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坪銳,胡 佳,劉 觀
(西南交通大學高速鐵路線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成都 610031)
在橋上CRTSⅡ型板式軌道中,軌道板和底座板跨梁縫連續(xù)鋪設,底座板與橋梁之間鋪設滑動層以減弱橋、軌相互作用,僅在橋梁固定支座處設置固結機構傳遞制動力。在長大橋梁上,連續(xù)底座板不可能一次施工完成,施工過程中的溫度變化將引起底座板的伸縮。若固結機構同時施作完成,溫度變化將對墩臺產(chǎn)生巨大溫度力作用。因此在固結機構處需設置后澆帶,在橋梁跨中還需設置可張拉的后澆帶(張拉后澆帶),以調(diào)整段落內(nèi)施工鎖定板溫。在京津城際鐵路施工過程中,每跨梁上均設置有兩種后澆帶[1],施工較為復雜。為優(yōu)化施工工藝,簡化施工工序,擬采用以下施工方案:當連接溫度在5℃ ~20℃時,需設置固結后澆帶和張拉后澆帶,固結后澆帶設于每孔梁的固結機構處,張拉后澆帶每隔200 m設置一處,如圖1所示。
圖1 優(yōu)化施工方案
當施工溫度在5℃ ~20℃時,施工步驟如下:
1)分段澆筑底座板混凝土。按每次澆筑長度至少一孔梁的進度澆筑底座板混凝土。澆筑前所有張拉后澆帶的螺母松開離鋼板至少10 cm。
2)手擰張拉器。測量各分段的長度與溫度。自臨時限位區(qū)向常規(guī)區(qū)中部依次用手擰緊張拉器。
3)張拉張拉器:用扳手從常規(guī)澆筑帶中部向兩側依次對稱擰緊張拉后澆帶,張拉至J2。
4)澆筑后澆帶混凝土:在溫度<30℃時澆筑固結后澆帶和張拉后澆帶混凝土。先澆筑除K0,J1,J2外的所有后澆帶,3 d后澆筑K0,J1,J2后澆帶。張拉與澆筑須在48 h內(nèi)完成。
當溫度>20℃時,可取消張拉器的連接與張拉過程,在底座板混凝土澆筑完成48 h后澆筑固結后澆帶。
下面對以上的施工優(yōu)化過程進行施工檢算,分析施工過程對軌道受力的影響。
手擰連接的過程本身不會產(chǎn)生內(nèi)力,但手擰之后,若施工溫度發(fā)生變化,將在底座板內(nèi)產(chǎn)生內(nèi)力。
考慮到橋梁與底座板之間設置有滑動層,理想狀態(tài)下可認為底座板與橋梁之間無摩擦,此時橋梁的伸縮對底座板受力無影響,取每跨梁作為一個分段進行計算,計算簡圖如圖2所示。
圖2 溫度變化時底座板內(nèi)力計算簡圖
圖中L1,L2分別為先澆底座板和后澆帶長度,EcA,EsAs分別為先澆底座板和后澆帶的伸縮剛度。后澆帶連接器部位每側設置29根φ25 mm鋼筋,其縱向剛度EsAs=2.85 GN,先澆底座板位置的縱向剛度EcA=20 GN,考慮到先澆底座板可能存在的收縮裂縫,計算時考慮不同的折減剛度[2-3]進行計算。
取鋼筋和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shù)α一致,則手擰連接后溫度變化(ΔT)引起的約束位移為
設由于約束產(chǎn)生的底座板內(nèi)力為F,則在F作用下底座板混凝土位移和連接器區(qū)的縱向位移分別為
在每跨梁范圍內(nèi),該位移完全被約束,則有
當橋梁上存在兩種后澆帶時,溫度變化幅度及底座板剛度不同情況下的連接器鋼筋應力、位移與底座板混凝土位移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在底座板剛度不折減的情況下,溫度變化幅度為15℃時,連接器鋼筋應力為173 MPa,滿足強度要求。然而,實際上由于混凝土的收縮作用,底座板混凝土中將產(chǎn)生裂縫,剛度應折減,折減越大,鋼筋應力越小。
當橋梁上僅有固結后澆帶時的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1 連接器鋼筋應力、位移與底座板混凝土位移(兩種后澆帶)
表2 連接器鋼筋應力、位移與底座板混凝土位移(僅有固結后澆帶)
由表2可以看出,僅設置一種后澆帶時,由于連接器長度的縮短,在相同溫度變化情況下的底座板內(nèi)力較設有兩種后澆帶時大。
當?shù)鬃迮c橋梁之間存在摩擦力f時,計算圖示如圖3。底座板位移可表示為
式中:f=μγA,其中μ為底座板與橋梁間的摩擦系數(shù);γ為底座板鋼筋混凝土重度。
不同摩擦系數(shù)、溫度變化幅度情況下的連接器鋼筋應力、位移和底座板混凝土位移如表3(兩種后澆帶)和表4(僅有固結后澆帶)。
圖3 底座板混凝土存在摩擦力時的計算圖式
表3和表4中數(shù)據(jù)均是在伸縮剛度折減50%的情況下進行計算的。可以看出,考慮摩擦力之后,連接器鋼筋應力有所增大,摩擦系數(shù)越大鋼筋應力越大,但仍在強度容許范圍內(nèi)。
表3 連接器鋼筋應力、位移與底座板混凝土位移(兩種后澆帶)
表4 連接器鋼筋應力、位移與底座板混凝土位移(僅有固結后澆帶)
在張拉連接器時,當板底無摩擦時,張拉過程理論上可達遠處的固定端。實際上張拉時板底與橋梁之間存在一定的摩擦力,該摩擦力的存在將引起張拉器內(nèi)產(chǎn)生內(nèi)力。
由式(1)至式(3)可計算得到僅設置固結后澆帶的梁上底座板平均剛度為9.5 GN(底座板混凝土范圍內(nèi)考慮50%的折減)。設底座板與橋梁之間摩擦系數(shù)為0.2,則當施工溫度與鎖定溫度相差5℃,10℃,15℃時張拉第一處張拉器時的影響長度分別為185,260和320 m。施工方案中分段長度為200 m,溫差>10℃時,張拉一處后澆帶將會對相鄰張拉器產(chǎn)生影響,張拉之前需將各連接器螺母擰緊。
若后澆帶在張拉過程中沒有擰緊,15℃溫差情況下需張拉的長度約為30 mm。當摩擦系數(shù)為0.2時,200 m長度上的摩擦力不足以抵抗底座板的位移,張拉將引起相鄰后澆帶位置偏離9 mm,后續(xù)張拉將引起更大的偏離值,全區(qū)段累積起來影響將較大。在張拉之前用手擰緊各HJD1的螺母是非常必要的。
不同連接長度時的底座板位移和內(nèi)力分布如圖4所示。
在先用手擰緊的情況下,張拉第一處后澆帶連接器將引起相鄰連接器產(chǎn)生2 mm的位移,小于沒有擰緊的情況。在此情況下張拉器鋼筋應力約為89 MPa,在容許范圍內(nèi)。后續(xù)張拉所需的張拉力較前張拉更高,采用位移控制張拉的方式是可行的,張拉過程中的鋼筋應力最大為115 MPa,在容許范圍內(nèi)。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衷心祝愿淮海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弘揚人民兵工紅色基因,實現(xiàn)“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打贏”的企業(yè)價值觀,繼續(xù)在太行精彩鑄劍,為保家衛(wèi)國作貢獻!
圖4 不同連接區(qū)長度時的底座板位移和內(nèi)力分布(15℃溫差)
張拉過程中底座板和橋梁產(chǎn)生摩擦力,摩擦系數(shù)為0.2時引起的橋墩受力約為91.6 kN,不至于對橋墩受力產(chǎn)生太大的影響。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當施工溫度達到設計鎖定溫度時,底座板內(nèi)溫度力為零。當施工溫度小于設計鎖定溫度時,底座板內(nèi)存在一定的溫度拉力,張拉器鋼筋產(chǎn)生一定的伸長位移。此后再澆筑后澆帶混凝土,這樣當溫度達到設計鎖定溫度時,后澆帶混凝土內(nèi)將產(chǎn)生一定的壓力,對減少后澆帶混凝土的開裂有一定的作用。當施工溫度大于設計鎖定溫度時,連接器部位的鋼筋承受一定的壓力,產(chǎn)生壓縮位移。此后再澆筑后澆帶混凝土,當溫度達到設計鎖定溫度時,后澆帶混凝土內(nèi)將可能產(chǎn)生開裂。從這一角度出發(fā),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的施工溫度不宜大于設計鎖定溫度,宜盡量在鎖定溫度范圍內(nèi)施工。當無法滿足此條件時,宜在后澆帶混凝土內(nèi)添加膨脹劑。
后澆帶施工完成達到強度之后,溫度變化將引起常規(guī)區(qū)內(nèi)較大的溫度力,在升溫10℃的情況下,底座板內(nèi)溫度力為1 794 kN。
在臨時端刺區(qū)域,由于底座板與橋梁之間沒有直接連接,橋梁墩臺所受的力僅為底座板對其的摩擦力。當摩擦系數(shù)為0.2時,在臨時端刺區(qū)每個墩臺所受的力為91.6 kN。當連接起的臨時端刺區(qū)長度足夠長,溫度變化時常規(guī)區(qū)內(nèi)的墩臺將承受很小的溫度力作用。不同臨時端刺區(qū)長度時的J2處橋墩受力如圖5所示。
圖5 不同連接區(qū)長度時的墩臺受力
臨時端刺區(qū)長度較短時,在溫度變化時K0處的橋墩將承受較大的力,連接的臨時端刺區(qū)延長到550 m時K0墩所受的力才能與臨時端刺區(qū)內(nèi)的橋墩受力相當。施工K0,J1,J2之前的連接長度足夠,但在施工至J2時,由于K1沒有連接,連接的臨時端刺區(qū)長度僅為400 m,K0處橋墩上還受約每線200 kN的力。為改善橋墩受力,應適當延長連接區(qū)域,在J2后澆帶澆筑之前將K1處連接,或檢算J2處橋墩受力。
若前后施工區(qū)段施工的間隔太長,則可能會出現(xiàn)更大的溫度變化情況,橋墩所受的力更大。
對于連接器部位的鋼筋可視為兩端固結的受壓桿件,每根鋼筋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為 Fcr=π2EI/(μl)2=347 kN,該值大于其強度容許的壓力147 kN,因此在連接器鋼筋失穩(wěn)之前已屈服,無需進行穩(wěn)定性檢算。連接器可傳遞的最大荷載為4 263 kN,升溫25℃時的溫度力可達4 990 kN,大于連接器可能傳遞的荷載。升溫21℃以下的底座板內(nèi)壓力可通過連接器鋼筋傳至兩側的臨時端刺區(qū)。
施工溫度大于鎖定板溫時,無需進行張拉,HJD1無需設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施工溫度高于鎖定板溫,后澆帶長度將略小于設計長度,可能會在后澆帶區(qū)域產(chǎn)生裂縫,宜在后澆帶混凝土內(nèi)添加膨脹劑。
在大于鎖定板溫的條件下進行施工,相當于提高了鎖定溫度,在運營過程中的降溫幅度將大于設計值,可能會引起底座板受力的增大,在設計過程中應考慮較大的降溫幅度。
本文對優(yōu)化施工方案進行了檢算,通過檢算可得如下結論:
1)底座板剛度按50%折減,摩擦系數(shù)分別取0.2,0.6和1.0,施工溫度變化5℃ ~15℃時,張拉器鋼筋應力在強度容許范圍內(nèi)。
2)當摩擦系數(shù)為0.2時,10℃溫差情況下的張拉影響長度已大于施工方案中200 m分段長度。張拉一處后澆帶將對相鄰張拉器產(chǎn)生影響,在現(xiàn)場施工時,張拉之前應將后澆帶的螺母用手擰緊。
3)由于每個工序中張拉所需的力不同,應采用位移控制方式張拉。
4)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的施工溫度不宜大于設計鎖定溫度,否則宜在后澆帶混凝土內(nèi)添加膨脹劑。
5)為減小由于溫度變化對J2處橋墩受力的影響,應適當延長臨時端刺區(qū)的連接長度,在澆筑J2處后澆帶混凝土時,應將K1處連接器鋼筋連接。
6)當溫度低于設計鎖定溫度時,通過張拉可以使底座板與設計鎖定溫度時的狀態(tài)一致;當溫度高于設計鎖定溫度時施工,將使實際降溫幅度大于設計計算,應對底座板裂縫寬度和鋼筋應力進行檢算確認。
[1]李恒太.京滬高鐵淮河特大橋主橋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底座板施工技術[J].鐵道建筑,2013(6):150-152.
[2]陳亞敏.京滬高速鐵路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底座板施工技術研究[J].鐵道標準設計,2011(3):21-25.
[3]王可用.高速鐵路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底座板施工質(zhì)量控制技術[J].鐵道建筑,2013(4):128-130.
[4]趙坪銳,劉學毅.連續(xù)道床板溫度應力計算方法及參數(shù)分析[J].鐵道建筑,2008(11):81-85.
[5]李冰.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底座板施工關鍵技術控制[J].鐵道標準設計,2012(1):116-120.
[6]郭俊清,孫闖.松江河至長白鐵路接軌及走向方案研究[J].鐵道建筑,2011(12):116-119.
[7]張新民.CRTSⅡ型無砟軌道橋梁地段底座板施工關鍵技術[J].鐵路技術創(chuàng)新,2011(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