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生出現(xiàn)了弱勢學科,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幫助和引導,往往會越來越厭煩這個學科,對這個科目產(chǎn)生了排斥心理和恐懼心理,成績也每況愈下,甚至會厭煩學習。
苗子是一個典型的語文弱其他科目強的偏科生。他很清楚中考、高考語文都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希望自己能全面發(fā)展。通過我的努力,他實現(xiàn)了語文從弱科到強科的轉(zhuǎn)變?,F(xiàn)將個人的做法總結(jié)如下:
一.不斷鼓勵,重樹信心
期待效應,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通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變化。教師期待是指教師對學生的較高期望值可以讓學生發(fā)生較為深刻的變化。
通過和苗子的多次談話,我了解到他之所以不能正確對待語文,還是由于自己的心理障礙。自小學三年級開始,他沉默寡言,作文表達平淡,父母和老師都覺得他偏科,他自己也逐漸接受了這樣的自我。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總是鼓勵他,不要放棄,要相信自己!既然數(shù)學、英語能學得那么好,證明你很聰明,語文也一定能學好?,F(xiàn)在的問題在于你的學習方法有不當之處。在后面的學習中,我一方面為他找出語文學習方法的不足之處,另一方面,我鼓勵他在課堂上多思考、多發(fā)言,每有一點進步都及時表揚。
教師長期的跟蹤式督促和鼓勵是學生努力學習的不竭動力。
二.充分利用閱讀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哪里,時間就在哪里,一個學生的成功就在哪里。興趣是內(nèi)驅(qū)力。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則說“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是被動的接受環(huán)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彼晕覀冊谡n上應該觸及學生的心靈,應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住。
苗子雖然口頭表達能力稍欠,寫作水平一般,看書還是比較多的。只是不喜歡看老師推薦的書目。一開始他喜歡看什么我就跟著他看。再交流讀書感受時,我們有一些共同語言,為我們之間的友誼增添了基石。再后來逐漸發(fā)展到我看什么他也看什么,他語言積累豐富了,語言表達能力也漸漸增強了。閱讀激發(fā)了他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語文成績逐步提高。在語文偏科生的研究中,師生共同閱讀既溝通了師生的情感,更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利用分數(shù)曲線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時候,沒有好的分數(shù)是因為習慣了差的分數(shù),人都是有自尊的,每一次差的成績就是一次對自尊的打擊。而內(nèi)心的優(yōu)越感、成就感,會引發(fā)人的自覺行動。那么教師一定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用適量學習,讓學生不斷享受學習的成果。那么如何利用分數(shù)曲線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成功促興趣,讓學生保有不竭的學習動力呢?
首先,測試要少。李吉林說:“教學的關(guān)鍵之一是要先做減法,減去不必要的負擔,減去低效甚至無效的練習,才有可能使學生有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有效的整體訓練?!必摀^重就變得膚淺,對偏科生而言更是如此。
其次,測試要精。每一次測試,老師要精選練習。一開始學生做完測試,老師批閱、評講,訂正再批閱,接著還用同一份(同類型)試卷考一次,認真聽的學生成績陡然上升,沒有認真聽的孩子成績上升幅度較小。本來大家認為在同一水平的人也拉開了明顯的差距。進步特別大的孩子忽然意識到好好學習就是上課認真聽講,好成績是努力得來的。這樣既增強了學習信心,也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教育的最終還是要從老師攙著扶著走向?qū)W生獨立行走——學生自覺學習。
在連續(xù)兩次的簡單測試之后要做一次綜合性考試,題目難度稍稍加大,在學生日益膨脹的驕傲思想來臨之前,要教育學生保持平常之心,不可馬虎,還有許多的問題需要去學習和鉆研。利用分數(shù)兩次逐步上升和一次回落的交替出現(xiàn),引領(lǐng)學生保持對偏科科目的興趣,從而多花時間在這門學科上思考、探究,成績不斷提升。
苗子在經(jīng)歷兩次小測試和一次大綜合(期中考試)之后,逐漸走進了語文的世界,開啟了他的語文之旅。期末考試考到85分,他已經(jīng)從一個偏科生華麗轉(zhuǎn)身為一個全能生。
輔導偏科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wù),也需要得到學校其他任課老師、家長和學生自我的配合。作為任課老師要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善待偏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真正為學生做實事。只要花功夫,偏科生同樣也能變優(yōu)秀。
李昭亞,教師,現(xiàn)居江蘇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