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而要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學生在思想上重視,并且懂得為什么要這么做。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學生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例如用完用品及時放回原處,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的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借用別人的東西說謝謝,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隊伍里面不亂講話……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臺起于壘土"。 所以養(yǎng)成教育必須從小從點滴抓起。
2.養(yǎng)成教育要從關鍵期抓起
抓住關鍵期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關鍵期,再施以養(yǎng)成教育將是事倍功半,甚至終身難補。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如同煉好的鐵水,可以鑄成各式各樣的形狀。但等鐵水涼了變成了大鐵鎖,再想改變形狀就難多了。如果小學生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再來改造將付出太多的代價。因此養(yǎng)成教育要抓住關鍵期,注意研究他們的特點,嚴格要求,正確引導,強化訓練。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在關鍵期把養(yǎng)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細、抓緊、抓實。有的放矢的開展各種教育活動。讓他們在生動形像的活動中去體驗,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3.構建網絡式教育結構保障養(yǎng)成教育
即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齊抓共管。
以身作則,發(fā)揮教師的表率作用。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永遠是教師的主題。小學生眼里的老師往往是神圣的,他們的舉止常滲透于孩子的言行。因此,教師不但要用愛來教育學生,還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他們,讓其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我們班許多學生衛(wèi)生習慣差, 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里隨處可見垃圾,可同學們卻視而不見。我們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兩天,時間長了又會重犯。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組織班會展開討論,使學生在認識上有所轉變,但許多學生道理都懂,行動上卻難以改變。于是我從自身出發(fā),從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熏陶。平時,我走進學校、教室,一發(fā)現(xiàn)地面有果皮紙屑就隨手把它揀起來,扔到垃圾筒里。自己的垃圾也從不亂扔。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了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4.養(yǎng)成教育要常抓不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yǎng)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而孩子和教師都有惰性,孩子的良好習慣會有"返潮"現(xiàn)象。因此,我們應把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當作教育的永恒旋律。唱好這首歌的關鍵在于恒心和耐心。如:預備鈴響進課堂,做好上課準備,桌面文具擺放應作統(tǒng)一要求,做到整齊、美觀、使用方便;上課后,師生相互行禮問好,這些要求每節(jié)課老師都要有提醒。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如要讓學生安靜時,老師說:"三、二、一",學生說:"坐整齊";需要提示時,教師說前半句,讓學生接著說后半句。如:"小耳朵——專心聽,小眼睛——仔細看,小腦袋——認真想,小小手——學會做"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需要長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嗮網"。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學生進行行為規(guī)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常年累月,使養(yǎng)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yǎng)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強化的過程,要抓住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家長和學校共同配合對學生的進行行為訓練,只有長期、反復、不斷的強化,加深烙印,才能促進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guī)范。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