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陸地,海洋和島嶼的爭端在當今世界更加廣泛、更加頻繁,更加復雜。據估計,約60個國家存在島嶼爭端,占世界沿海國家的四成左右。海洋島嶼主權爭端事關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空間、戰(zhàn)略縱深和經濟利益,尤其是在海洋能源經濟蓬勃興起的當下,其價值意義更加凸顯。在各國聯系日趨緊密,全球化不斷深入的今天,海洋和島嶼爭端給地區(qū)乃至世界的穩(wěn)定繁榮帶來更大范圍的風險和挑戰(zhàn)。因此,詳細總結以往和當下主權國家間的島嶼爭端案例,探尋得失原因,總結經驗規(guī)律,前瞻應對策略,無疑是一項極富理論和實踐價值的戰(zhàn)略課題。
島嶼爭端的背后隱伏著大國戰(zhàn)略、歷史矛盾、民族情感、現實利益和未來需求等多方因素,同時,爭議島嶼主權的變化,也預示著國家間整體實力的消長進退態(tài)勢,影響普通民眾對國家、政府的信任、支持和凝聚力,各國在島嶼問題上絕不會輕易妥協(xié)。另外,島嶼之爭的形成原因與機制異常復雜,爭執(zhí)雙方往往各執(zhí)一端,所援引的協(xié)議條約和歷史事實也互有歧異,各方的底線和利益主張也各有不同,甚至將個別問題普遍化、地區(qū)問題國際化,吸引世界關注,為自己贏得輿論支持,這無疑加大了和平解決島嶼爭端的難度。
尤其應重視的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軍工技術和海洋科技的迅猛發(fā)展,要有效維護海洋和島嶼等核心利益,對國家戰(zhàn)略能力的要求與日俱增。這就需要我們充分借鑒傳統(tǒng)海洋強國的戰(zhàn)略理念,改變“重陸輕?!钡牡鼐壵嗡枷?,樹立海洋優(yōu)先觀念,強化國家海洋開發(fā)的政治意志,以國家綜合實力為后盾,統(tǒng)籌政治、經濟、軍事力量,迅速提升我國的國家戰(zhàn)略能力。
島嶼之爭,沒有速決的靈驗之方。但政治很大程度上是理性的博弈,并不意味著毫無破解之策。在言說方式和政策體系上,主動坦誠地溝通交流,廓清彼此核心關切和戰(zhàn)略意圖,調整應對策略,隨事而制,各方保持理性包容克制,以求整體結果最優(yōu),這種方案穩(wěn)妥易行,也容易取得實際成果。在戰(zhàn)略能力和整體謀劃上,積蓄實力,待時而動?!半m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弊⒅貎?yōu)化整體戰(zhàn)略,不爭一城一池、一時一地得失,從全局上掌握戰(zhàn)略能力的主導權、主動權和致勝先手。
本期“國際島嶼之爭”專題策劃,集結了相關領域知名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既包括對國家間島嶼爭端解決的理性探討,同時對中國島嶼爭端現狀處境和應對做出前瞻分析,并從理論、實際、戰(zhàn)術、戰(zhàn)略上做出推演、形成策論,頗具參考借鑒意義,又具體生動、妙趣橫生,希望能對研究者、實踐工作者和廣大讀者豐富思路、開拓視野有所助益。
——《學術前沿》編者
引起爭端的島嶼或者扼控世界重要戰(zhàn)略要沖,或者是巨量石油儲備資源的密集區(qū),關乎世界軍事戰(zhàn)略通道安全,也是新興大國為確保經濟命脈與守成大國必爭之戰(zhàn)略要點。這種島嶼爭端因巨大的國家戰(zhàn)略利益,在當前的國際政治斗爭中帶有全局性,已呈現出牽動國際政治格局的島爭聯盟化趨勢。
——辛 波
美國支持盟友卻不介入具體爭端事務的政策原則是美國以“均勢”戰(zhàn)略對亞洲地區(qū)“分而治之”的策略選擇。南海爭端是中國與某些東盟國家之間的矛盾,它為美國提供了實施“均勢”戰(zhàn)略的前提。然而,不在具體爭端中“選邊站”、鼓勵和平原則并不意味著美國不會以武力的方式應對某些挑戰(zhàn)。
——鞠海龍
無論就發(fā)現的時間還是行使主權的角度觀之,中國對釣魚島所有權主張之依據均大大優(yōu)越于日本。但僅靠中日雙方針鋒相對,恐怕是無法達到解決問題之目的;中方也不能再用“以后再說”的思維來處理問題,更不能永遠用“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之類的話來應對,一定要做到說理透徹,特別須要依照國際法據理力爭。
——熊 玠
意識形態(tài)是越美雙方始終跨不過去的一道坎。越南執(zhí)政階層時刻在提防是否會遭到美國的和平演變,繼而遭到一場“顏色革命”而失去政權。而美國私下里不斷與越南政治反對派進行互動,這一兩面派的做法則令越南政府甚為忌憚。
——成漢平
既然我國對爭議領土享有主權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基礎,為什么要為了眼前一點政治上的短淺利益而放棄屬于長遠和根本利益的領土利益呢?同時,在中國國力不斷成長的前景下,也沒有必要提出對爭議領土共同開發(fā),一定要有堅定的意志和決心百分之百地收回屬于我們的固有領土。
——周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