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敏
初中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應該說,語文新課標為語文教學提出了綱領性的指導思想。而在教學實踐中,因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體制等因素影響,教師依然狹義地將語文素養(yǎng)定位于考試能力,教學中還是以文本閱讀、寫作教學為主,口語教學幾乎是“可有可無”,教師多是“一筆帶過”。從學生的口語表達情況來看,一些學生雖然能在考試中獲得不錯的分數(shù),而真正在實際交際情境中常常出現(xiàn)“不知所云”、“言不達意”等現(xiàn)象。不得不說,當下的口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大缺失。
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得從影響學生口語表達的因素分析說起。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很學生學生在課間和同學交談時可謂無話不談,而在課堂中卻常常表現(xiàn)得“默默無聞”,尤其是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這是其畏懼心理所致。其次,盡管有一些學生想說,但因教學中教師所提供的表達材料不夠豐富,學生也找不到話說,加之在“說”的方法上缺失,不知道怎么說,導致學生的口語交際變成空白。最后,因語文教學中課后練習一般以練習冊、教輔等書面作業(yè)為主,缺少學生口語交際的實踐活動,學生自然沒有機會說,口語表達也就成為空談。結合以上實際分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需讓學生在敢說的基礎上想說,掌握方法后會說,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能說,這樣才會更加有效。
一、創(chuàng)設和諧情境,讓學生敢說
學生在課堂中不敢說、怕說,其實更多是有心理障礙,因為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習慣了被動地聽教師講的模式,要讓他們開口說,首先需要他們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線。而要讓學生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線,和諧的交際情境就不可或缺。
1以鼓勵為主
要創(chuàng)設和諧的交際情境,教師首先要懂得鼓勵學生,讓學生能突破心理防線,敢開口說。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多引導,少打斷。以七年級上綜合實踐活動《我愛文學》的教學過程為例,教師以“談談你心中的文學”為話題引導學生說說對文學的理解。對于初一的學生而言,文學在他們心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故而學生表達起來也只能是三言兩語。此時教師不要急于打斷學生,可以問問學生“喜歡哪些文章,為什么喜歡”,以此進行引導,讓學生從具體的文學作品中去感受文學,從而引導學生打開話匣子。
2引入生活情境
要注重結合學生實際來引導學生開口說。以文本閱讀教學為例,在導入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以話題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口語表達,這不僅可順利地引入新文章的閱讀,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積極意義。以七年級下魏巍《我的老師》的教學為例,教學之初,教師先以“說說你最難忘的一位老師”為話題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老師,在表達中進入新課學習。
二、豐富交際材料,讓學生想說
學生敢說了,但如果缺少口語表達的材料,學生依然“找不到話說”。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豐富口語交際的材料,為學生口語表達奠定基礎。應該說,語文是和生活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課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教學內(nèi)容,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來豐富語言交際材料,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1改變教學方法
要注重改革口語教學方法,由此來豐富材料。就傳統(tǒng)口語交際教學而言,教師基本延續(xù)了“照本宣科”的模式,多是讓學生根據(jù)教材中提供的材料了解口語表達核心知識點,然后就以“自由活動”來代替實踐活動。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所獲得的材料只有教材,枯燥而單調(diào)。相反,如果教師能結合生活來豐富交際材料,讓學生從豐富的材料或活動中汲取表達的素材,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想說的欲望。以《話須形象才動人》的教學為例,教師先以“你比我猜”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并引出話說形象的作用,然后以“連詞成句”的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表達,在表達中滲透“話形象動人”的巧門,接著提供一些圖片,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表達,最后再以“介紹家鄉(xiāng)的一種小吃”為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表達。這樣,學生有了豐富的表達材料,交流起來也會“如魚得水”。
2注重實際運用
要注重在口語教學中拓展應用來豐富口語交際的材料。以七年級下《勸告》口語交際教學為例,教師先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教材內(nèi)容基礎上采用討論法初步理解勸告的技巧后,通過網(wǎng)絡材料來呈現(xiàn)“濫用繁體字,亂造簡化字”和“使用不規(guī)范漢字”等現(xiàn)象,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分析這些現(xiàn)象,提出勸告的意見。然后組織學生以情景劇的形式進行表演。對此,學生興趣濃厚,通過表演后的總結,較好地掌握了勸告的技巧,促進了目標的達成,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三、注重方法引導,讓學生會說
“會”實質(zhì)上是一種方法,即在口語交際中如何根據(jù)說話時目的、對象、場合的不同而調(diào)節(jié)好語速、語調(diào)、語序等。要引導學生掌握說話的技巧,在課堂中還要注重多從方法上進行引導。
1合作探究式
注重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口語交際的技巧。以《當一次主持人》的口語交際教學為例,教師先以十一國慶節(jié)學校的活動為情境,引導學生來設計開場白,在這個過程中分小組進行,然后就小組間的開場白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分析優(yōu)劣,總結出開場白的要領。這樣,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在自主探究中獲得的,是一種實踐能力。接著教師呈現(xiàn)出節(jié)目單,引導學生根據(jù)節(jié)目單來編串聯(lián)詞,并引導學生模擬主持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技能培養(yǎng)。應該說,提倡探究式的口語交際教學,可較好地促進學生掌握口語表達方法。
2實際代入式
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引導。學生向老師告狀要說,怎么說,讓學生說清楚誰在哪怎么樣。學生撿了東西,交給老師時,該怎么說,也是要說清楚誰在哪兒撿了什么東西。尤其是量詞要用對,還要說出這個東西的形狀、顏色、用途等等。與此同時,要結合教學實際多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如堅持“課前3分鐘演講”,組織學生在班級中開展“每日新聞”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中教師也可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實際而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語言實踐活動,如針對班級中上網(wǎng)現(xiàn)象嚴重而組織開展“上網(wǎng)利弊”辯論活動等。
語文是語言文字學科,語言自然是用于交流的,新課標中強度要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起來,加強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突出語文工具性的最好體現(xiàn)。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理念上將口語教學從“邊緣地帶”拉入“中心環(huán)節(jié)”,要注重從方法上進行革新,在實踐中加強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真正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