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帆++王虹
摘要: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應用語言學從開始建立就在不斷的爭論中搖搖擺擺摸索前進,如今,已經(jīng)成長為語言學研究領域最受矚目的學科之一。但由于應用語言學建立時間較短,許多問題仍處于探索研究階段,依然任重而道遠。筆者所探討的“前沿問題”包括應用語言學的定義及范圍、應用語言學的理論、應用語言學的方法及方法論、應用語言學的發(fā)展前景等幾個方面。
關鍵詞:應用語言學內(nèi)涵理論方法論發(fā)展前景一、引言
所謂“前沿問題”,大體是指學科體系建設中存在爭議、尚未探討清楚,并對今后的研究和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問題。筆者這里所要探討的是指應用語言學這一學科中最能代表其發(fā)展趨勢并制約該學科當前發(fā)展的關鍵性問題、難題及相應的學說。
我國語言應用研究的事實源遠流長,但其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來講則是新興的。波蘭著名語言學家博杜恩·德·庫爾德內(nèi)于1870年提出“應用語言學”這一術語,距今已144年。但由于應用語言學在我國建立時間較短,許多問題仍處于探索研究階段,存在的爭議性問題較多,研究者的任務依然很艱巨,所以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對該學科進行系統(tǒng)性研究的重要性。對此,筆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了整理與分析,主要討論應用語言學的定義及范圍、應用語言學的理論、應用語言學的方法及方法論、應用語言學的發(fā)展前景等內(nèi)容。
二、應用語言學的定義及范圍
(一)定義
研究應用語言學,關鍵是把握好對該學科本質(zhì)問題的認識。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對應用語言學進行定位。對此,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各抒己見,至今仍未達成一致意見。我國語言學界關于“應用語言學”的定義大致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大類。狹義的一般指語言教學,尤其是第二語言教學;廣義的則指語言研究成果在其他領域的應用研究,或者說是一門解決人類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語言問題的學科。
有人認為,應用語言學中的“應用”二字用得不夠好,名不副實,容易令人望文生義,理解成應用語言學就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其實,我國一些學者早期曾談論過這個問題。仲哲明在《應用語言學研究的現(xiàn)狀和展望(上)——漢語教學及語言規(guī)劃、術語學、語言的社會應用》中曾說:“我國學者提出,應用語言學是‘研究語言在各個領域中實際應用的學科,它的任務是研究探索語言應用的一般原則、方法和規(guī)律,建立并完善學科的理論體系,用于指導語言應用的實踐,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盵1]在這段話中,他提出了“領域”的思想。許嘉璐早些時候也提出過領域語言,袁貴仁和李宇明在2001年也曾分別先后提出過“領域語言”這一概念。于根元先生認為,“領域語言”的提出是很有意義的,可以說是“應用語言學”改名的一個候補,它也是跟語言本體研究相對的。[2]不過,“應用語言學”到底該不該改名,又應該怎樣改名?目前來看,還沒有專家學者明確指出并提到日程上來,因此,需要我們繼續(xù)研究和探討,進一步加深對該學科性質(zhì)的理解和認識。
(二)范圍
應用語言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涉及眾多不同的領域,因此研究范圍較廣。就自身研究對象而言,主要包括語言教學、語言規(guī)劃、廣義的社會語言學、語言本體和本體語言學同現(xiàn)代科技的關系、學科建設等幾大類。另一方面,應用語言學與許多新興學科都有聯(lián)系,因而它的外延是開放的。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語言研究的進步,新興邊緣學科與語言理論的結(jié)合,同時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應用語言學家的視野越來越開闊,應用語言學發(fā)展的空間也越來越廣闊。一些新崛起的領域,如實驗語音學、統(tǒng)計語言學、偵查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地理語言學、病理語言學、詞典學等學科已經(jīng)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并成為應用語言學的重要領域。
隨著研究的深入,本體語言學將同更多的有關方面發(fā)生關系,必將不斷擴展和豐富應用語言學的內(nèi)涵。但可以肯定地說,應用語言學不能變成無所不包的學科,那將是一種學科的名存實亡。[3]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把不屬于應用語言學研究范疇的研究內(nèi)容強加于應用語言學。
面對應用語言學研究如此宏大的背景,如果不站在一個“制高點”來俯瞰整個學科,那么就很難把握其全局性。因此,我們有必要采用跨學科的研究視野,考察應用語言學與其它相關學科之間的契合點,為有效促進我國應用語言學學科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提升其綜合實力,提供理論借鑒和方法選擇。
三、應用語言學的理論
沒有理論成不了“學”,理論是一門學科之所以成立的必備條件之一。自然,應用語言學也不例外。但并不是所有人對此觀點都持贊同態(tài)度。過去,國內(nèi)外不少學者認為應用語言學本身沒有理論,只是語言學理論的應用。英國的語言學家皮特·科德認為:“應用語言學是一種活動,不是理論研究,而是把理論研究的成果付諸運用。應用語言學家是理論的應用者,而不是理論的創(chuàng)造者。”[4]中國學者劉涌泉認為:“應用語言學同語言理論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理論要以應用為基礎,應用又以理論為指導??梢哉f,語言理論是應用語言學的基本武器,而應用語言學則是鑒定各種理論的實驗場?!盵5]現(xiàn)在看來,他們的觀點的確有失偏頗。
應用語言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最大的特點是應用,但它本身也有自己的理論與方法。語言應用本身就有理論問題,例如翻譯也是創(chuàng)造,也有自己的方法理論;一些語言學家在編寫應用語言學系列教材的過程中也要用理論來充實語言學。所以,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應用語言學不僅有理論,而且還有很多關于理論的研究成果。如于根元先生在他的著作《應用語言學教程》中就詳細地介紹了應用語言學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包括交際理論、動態(tài)理論、層次理論、中介理論、潛顯理論、人文性理論以及全息發(fā)展理論。
盡管應用語言學的理論研究取得了巨大進步,但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理論知識仍欠成熟,需要當前的研究者繼續(xù)系統(tǒng)地整理這一學科科學性的探索方向,并豐富其理論框架。否則,相關學科知識的缺乏將可能制約今后應用語言學研究的發(fā)展。
四、應用語言學的方法及方法論
應用語言學是一門科學,科學就是不斷探索,不斷開拓的。因此,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需要科學的方法和方法論作指導。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的語言研究進入到當代語言學時期,開始建立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和語言學研究的方法、方法論。如今邁步21世紀,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法、方法論的研究又掀起了新高潮,在研究方法上逐漸走向全面和科學。語言學家不僅注意借鑒西方先進理論和方法,還注意向中國傳統(tǒng)學習;不僅重視語言的本體研究,而且把應用研究也重新提上了日程;在注意語言細化研究的同時也注意到了與哲學的再次結(jié)合,這表明我國的語言研究正逐步走向成熟。[6]
應用語言學自身的性質(zhì)決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一是實踐性,能否解決語言中的實際問題是判定方法好壞的標準,而這種方法需要論證、探索,就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二是綜合性,語言應用的領域廣泛,因此,應用語言學研究往往需要多種方法綜合使用,就具體方法而言,可以是綜合實驗、動態(tài)調(diào)查、定量和定性分析于一體。三是創(chuàng)造性,應用語言學是新興學科,自己并沒有現(xiàn)成的方法可供采用,除了借鑒相關學科的方法外,還應根據(jù)學科的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四是靈活性,研究方法多種多樣,在眾多的方法中要選擇適合自己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的方法,絕不能完全照搬照抄。
研究方法和方法論是為了方便有效地解決應用語言學的有關問題,不能為研究而研究。所以我們需要繼續(xù)加強對語言研究方法及方法論的思考和探索,這不僅是應用語言學學科總體建設的需要,也是及時滿足和引導應用語言學乃至語言學學科迅速發(fā)展的需要。
五、應用語言學的發(fā)展前景
回顧我國應用語言學三十年來的發(fā)展歷程,不難看出,應用語言學是一門直接為社會發(fā)展服務的學科,在研究、解決語言應用的實際問題,正確引導我國語言生活方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看到:就自身發(fā)展而言,我國的應用語言學仍在探求的路上搖搖擺擺地前進,許多問題仍處于探索研究階段;對外而言,我國與世界語言學的發(fā)展還有很大差距,研究者將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任重而道遠。
21世紀既是一個學科整合的時代,也是一個學科分化的時代。面對新世紀語言學的發(fā)展,我們應該提倡用“格物致知”的哲學思想來進行研究,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將語言學同相關方面的學科知識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加以探索研究,在創(chuàng)新中得以實踐,在實踐中得以提高,把握機遇,應對挑戰(zhàn),以朝氣蓬勃的姿態(tài)迎接新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應用語言學的發(fā)展蓬勃而有生機,無論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nèi),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相關科研成果層出不窮。因此,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將語言學同相關方面的學科知識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加以探索研究,在創(chuàng)新中得以實踐,在實踐中得以提高。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應用語言學的發(fā)展必將迎來更大的進步和更為引人矚目的成就。
注釋:
[1]許嘉璐,王福祥,劉潤清:《中國語言學現(xiàn)狀和展望》,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6年版,第219頁。
[2]于根元:《應用語言學教程》,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頁。
[3]于根元:《中國現(xiàn)代應用語言學史綱》,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08年版,第534頁。
[4]皮特·科德:《應用語言學導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頁。
[5]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460-461頁。
[6]于根元:《路途和手段——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頁。
endprint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