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細節(jié)描寫"/>
曹銀霞
【摘要】本文是一片解讀文章寫作特點的教學心得。本文的突出特點就是注重細節(jié)描寫,通過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展示阿長這位舊社會勞動婦女的淳樸與善良,了解、認識舊社會勞動婦女的生活處境,全面準確的理解阿長所代表的這一群體形象。
【關(guān)鍵詞】阿長;山海經(jīng);規(guī)矩
讀過魯迅雜文的人,都說先生的雜文如匕首投槍,但其散文集《朝花夕拾》,盡管有理性的批判,卻更洋溢著溫馨的回憶。尤其是這篇《阿長與〈山海經(jīng)〉》,樸實、自然,讀之如同置身于空氣清新,惠風和暢的陽春三月,內(nèi)心涌動著陣陣暖流。先生筆下的阿長形象有血有肉,真實典型,極富立體感,只不過因為她出自一篇散文,就不如《三國》《紅樓》等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那么知名。
這篇文章及阿長這個形象的塑造之所以很成功,就在于諸多真實的細節(jié)描寫,但這就給初讀本文的學生留下啰里啰嗦的感覺?,F(xiàn)在,就讓我們走近《阿長與〈山海經(jīng)〉》去了解文本、欣賞阿長。
阿長其實不姓“長”,“長”也“不是她的名字”,“她的名字是叫做什么姑娘的”,“總之不是長姑娘”。“她也曾告訴過我這個名稱的來歷: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個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這就是真阿長。后來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補她的缺,然而大家因為叫慣了,沒有再改口,于是,她從此也就成為長媽媽了”。姓名是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特征之一,而阿長在這里無名無姓,可見她身份多么低賤。但這個有關(guān)身份的細節(jié)交代,不是贅筆,后面對阿長的描寫及阿長的特點都與此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聯(lián)。
魯迅先生對人和事的看法,向來都是現(xiàn)實的,從不避短揚長,他心中的阿長也不例外。“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絮說些什么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阿長還愛給我母親打我的小報告。最有意思的是睡相不好,“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母親聽到我多回訴苦之后”,曾委婉的提醒阿長“長媽媽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熱罷?晚上的睡相,怕不見得很好罷?”可“她不開口,但到夜里,我熱得醒來的時候,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一條胳膊還擱在我的頸子上”。這些細節(jié)既真實又形象,我們似乎身臨其境,親眼看到了那個“大”字的阿長躺在那里。先生白描的手法可謂妙筆生花,爐火純青。“我”母親委婉的提醒阿長,但她為什么不開口呢?也不立馬答應(yīng)自己以后不再那樣呢?仔細想想,阿長不是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她只是個仆人,每天非常辛苦,既要伺候我這個小主人,還要干日常家務(wù),晚上一上床,勞累、瞌睡立馬趕來,倒頭睡倒,什么都不知道了,哪里還顧得上睡相好不好。阿長對此沉默不語,說明了她的淳樸善良,既不像無賴矢口否認,也不像圓滑者立馬承諾。葉圣陶先生說作文的靈魂在于真實,正是這些缺點,才使得阿長的形象豐滿立體,使文章真實可信。
阿長“還懂得許多規(guī)矩”?!啊鐑海憷卫斡涀?!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溜溜……”。阿長“教給我的道理也很多” 。死了人要說老掉了;生了孩子和死了人的屋子里不能去,不能從曬褲子的竹竿兒地下鉆過去……這些煩瑣之至的情節(jié)、事情,看似婆婆媽媽,甚至迷信可笑,但這恰恰體現(xiàn)了阿長這個沒兒沒女的孤孀,對幸福的渴望,對“我”的喜歡和關(guān)愛,把一個出身卑微,身份低賤,命運多舛的農(nóng)村婦女的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她不僅希望自己一年順順溜溜,還希望“我”一年平平安安,讓人倍感同情與辛酸。更為可笑也給學生留下深刻映像的,倒不是買《山海經(jīng)》的事兒(盡管這是文章重點敘述的內(nèi)容),而是阿長講長毛的故事。阿長講的長毛的故事,如長毛抓住婦女,讓她們脫掉褲子,在城墻上站成一排排,“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女人哪有阿長說的那么大的法力??!這實在讓人覺得荒唐可笑,也讓人看到了阿長的粗俗與愚昧。但就是這些荒唐的情節(jié)逼真地反映了愚昧落后的舊中國統(tǒng)治下的比貧苦農(nóng)民地位更低下、命運更凄慘的女性傭工者的真實生活與精神狀態(tài)。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中英兩國交戰(zhàn),英國人的炮艦早已開到了廣東,情勢危急,可當時廣東的高層將領(lǐng)當中,有人竟命令士兵搜集女人褲子和民間便盆,擺在海岸,以便辟邪,驅(qū)走“洋鬼子”。50多年后,八國聯(lián)軍侵華期間,面對列強的先進武器,義和團拳民胸貼符咒,扛著大刀長矛向侵略者沖去。其英勇慷慨,視死如歸的精神我們不應(yīng)抹殺,但這種愚昧落后的現(xiàn)實我們也不應(yīng)該刻意回避。當時整個國家、國民就生活在這樣的狀態(tài)中,我們又怎能以更高的標準來苛求一個底層的傭人哩?結(jié)合這樣的現(xiàn)實國情,解讀阿長,就不會覺得她有多么可笑,只會覺得真實。
“我”與阿長母子般的深情只是作者表達的第一個情感層面。題目中的“與”還顯示出阿長與《山海經(jīng)》有著某種共性,那就是在“我”人生路上這兩者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文中的“我”處在一個封閉的生活圈子,顯然有著“九頭的蛇,人面的獸,生著翅膀的人……”的童話式的《山海經(jīng)》是最符合孩子閱讀口味的書了,可惜叔祖那也沒有,這就是“我”所處的童年環(huán)境,連成人的叔祖都是這個環(huán)境中的“寂寞者”,何況一個孩童呢?在這種環(huán)境中,能讓我與社會發(fā)生聯(lián)系的重要人物不是“我”的母親,也不是叔祖,而是阿長。由于她自身的見識所限,她給我講荒誕的故事,但她是在用故事給我講述她所理解的人生社會,尤其可貴的是她給我買來了對我人生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的《山海經(jīng)》。正因為如此,題目中還包含了作者要表達的第二個情感層面:對阿長的崇敬。
阿長給“我”買《山海經(jīng)》是文章敘述的重點。文章可謂曲徑通幽,千呼萬喚,《山海經(jīng)》最終才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給人一種沒有抓住重點的感覺。其實,作者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前面的一切都在為后面的事兒蓄勢,這正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體現(xiàn)。阿長在這里可謂光彩照人,不但作者對其敬佩,就連讀者也對她刮目相看?!拔摇蹦敲纯释渡胶=?jīng)》,家里沒有一個人理解“我”這個小孩子的心理需要,只有阿長知道,盡管阿長是“我”的保姆,但她始終是個奴仆,她完全可以不理“我”這個小主人的心理要求,只需按主仆關(guān)系照料好我的衣食住行就是了。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阿長竟然比“我”母親都理解我的心思,念著“三哼經(jīng)”居然買來了書, “人面的獸,九頭的蛇……”,她牢牢的記在了心里,這不得不讓人佩服。此時那個切切察察、睡相不好、規(guī)矩很多的阿長居然變得可愛起來,胖乎乎的可愛。就是這么一個無名無姓目不識丁的傭婦居然費盡周折給我買來了《山海經(jīng)》,這不僅反映了她對我的關(guān)愛體貼,更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她對知識的渴求與羨慕,對讀書人的尊敬和支持,這就如同饑餓的人更懂得面包的重要。
這篇文章的真實還體現(xiàn)在“我”對阿長的態(tài)度與看法的變化上?!拔摇钡恼鎸嵏惺?,讓阿長的形象更加逼真。比如,阿長弄死隱鼠,我就“憎惡”她;阿長切切察察,“我”就把自家的小風波與其聯(lián)系起來;長毛的故事讓“我”對她產(chǎn)生了“空前的”和“特別的”敬意,覺得她有“偉大的神力”,“深不可測”;弄死隱鼠,我對她的敬意又淡薄、消失了,甚至“我懼憚她什么呢”?阿長買來《山海經(jīng)》,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全身震悚,目不識丁的阿長居然能買來《山海經(jīng)》!所以我覺得“她確有偉大的神力”。更有意思的是阿長說長毛也抓“好看的姑娘”時,“我以為她一定很安全了”“生得不好看,況且頸子上還有許多灸瘡疤”,于是“我”說:“那么,你是不要緊的”,真可謂童言無忌。
曹雪芹曾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魯迅先生的這篇《阿長與〈山海經(jīng)〉》,就是人情練達的文章,足以將其當做世事洞明的學問看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