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金海
?
核心價值觀讓人民有信仰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 楊金海
廣大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yǎng)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jié)合起來,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倡導良好社會風氣。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自覺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倡導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
——習近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從多個層面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2月24日,習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來抓。5月4日,習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與師生一同紀念“五四青年節(jié)”并發(fā)表重要講話,號召廣大青年要自覺養(yǎng)成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月30日,習總書記來到北京市海淀區(qū)民族小學與師生一同迎接“六一兒童節(jié)”,號召廣大少年兒童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習總書記之所以如此重視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是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生奮斗的夢想之舵,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鈣,是當代中國的興國之魂。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從價值觀的高度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經(jīng)驗乃至一般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和總結(jié),說明了核心價值觀對于國家、個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確,在中國歷史上,大凡天下歸心、齊心協(xié)力、共創(chuàng)偉業(yè)之時,都會迎來太平盛世;相反,凡是思想混亂、價值顛倒、各行其是之時,都會造成天下大亂?!叭绻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這樣的情形,在我國歷史上,在當今世界上,都屢見不鮮?!?/p>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日趨完善,綜合國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政治長期保持穩(wěn)定。與此同時,一些人價值觀扭曲、道德冷漠,是非善惡不分、美丑榮辱不辨;一些人心為物役,信奉金錢至上、名利至上、享樂至上,心里沒有任何敬畏,行為沒有任何底線;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責任缺乏,唯利是圖、制假售假、欺騙欺詐,敗壞了社會風氣,影響了社會和諧。人們對解決思想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對改善社會風氣、弘揚文明風尚的愿望越來越強烈。
黨中央順應時代要求,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重大命題和戰(zhàn)略任務。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diào),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我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首要任務,并把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zhuǎn)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黨中央確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nèi)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核心價值體系為我們培育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正確方向,但仍然有一個重要問題沒有解決,就是提煉不夠。在進行深入調(diào)研、多方聽取意見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概念,“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更清晰地揭示了這個價值體系的內(nèi)核,更加注重了凝練表達,更加強化了實踐導向,指向十分明確,是實實在在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我國是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shù)’,使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jié)奮進,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關乎人民幸福安康。”
應當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為我們推動民族復興大業(yè)確立了主心骨,豎起了強大的精神支柱。
所謂價值觀,簡單說來就是指人們對事物好壞的價值評判。人們總是追求好的、有價值的東西,避免壞的、無價值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榮辱”“真假”“善惡”“美丑”等等,都是有關價值觀的問題。價值觀有很多,其中處于支配地位、發(fā)揮統(tǒng)攝作用的,就是核心價值觀。所以,總書記說,“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xiàn)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發(fā)展的。例如,西方人古代的核心價值觀是神道價值觀;到了近代,隨著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興起,才倡導起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核心的價值觀。古代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是儒學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等;五四運動以后,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追求的先進價值觀;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公正、公民誠信等成為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觀念。
黨的十八大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根據(jù)當今中國的歷史任務、時代特點和人民群眾的普遍要求而確立起來的,包含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倳浾f:“這個概括,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
當然,這三個層面的劃分是相對的,有相互交叉的內(nèi)容,如國家建設要追求文明、和諧的目標,社會建設、個人成長同樣要以此為目標;社會建設要堅持平等、公正原則,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處理也要以此為準則;個人之間要堅持誠信、友愛原則,作為國家和社會代表的政府、社會組織也同樣要講誠信、求善治。同時,還應當看到,講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并不排斥傳統(tǒng)的忠孝廉節(jié)、仁義禮智等價值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源泉。它們之間應當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系。一句話,應當歷史地辯證地理解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其要義及其深遠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青年價值觀的養(yǎng)成十分關心。他說:“因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p>
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告誡青年,養(yǎng)成和踐行核心價值觀,要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四個方面下功夫。所謂“勤學”,就是要“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只有勤于學習、敏于求知,把所學知識內(nèi)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才能在專攻博覽的基礎上,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所謂“修德”,就是要“加強道德修養(yǎng),注重道德實踐”。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yǎng)大德者方可成大業(yè)。同時,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jié)開始起步。所謂“明辨”,就是要“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付出的辛勞才能結(jié)出好的果實。面對世界的深刻復雜變化,面對信息時代各種思潮的相互激蕩,面對紛繁多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社會現(xiàn)象,要掌握好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把總鑰匙,學會思考、善于分析、正確抉擇。所謂“篤實”,就是要“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要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nèi)化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青年人尤其要把艱苦環(huán)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只要堅忍不拔、百折不撓,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朋友,核心價值觀的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而要長久堅持。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理想信念。不要順利的時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懷疑動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無論何時,都要堅守在中國大地上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時代大潮中建功立業(yè),成就自己的寶貴人生。
(作者為中共中央編譯局秘書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