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 剛果印象 | 剛果攝影師Kiripi Katembo Siku在踏上攝影之路前,已是一位杰出的畫家。身份的轉變,讓攝影作品也漫著流動的色彩,就像在畫布上一般。
攝影集“Un Regard”就像一幅幅生活的肖像畫,捕捉剛果首都Kinshasa的容顏,瞬息萬變卻又靜謐寂寥。Katembo從泥地上或大或小的水坑,擷取剛果居民的日常,細細水紋顫抖了人影,顯得清冷而滄桑。
購物中心的快慢車道 | 10 歲的英國少女 Chloe Nash-Lowe 就針對購物中心發(fā)出對購買速度的不滿,寫信給購物中心Meadowhall說,“當前面的人走得很慢時,我簡直惱火地想尖叫?!?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3/13/yosj201406yosj20140601-2-l.jpg" style="">
小女孩的這份投訴得到了Meadowhall的注意,他們決定將走道一分為二,“快速通道”專門服務趕時間的客人,想享受在商場漫步的人就采用“慢速通道”,確保兩類客戶不會彼此干擾。
報紙里的立體廣告 | 如何在密密麻麻全是文字的黑白報紙里面突出廣告位?設計師Felipe Salazar有他獨特的辦法。在幫HiperCentro Corona家居飾用品店設計廣告時,Salazar以立體的形式排列廣告文字,一眼看去,這些格子文字的錯置構成了一間廚房。
住在老照片里的家 | 想象力無限大的Dosshaus是Zoey Taylor和David Connelly情侶檔組成的藝術公司。Zoey是紙板藝術家,擅長用紙板組成家俱與布景,設計自己幻想情境中的空間,而他的男友David則是一個總能將畫面完美呈現出來的攝影師。最近,他們建造了一個紙板畫出來的黑白屋子。這個屋子里所有物件都是根據黑白老照片畫出來的,而走進這個屋子就像是穿越到了過去。
神乎其技的臉部彩繪 | 畢業(yè)自堪薩斯大學電影與媒體研究專業(yè)的Elsa Rhae Pageler目前是一名制片人,空閑時間她就會照著電玩角色來拿自己進行臉部彩繪。沒有接受過專業(yè)化妝訓練,全憑自己的好奇與將近一年的嘗試與練習,無師自通的她如今“易容”的本領幾乎可以說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館設計方案敲定 | 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是上海世博會后最新一屆注冊類世博會,此次世博會主題為“滋養(yǎng)地球,生命的能源”,聚焦農業(yè)、糧食和食品,將于201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舉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Studio Link-Arc工作室以“天、地、人”為核心概念設計的方案贏得了“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館設計方案”的評定。中國國家館將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為主題,以4590平米的第二大外國自建館精彩亮相意大利米蘭世博會。這是中國第一次以獨立自建館的形式參加在海外的世博會,也是中國第一次通過獨立設計全面展示國家形象。
室內 "樹洞" | 巴西著名藝術家Henrique Oliveira以常常制作廢木材制成巨大富有張力的裝置作品而被人所熟知。近期他的新作“Transarquitet?nica”取材建筑工地上用作臨時壁板的木材制成,它蔓延吞噬著整個空間看起來像異常生長而擴張,作品可以任由觀眾進入內部空間去探索它的深邃與神秘。
舊書花園 | 面對堆積如山的舊書、舊雜志,似乎只能賣二手書店,或者捐贈給圖書館。日本藝術家河地貢士(Koshi Kawachi)有不一樣的處理方法──把紙張當作土壤種花。河地貢士的這個藝術項目名為“漫畫農場”(Manga Farming)目前正在名古屋的松阪屋百貨進行展覽。無論在藝術、還是環(huán)保價值上,這個新奇的創(chuàng)意都得到了眾人的高度注目。
畫出來的家居空間 | 為紀念五顏六色的童年,以色列設計師Itay Ohaly最近在霍隆設計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彩色記憶”(Colored Memories)的藝術展覽。受彩色刻蝕和涂鴉藝術的啟發(fā),Ohaly先在墻上任意圖上彩色涂鴉,然后以一層黑色覆蓋在上面,創(chuàng)作時再利用刻蝕的手法在黑墻上雕刻出各種各樣的圖案。有些游客留下的創(chuàng)作之優(yōu)秀出乎設計師本人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