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劍萍 嚴海珠
(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護理部,上海 200071)
循證護理在護理本科學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魯劍萍 嚴海珠
(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護理部,上海 200071)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EBN)教學在護理本科生的臨床實習中應用的價值。方法 2011年護理實習生65名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帶教方法;2012年護理實習生69名為研究組,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進行EBN教學。觀察2組教學前后學生對EBN知識的認知評分、評判性思維能力評分(GTDI-CV)、理論成績及操作成績。結果 教學前2組學生對EBN知識的認知評分、CTDI-CV評分、理論成績及操作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教學后2組EBN知識的認知評分、CTDI-CV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理論成績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操作考試成績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教學后EBN技能均高于教學前(P<0.01)。結論 在臨床實習中進行EBN知識教學,有助于提高本科護理學生的循證知識及評判性思維能力。
護理學;教育,護理,學士;循證醫(yī)學
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護理人員在計劃護理活動過程中,審慎地、明確地、明智地將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患者愿望相結合,獲取證據(jù),作為臨床護理決策依據(jù)的過程[1]。將EBN融入護理帶教中,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其在復雜的臨床環(huán)境中,能迅速對患者進行評估、決策及評價等,是提高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隨著EBN的發(fā)展,護理教育者建議將EBN引入高等護理教育課程體系及畢業(yè)后繼續(xù)教育,以促進在臨床護理實踐中應用最佳證據(jù),提高服務質量[2]。本研究將EBN引入臨床教學過程,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結果如下。
1.1 研究對象 研究組為2012年 進入我院實習的護理本科生69名,對照組為2011年進入我院實習的護理本科生65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學目標 通過臨床實踐,達到以下目標:了解臨床開展EBN的意義、必要性及可行性;②能描述EBN的定義、內涵、實施步驟,學會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③初步學會使用中國知網(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Coehrane 圖書館、PubMed等數(shù)據(jù)庫查閱文獻;④能夠客觀地評價文獻和科研論文的質量;⑤能夠制訂2份完整的應用EBN進行臨床實踐的方案。
1.2.2 教學方法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在日常工作中學習和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帶教老師根據(jù)平時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邊操作邊講解。研究組在傳統(tǒng)教學基礎上+PBL結合循證護理的帶教方法。2組學生由相同的帶教老師帶教。
1.2.1 具體實施方法 (1)學生實習第2~3周以專題形式開展有關EBN的講座。講座分2次進行:①EBN的基本概念、起源、內涵,開展EBN的意義及EBN國內外進展及展望;②EBN實踐程序與步驟,以及EBN的系統(tǒng)評價。(2)學生實習第4~5周 將EBN方法融入護理實踐中,引導學生在護理實踐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由學生針對自己分管的患者提出現(xiàn)存的或潛在的護理問題,要求每個學生提出1~2個EBN問題獨立或合作地完成EBN證據(jù)的查詢、文獻質量的評鑒、護理措施的制訂,并與老師一起結合臨床、患者的意愿應用于實踐中。(3)學生實習第6~7周進行教學評價。
1.3 評價指標
1.3.1 自行設計EBN知識問卷 參照《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3],經過小樣本量20人預調查,進一步修改而成。調查內容:包含5個維度(對EBN知識的了解、專業(yè)知識的獲取途徑及解決臨床問題的依據(jù)、對學習EBN的態(tài)度、查閱文獻能力及評判性思維的了解),共27個條目,完全不知道為0分,知道一些為1分,知道為2分,計算平均得分,或采用頻數(shù)、百分比等統(tǒng)計方式。
1.3.2 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 彭美慈等[4]修訂的中譯版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CTDI-CV)。其Cronbach’s α值為0.90,7 個特質的 α 值為 0.54 ~0.77,內部的一致性較高??偡帧?80分或以上表明有正性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各個維度總分為10~60分,≥40分提示正性傾向,其總的內容效度(CVI)為0.89。
1.4 評價方法 比較教學前后2組學生對EBN知識認知得分、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得分。比較2組學生理論、操作考試成績。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2.1 2組教學前后學生對EBN知識得分比較 見表1。
表1 2組教學前后對EBN知識得分比較分,±s
表1 2組教學前后對EBN知識得分比較分,±s
與對照組教學后比較,*P<0.01
EBN知識研究組(n=69)對照組(n=65)教學前 教學后對知識的了解 2.22 ±1.25 3.76 ±1.08*教學前 教學后2.03 ±0.98 2.12 ±0.95專業(yè)知識的獲取途徑及解決臨床問題的依據(jù) 1.96 ±0.98 4.25 ±0.57* 1.95 ±1.05 2.25 ±1.15對學習 EBN 的態(tài)度 2.10 ±1.07 3.65 ±1.23* 2.02 ±1.36 2.03 ±1.05查閱文獻能力 2.07 ±1.05 3.60 ±1.23* 1.68 ±0.98 1.98 ±1.13評判性思維的了解 1.56 ±0.96 3.01 ±1.13*2.10 ±1.07 2.14 ±0.98
由表1可見,2組教學前EBN的認知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教學后EBN的認知評分高于對照組教學后(P<0.01)。
2.2 2組教學前后CTDI-CV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教學前后CTDI-CV評分比較分,±s
表2 2組教學前后CTDI-CV評分比較分,±s
與對照組教學后比較,*P<0.01
組 別 n 教學前 教學后研究組 69 220.3 ±25.3 335.6 ±26.7*對照組65 210.5 ±26.8 312.5 ±28.5
由表2可見,研究組教學后CTDI-CV評分高于對照組教學后(P <0.01)。
2.3 2組期末理論、操作考試成績比較 見表3。
由表3可見,研究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2組期末操作考試成績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表3 2組期末理論、操作考試成績比較分,±s
表3 2組期末理論、操作考試成績比較分,±s
與對照組比較,*P <0.05,△P >0.05
組 別 n 理論考試 操作考試研究組 69 82.65 ±12.85* 86.58 ±7.65*對照組65 72.12 ±15.76 84.65 ±8.75
2.4 研究組教學前后EBN技能(文獻評鑒)得分比較見表4。
表4 研究組教學前后EBN技能(文獻評鑒)得分比較分,±s
表4 研究組教學前后EBN技能(文獻評鑒)得分比較分,±s
與教學前比較,*P <0.01
組 別 教學前 教學后研究組 13.96 ±2.99 17.20 ±2.32*
由表4可見,研究組教學后EBN技能得分高于本組教學前(P <0.01)。
3.1 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了EBN的理念 表1顯示,研究組理論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將EBN教學應用到臨床帶教過程中,以問題為中心,對常見護理問題進行進行討論,使學生在對問題產生興趣的同時,能主動探尋問題答案,從而提高了其學習興趣及臨床實踐能力。隨著學生查找證據(jù)后的交流互動,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循證的意識,使其職業(yè)生涯啟蒙階段起便培養(yǎng)其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適應了現(xiàn)代整體護理模式的需要。
3.2 提高評判性思維能力及EBN技能 通過EBN教學由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護理相關雜志等針對自己分管的患者提出現(xiàn)存的或潛在的護理問題,獨立或合作完成EBN證據(jù)的查詢、文獻質量的評鑒、護理措施的制訂,自覺運用批判性思維對現(xiàn)存的護理問題尋求實證,將患者的價值、愿望和實際情況,三者結合制訂完整的護理方案[5],打破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并且?guī)Ы汤蠋煂W生查閱到的最新、最貼近臨床應用的證據(jù)進行分析,從而對教科書中一些與臨床脫離的知識點進行批判性分析,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和勇于質疑的態(tài)度。在查閱證據(jù)的過程中也使學生學會了如何查閱文獻,尋找科學證據(jù),做出正確評價,并有效地應用到護理實踐中,提高了護生評判思維能力并有效地應用到護理實踐中,這將有益于其日后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表2、4可見,研究組評判性思維能力、EBN技能得分均數(shù)高于教學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3 促進了學生和教師的交流互動,達到教學相長 在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與學生每周定期交流互動,交換各自所查閱的證據(jù),給予學生一個寬松的氛圍來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結合患者的案例,鼓勵學生當在遇到難題、疑惑時就通過循證方式解決,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具體分析和評價,最終制訂出個性化的護理計劃。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溝通能力。帶教老師在討論過程中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查證和臨床工作經驗,將查證的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同時學生所查閱的文獻資料中的新思想和觀點也能給帶教老師新的思路,豐富專業(yè)知識,實現(xiàn)自我完善[5],從而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EBN教學模式不僅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需具備護理學知識、文獻檢索、計算機、網絡等知識。同時該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也較高,教師需掌握護理科學發(fā)展前沿知識,并需善于引導學生提問及掌控教學討論。如學生知識及教師教學水平有限,EBN教學將流于形式并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故在護理教學中如何更好的引入EBN教學理念將有待于更多護理教育者的努力探索。
[1]Ingemoll GL.Evidence based medicine: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J].Num Outlook,2000,48(4):151 -152.
[2]段麗娟,蔣曉蓮,段葡娟,等.循證護理:護理教育發(fā)展的機遇和挑戰(zhàn)[J].護理研究,2008,22(5A):1129 -1131.
[3]胡雁,李曉玲.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9.
[4]彭美慈,汪國成,陳基樂.等.批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的信效度測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644 -647.
[5]Duong DN.Th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concept:engaging interest and participation[J].Nurs Res,2010,59(Suppl1):7 -10.
[6]覃梅梅,梁飛齡,許春榮,等.循證護理在手術室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9,23(4B):1009 -1010.
(本文編輯:董軍杰)
Study of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LU Jianping,YAN Haizhu.Nursing Dopartment Shangdai Hospitate of Tradifionae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0071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Methods65 nursing undergraduates of 2011 named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teaching.69 nursing undergraduates of 2012 named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Evidence - based nursing teach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Cognitive score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scores of Evidence- based nursing knowledge,theoretical results and operation result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eaching in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on Cognitive score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scores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knowledge,theoretical results and operation results before teaching(P > 0.0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on Cognitive score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scores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knowledge after teaching(P <0.01).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on theoretical results after teaching(P <0.05).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on operation results(P >0.05).Technical ability of EBN after teach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eaching(P <0.01).ConclusionTeaching Evidence- based nursing knowledge in clinical practice can help to enhance Evidence-based knowledge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Nursing science;Education;Nursing;Bachelor;Evidence-based medicine
R4;R47
A
1002-2619(2014)07-1082-03
※項目來源:上海中醫(yī)藥大學第十二期校級課程建項目(編號:JX015702)
魯劍萍(1968—),女,主管護師。從事護理臨床工作。研究方向:護理教育。
201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