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紹香
運用電教手段教學
■鄧紹香
“空間與圖形”這部分的知識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內容。由于大多數(shù)小學生空間觀念不強,空間想象能力較弱,在學習“空間與圖形”內容時,學生很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利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形象、直觀、生動地將空間知識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化難為易,補充豐富幾何圖形的內涵,實現(xiàn)圖形與實物的轉化,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利于解決常規(guī)教學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知識教學中,為了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啟發(fā)學生思維,經常在課堂上進行操作實踐,對圖形進行翻轉、旋轉、平移等轉化操作。信息技術可以很容易進行圖形的變化,運用電教手段使圖形動起來,不僅可以起到演示實驗的作用,更準確地體現(xiàn)知識的推導過程,而且操作起來更節(jié)省時間。
比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借助多媒體演示,將平行四邊形的左邊部分沿著角的頂點畫下來的高剪下,把剪下來的三角形移拼到原圖的右邊形成一個長方形這一過程,通過剪、移、拼的動畫演示,將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清楚地感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長方形的面積”的道理。同時運用電腦的閃爍、還原功能,激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于長方形的寬”得以證實。而此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便水到渠成了,學生很容易理解了公式的內涵,突破了難點,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電教手段的直觀演示,化難為易,幫助學生形成清晰正確的表象,讓學生的感知從表象過渡到抽象,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但是很多情境在生活中是很難出現(xiàn)的、或憑肉眼無法觀察到的,但又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學習《密鋪》時,由于在生活中很少有正六邊形、正五邊形、等腰梯形進行密鋪的圖案,學生碰到這三個圖形能否鋪一鋪這一問題就要想好久,有時還不能確定結果。這時除了讓學生動手拼一拼外,還可以運用電教手段展示用這三個圖形鋪出來的漂亮圖案。學生一目了然,在一片驚嘆聲中解決這一難題。
電教技術的運用 資料圖片
教學中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利用電教手段在屏幕上使生活中運動的事物靜止化,靜止的事物運動化,動靜結合,從而增強學生觀察的目的性、計劃性,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也十分有利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調控。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中,可利用動畫效果,向學生展示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通過組合圖和展開圖的對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表面積其實就是六個面的面積之和。再通過多媒體的動畫,將相等的對面重合,讓學生通過視覺表象發(fā)現(xiàn)計算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的面積,只要算出其中一個乘2就得出一組的面積,再提取公因數(shù)2,就可以得出簡便的計算方法:S長方體=(S上+S前+S左)×2。而正方體表面積則是六個相等的正方形面積之和,即S正方體=棱長×棱長×6。運用電教手段的演示,幫助教師從多種維度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學習新知的內在需求被激活,通過演示,學生清楚得理解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傳授“空間與圖形”知識時要注重直觀形象地去教學,可以把課本上難懂的文字和抽象、靜止的幾何圖形轉化為具體、形象的多媒體動畫過程。比如,在教學“認識長方體”這一課時,對于長方體棱的數(shù)量和長度,有些學生不很理解,建立不起空間概念。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地再現(xiàn)生活中的長方體實物,然后運用電教手段動態(tài)去掉實物的六個板面,展示長方體框架,給學生以如見其物的感受。這樣也很容易數(shù)出長方體棱的數(shù)量。在對比長方體12條棱的長度時,課件可以運用動畫抽出一條棱,通過棱與棱的對比找出相同長度的棱。經過幾次對比,學生就能自己發(fā)現(xiàn)長方體有12條棱,并且根據長度的不同可以分成三組,每組四條。運用電教手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既對“棱”這一概念有了充分的認識,實現(xiàn)了實物與圖形的轉化,又建立了空間觀念,提高了空間想象能力。
合理運用電教手段進行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在教學中擺正電教手段輔助教學的位置,充分發(fā)揮電教手段的特殊功能和藝術魅力,才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增長學生的空間知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能力,提高數(shù)學教學的有效性,也才能使得數(shù)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更加充滿活力,達到教學目的。
(作者單位: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安源區(qū)北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