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貴 劉正輝
胃食管反流病50例行為干預治療臨床分析
汪金貴 劉正輝
目的 分析采用行為干預治療方式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隨機選取江西省萬年縣中醫(yī)院10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50),對照組采用奧美拉唑聯(lián)合多潘立酮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給予行為干預治療,觀察組2組患者癥狀改善情況,對比2組療效。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2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行為干預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胃食管反流;行為干預;臨床;療效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內科常見疾病,主要由于胃內容物反流進食管引起,是一種并發(fā)癥,臨床表現(xiàn)為上消化道動力障礙,主要癥狀為胃部反酸、燒心、胃物質反流等。胃食管反流病可分為Barrett食管、非糜爛性反流病以及糜士蘭性食管炎3種類型,誘發(fā)病因較為復雜,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LES松弛過度、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降低等均可導致食管清除酸功能降低,引起胃食管反流發(fā)生。有報道指出,胃食管反流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已上升至5%[1-2]。對胃食管反流患者,臨床多采用促動力藥或質子泵抑制藥治療,由于少數患者對此類藥物耐藥,治療效果欠佳。有研究發(fā)現(xiàn),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生活行為與療效密切相關,本研究以10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實施行為干預,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4月~2013年8月在江西省萬年縣中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0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2.3±2.7)歲。所有患者均經24h食管pH監(jiān)測、食管測壓以及胃鏡檢查等確診為胃食管反流,均存在胃反酸、燒心等癥狀,胃鏡檢查結果顯示多數患者為糜爛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4例,糜爛性食管炎67例,其余29例未發(fā)現(xiàn)食管粘膜破損,pH監(jiān)測結果呈陽性。所有患者均排除腎、腦、心、肝、肺等臟器性疾病,排除惡性腫瘤、精神病,無多潘立酮及奧美拉唑藥物禁忌,無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藥物常規(guī)治療,采用40mg bid奧美拉唑+10mg rid多潘立酮口服治療,早晚各一次。觀察組在對照組的用藥基礎上,采用行為干預治療,對于有吸煙習慣的患者,規(guī)勸其戒煙,按時休息,避免疲勞,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和飲食,避免暴飲暴食,禁止飲酒,避免進食巧克力、餅干、蛋糕等甜食,以及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飲用可樂、碳酸飲料、茶以及咖啡,晚餐盡量選擇一些脂肪含量較低的食物,餐后避免臥床和彎腰,睡覺前避免進食,睡覺時將床抬高20~30cm[3-5]。2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胸痛、泛酸、反流等癥狀改善情況,并進行詳細記錄,包括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觀察患者體征變化情況,以及心電圖、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等檢查指標變化情況。
1.4 療效評價 2組患者治療8周后,進行療效統(tǒng)計,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程度分為3個等級: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若患者燒心、反酸、反流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體征正常,則為顯效;若患者燒心、反酸、反流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并未消失,體征正常,則為有效;若患者燒心、反酸、反流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則為無效[6-9]。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選擇SPSS13.0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經藥物治療及行為干預治療后,顯效率為40%,有效率為54%,總有效率為94%,對照組顯效率為34%,有效率為50%,總有效率為84%,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2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n)
2.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并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治療8周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各有1例不良反應,肝功能AST出現(xiàn)輕度升高現(xiàn)象,心電圖、肝腎功能以及血常規(guī)等檢查結果均顯示為正常,2組不良反應一致為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不良飲食習慣及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胃食管反流疾病發(fā)病率逐漸增加。胰液、膽汁以及胃酸等反流進入胃食管后可導致食管粘膜發(fā)生損傷,膽汁以及胃酸中含有的膽汁酸對胃黏膜和食管中的脂蛋白產生破壞作用,對胃酸分泌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當人體內的膽汁酸含量過多,則會導致胃黏膜損傷情況發(fā)生[10-11]。胃酸與膽鹽相互作用后,酸性水解酶活性會逐漸提高,導致脂蛋白溶解速度加快,使消化道粘膜發(fā)生損傷,并對粘膜產生刺激作用,加速胃蛋白酶與胃酸分泌,從而導致胃食管黏膜出血和糜爛。
有研究表明,進食刺激性食物、甜食以及高脂肪食物,可導致LES壓力降低,胃酸分泌增多,從而出現(xiàn)胃食管反流現(xiàn)象。通過睡覺前將床頭抬高、睡前3h避免進食、忌煙忌酒、避免高脂肪和刺激性飲食、控制體重等方式,可有效改善胃食管反流癥狀,良好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也可以有效降低胃食管反流發(fā)生率。因此,對胃食管反流患者實施行為干預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燒心、反流等癥狀,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12]。奧美拉唑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當其處于活化的狀態(tài)時,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使胃酸分泌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保護胃黏膜組織,對于胃食管反流患者進餐胃酸分泌、五肽胃泌素、夜間胃酸分泌等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有效增加患者胃竇外粘膜、胃體黏膜、賁門等血容量,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繁殖,改善胃食管反流癥狀,從而達到治療效果[13-15]。多潘立酮是胃食管反流常見治療藥物,對于胃酸過多、反流等癥狀有一定療效,兩者聯(lián)合療效更佳。但有少數患者奧美拉唑聯(lián)合多潘立酮治療后,病情仍無明顯改善,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此類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后,再進行行為干預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使患者更快恢復。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均采用奧美拉唑聯(lián)合多潘立酮治療,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結合行為干預治療,治療總有效率為9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2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反應方面,2組各有1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一致為2%,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患者采用奧美拉唑聯(lián)合多潘立酮治療后,再實施行為干預治療,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獨奧美拉唑聯(lián)合多潘立酮治療,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綜上所述,由于胃食管反流患者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等,對治療效果影響較大,因此,在治療時,可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行為干預治療,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1] 楊曉偉,毋英.胃食管反流病37例行為干預治療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9(17):51-52.
[2] 陳小燕,閆峻,王文星,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行為干預治療[J].胃腸病學,2010,15(2):99-101.
[3] 徐奎誥,王春麗.胃食管反流病的行為干預及藥物治療[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1,20(5):430-432.
[4] 劉有山.胃食管反流病的藥物治療[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9):195.
[5] 董彥榮.胃食管反流病的藥物治療與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7(18):43-44.
[6] 黎世堯,楊杰.胃食管反流病的藥物治療[J].臨床內科雜志,2005,22(1):68-69.
[7] 于愛蘭.藥物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 2009,6(20):199-200.
[8] 李巖.胃食管反流病的藥物治療[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1,16(1):45-47.
[9] 馮桂建,胡伏蓮.胃食管反流病的內科治療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03,12(6):410-415.
[10] 顧法欣.胃食管反流病的藥物治療及進展[J].菏澤醫(yī)學??茖W校學報,2005,17(2):82-84.
[11] 王少峰,周春華.胃食管反流病的藥物治療策略[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09,7(4):18-21.
[12] 周鴻,陳鳴艷,呂賓.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醫(yī)治療現(xiàn)狀[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1,4(1):16-19.
[13] 陳姍姍.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治[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3,22(10):1051-1054.
[14] 鄭林福,王雯.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進展[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3,33(2):109-111,114.
[15] 陳鳴艷,呂賓.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J].胃腸病學,2010,15(1):57-59.
Obj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therapy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Methods GER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100 case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meprazole domperidone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symptom improvement, compared to two groups.Results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4%, of which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drug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using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Clinical; Efficacy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7.015
江西 335500 江西省萬年縣中醫(yī)院內科(汪金貴 劉正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