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升平
【摘要】初中體育教學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現代化人才的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現實的體育教學中出現一些問題,本文對體育教學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體育教學問題經驗交流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6.030
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新課標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制訂的,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yǎng)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fā)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fā)揮重要作用。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體育教育觀念落后,學生體質差。在應試教育的桎梏下,敦促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已成為大多數學校的基本辦學狀態(tài),家教成為家長教育子女的有效手段和相互攀比的標志,在造成部分學生厭學的同時,也造成了運動興趣的減弱、吃苦精神的衰退。
如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要出汗,家長回家一眼就能看出,很多學生會遭到家長的責罵:“又去玩了!”于是很多學生轉入“地下活動”,在家或到網吧玩游戲,既滿足娛樂的心理需求,又能瞞過家長。日久天長,逐漸成癮,家長后悔不及。
又如學校組織活動,若是文化課興趣小組活動,能得到各方大力支持;反之若是組織體育興趣小組活動,其流暢度很難與文化課相比。
上述兩例極為普遍,但能展現出學校、家長、學生各方需要和需求間的矛盾。
2.體育中考制度的弊端。體育中考制度已在全國各地實施多年,其根本目的就是應對目前日趨嚴重的應試教育現狀。從目前功能看,只能起到促進人們從感性上重視體育鍛煉的作用。換句話說,因為成績要計入中考升學總分,你必須參加,所以學校、家庭必須引起重視,其實質是一種被動的行為方式,是面對應試教育沒招的“劣招”。學生要計分,教師、學校均要被列入上級部門的考核范圍,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功利性”體育教育的現象,體育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應試教育的行列。于是教師在教學中,你考什么,我教什么,把分數作為唯一的追求,在教學設計中根本不考慮體育教學規(guī)律、特征、原則。廣大體育教師從內心上講,絕對不想這樣,這也是面對自身的生存發(fā)展沒招的“劣招”。其結果是:學生健康狀況繼續(xù)下滑,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得不到提高,與設置體育中考的初衷相背離。
3.把體育教學與競技體育混為一談。人們往往認為一個學校,一個人在體育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就是體育工作好,而對體育教學的質量問題不十分重視。當然,體育教學與競技運動有聯(lián)系,但也有區(qū)別。共同點都是為了增強人的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和促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不同點是,體育教學主要是傳授鍛煉身體的知識、技能、技術,培養(yǎng)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教育過程。競技運動,主要是通過訓練和比賽,提高運動成績。體育教學和競技比賽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概念不同,目的任務也不同,只不過體育比賽容易見到效果,由于這種功利主義的片面認識,往往導致學校領導只注重比賽,臨近比賽慌了神,給體育教師下任務,定指標,忽視了學校體育教學的管理。
4.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內容是一些競技運動項目,內容枯燥乏味,教學內容單調重復嚴重。因受前蘇聯(lián)凱洛夫教育思想的影響,從小學到大學學的基本上是一個教學模式,都是鉛球、籃球傳接球、投籃、立定跳遠等內容近似的功課,這進一步導致學生輕視體育課,對體育教學產生了厭煩,甚至產生抵觸的心理,同時亦挫傷了體育教育者的積極性,從而使體育教學陷入這一惡性循環(huán)。
5.教學方法單一。傳統(tǒng)體育教學多年來一直嚴格按照“講解——示范——練習——預防與糾正錯誤——鞏固與提高”模式進行教學,教學過程過分地強調統(tǒng)一,方法單一,學生缺乏主動,體育課缺乏生機,使教學顯得機械呆板,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順從的角色,從而抹殺了學生的個性,阻礙了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的主觀能動性。
二、體育教學經驗交流
1.加強對體育價值的輿論宣傳,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大張旗鼓宣傳,提高我縣群眾體育意識,學校和體育教師必須同社會各屆人士和家長密切聯(lián)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側面不斷地宣傳體育的各種功能和體育的社會價值,加速推進體育社會化的進程,使全縣群眾有積極參與的意識。扭轉“練體育無用論”的錯誤觀念。
2.把體育工作列入學校全面工作的評估條件,克服單純以升學評價學校的不良傾向,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規(guī)章制度建設,使學校體育逐步實現規(guī)范化、科學化,不斷發(fā)現和培養(yǎng)學校體育工作的先進典型,樹立榜樣,使得學有方向、趕有目標,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
3.改變教學模式單一現狀,以互動優(yōu)化提升教學成效。長期以來的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單一模式,是導致教學互動性不足以及成效低下的主要原因,教師應當針對這一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優(yōu)化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成效提升。筆者在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中,針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從三個方面著手予以優(yōu)化,效果較為明顯。筆者在一些訓練項目中,將其設計為分組訓練競賽活動,學生在小組之中開展訓練,并于其他學生開展比賽,以賽促學,學生的訓練積極性被更好地激發(fā)了出來。
4.改變教學手段匱乏現狀,以信息手段增強生動程度。部分體育教師受教學理念的影響,對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認識不夠全面,甚至不愿意使用,導致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難以發(fā)揮出應有的效果。筆者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將多媒體手段的作用發(fā)揮出來。另外,在學生身心緊張、體力消耗較大的情況下,筆者還運用多媒體手段播放舒緩的音樂,讓學生配合音樂做體操,對于緩解學生大訓練容量帶來的身心疲憊具有積極的作用。
5.改變教學空間狹隘現狀,以拓展活動豐富教學體系。在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中,相對來講,空間還是較為狹隘的,一方面師生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對于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另一方面受制于客觀條件,難以發(fā)揮出較好的輔助作用。針對這樣的狀況,筆者立足于教學實際,從多方面入手,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與成長環(huán)境。
總之,要正確認清當前體育教學中的一些現狀,學校領導和上級管理部門要積極拿出具體的改變措施,一線老師要積極響應。這樣,才能使體育教學切實地以現代教學理論為基礎,更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