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云
(山東省萊西市河頭店鎮(zhèn)宏東小學,山東 萊西 266619)
網絡教學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
姜春云
(山東省萊西市河頭店鎮(zhèn)宏東小學,山東 萊西 266619)
網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與現代數學教育接軌的嶄新平臺,網絡技術的先進性和時代性,能逼真地營造和創(chuàng)設不同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輕松地縮短與現實社會的差距,感受生活經驗的數學化;在數學知識實踐化的過程中,體現了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當它與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族教育進行“無縫鏈接”時,我們會為自己探索21世紀的國際現代小學數學教育所付出的努力,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
網絡教學;因材施教;注重體驗;靈活開放
21世紀是信息化、競爭綜合化的時代,競爭的焦點是人才,人力資源已成為一個國家最具競爭力的重要國力,而我們的學生未來能否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呢?新課程標準提倡“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新觀念,怎樣幫助學生在新的學習方式下更好地發(fā)展,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參與國際社會的競爭呢?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網絡教學既符合新形勢下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又是一個極具價值的嶄新課題。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進行了以下探索和研究。
現代教育強調對個體教育的關注,而網絡教育的教學設計和教育方式,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不能充分適應個性差異,無法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現狀,它可以為每一個學生定制適合他的教育方式,正如服裝設計的量體裁衣,更好地體現教育的人文關懷。
例如:小學數學三年級的“年、月、日”的內容是學生在生活實際中或多或少接觸過的知識,面對每個學生對其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的不同,如何教學讓每個學生都有新的收獲呢?那么只能采用“同步教、異步學”的分層施教的教學策略,而網絡教學是最佳實施分層教學的載體。本節(jié)課圍繞新課程提倡的“自主探究—發(fā)現問題—網絡查閱—協(xié)作商討—探究實質—解決問題”的基本模式展開教學,具體做法是:(1)教師提供相關的網站,讓學生自由的瀏覽,再根據年歷卡的內容自主探究年、月、日的關系。(2)分組匯報瀏覽的結果。(3)在各組匯報的基礎上,提出想解決的問題。這樣,學生自己上網瀏覽,通過觀察、分析、討論,學生將每年都有12個月,有的月是31天,有的是30天,每四年出現一個閏年等知識完整地總結了出來,自主地完成了將生活知識積累化、系統(tǒng)化的過程,低時高效地完成了學習任務。網絡的刺激讓學生對已有的知識不再滿足了,學生們興奮地提問道:歷法是怎么來的?為什么不把每個月都定為30天,又方便又好記?為什么年份中有365天和366天之分呢?我想知道閏年更多的情況。而對學生們要求不一、紛繁的提問,我指指電腦說:“請自己到網上查詢,國際互聯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你們一定能解決這些問題的!”這樣,學生各取所需,自由自在地在網上暢游,滿足了他們不同的需要,這樣的教學受到了“同步教,異步學”的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策略是主動參與,常規(guī)教學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不能創(chuàng)設很多的實際生活情境,從而限制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適應新課改精神,強調“數學知識生活化”和“在生活中學數學”的學習方式,應用網絡教學虛擬豐富的情境,正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如“元、角、分的認識”和“千克、克的認識”,是小學數學教材中二年級學生比較難掌握的學習內容,傳統(tǒng)的教學常常使學生囫圇吞棗,難以用課本上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此,我專門設計了一份調查報告表,讓學生分小組到超市去了解各組所規(guī)定的商品的價格和重量,順便了解商品的其他情況。再根據學生的報告,創(chuàng)設一個“虛擬現實”——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分為食品區(qū)、家電區(qū)、生活用品區(qū)等。這些都讓學生興奮不已,大大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參與欲,迫不及待地想在網上做“顧客”。根據電腦顯示,學生們可以自己充當售貨員,點擊食品到秤上去秤,然后根據單價算出金額。也可以是“顧客”,自由地去花錢購物,將手中的錢計劃著去用,學習熱情達到了高潮……最后,根據自己的購物經歷,寫出自己的體會。
小學數學新課程提倡數學生活化,多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作為現代教師就應注意結合學生已有的數學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注重其生存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努力提供數學生活化的場景和機會,從而發(fā)展他們解決問題的策略,以適應未來社會生存的需要。
學生在學習了“速度、時間、路程間的數量關系”、“24時記時法”、“小數乘、除法”等知識的基礎上,臨近寒假時,我確定了讓學生設計一份《家庭旅行計劃書》的活動。這個活動大約需要一個月時間,主要按照“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小組學習,主動探索→交流協(xié)作,達成共識→成果匯報,問題解決”的流程實施。第一步:教師提出問題:你想知道一份家庭旅行計劃書應該有些什么嗎?第二步:全班24名學生組織協(xié)商討論,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分成4個組,第一組去北京,第二組去上海,第三組去重慶,第四組去九寨溝。第三步:教師提供大量的網上資源,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第四步:小組長給每個人分配工作。學生根據調查情況,進行小組討論,完成調查報告,并據此在電腦上設計自己的計劃書。第五步:學生根據相關問題,設計“Powerpoint演示文稿”。第六步:全班交流,學生將制成的匯報材料進行演示匯報。
網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與現代數學教育接軌的嶄新平臺,網絡技術的先進性和時代性,能逼真地營造和創(chuàng)設不同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輕松地縮短與現實社會的差距,感受生活經驗的數學化;在數學知識實踐化的過程中,學生愉悅地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的樂趣;網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當它與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族教育進行“無縫鏈接”時,我們會為自己探索21世紀的國際現代小學數學教育所付出的努力,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
G623.5
A
1674-9324(2014)27-0245-01
【檢測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