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梅
這是一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風云際會、激流碰撞的時代,網(wǎng)絡的發(fā)展在漢語言文字演化流變的這條大河中掀起陣陣波瀾。漢語言文字的流變演化并不是毫無章法或者可以任意為之的,而是有其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規(guī)范、準確地使用漢字,需要我們理清“文”與“言”的關系,把握語言文字的創(chuàng)新與傳承平衡,明確網(wǎng)絡語言和作文語言之間的差異,從而使?jié)h語言的生命力更加蓬勃、永恒。
一、亂花漸欲迷人眼
當前,因為網(wǎng)絡交流的即時性、直接性和公開性,網(wǎng)絡語言也鋪天蓋地地迅速蔓延開來:從“芙蓉”“石榴”“鳳姐”“犀利哥”“小月月”到“我爸是李剛”,從“山寨”“雷人”“打醬油”“躲貓貓”“俯臥撐”“土法煉鋼”“人肉搜索”到“算你狠”“豆你玩”“姜你軍”,從“糖高宗”“蘋神馬”到“神馬都是浮云”,從“恐龍”“青蛙”到“小伙紙”“菇?jīng)觥钡健罢薄疤}莉”“御姐”,從“油菜花”到“矮油”“盆友”等,現(xiàn)實社會里的欣喜慍怒、激昂悲慟,無不在網(wǎng)友的戲謔和惡搞中悄然展現(xiàn)。尤其是“給力”一詞被一向以嚴肅嚴謹著稱的《人民日報》拿來做了標題,《紐約時報》更是專門為之刊文,使得“給力”成為2010年度使用頻率最高的網(wǎng)絡詞匯。同時還有數(shù)字表意,如:“01925——你依舊愛我,02746——你惡心死了,043——你是神經(jīng)”等。隨著博客的廣泛使用,文體也發(fā)生了改變,如繼QQ和360開戰(zhàn)之后,“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一夜之間被網(wǎng)友演繹成了“3Q”體。還有“凡客體”“子彈體”“羊羔體”等,博客文體已經(jīng)盛行。網(wǎng)絡語言的活潑、形象、超強的情感表現(xiàn)力很容易受到學生的歡迎。
二、海納百川浪淘沙
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漫長歷史中,我們的語言一直在演變。從上古的甲骨文到楷書,無論是詞義的擴大還是縮小,它藝術的形體、悅耳的韻律、包羅萬象的含義一直是越來越豐美的。如果說甲骨上那些難懂的文字是古人樸素地師法自然,從具體的物象脫胎而來,那么到了《周易》等上古典籍中,漢字就具有了非常深奧博大的涵義。在諸子百家的典籍中,對事物的描述、對義理的明辨、對處世的準則、對治國安邦的探索中,漢語言文字顯示出了成熟的智慧和精準的表達能力。作為一種語言文字的藝術,唐詩達到了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度。宋詞和元劇展示了她聲調平仄、富有韻律和節(jié)奏的聲韻之美,而明清小說洋洋百萬言的鴻篇巨制,更是展現(xiàn)了她在編碼、涵義和信息量等方面的無限可能性。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沖擊之下,漢語言同樣展示了它的包容能力。面對網(wǎng)絡語言,我們最好的應對辦法或許是少一點干預,多一點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和實踐。我們相信,人們對世界都有自己獨特的領悟,都可以細細分辨千差萬別、奧妙無窮的自然、社會和人事。他們可以找到生動活潑、形象傳神的語言文字來表達他們的所感、所思、所想,去表達他們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所面臨的困境,并且可以讓那些遣詞造句像藝術一樣令人著迷,讓我們真心地感動。事實上,早在2005年年底,《新京報》的記者曾經(jīng)在北師大附中做過一份問卷調查,在作文中使用網(wǎng)絡語言的學生僅占到百分之五,很多學生在博客上使用的語言一般是不會在作文中使用的,兩者涇渭分明。作為語文教師,面對語言流變現(xiàn)象,要給變化和發(fā)展的詞匯留出空間,有些很有生命力的詞匯,是應該讓它存在并被使用的,無論是在作文中出現(xiàn)或在其他書面的場合出現(xiàn)。如劉半農先生當年創(chuàng)造了一個“她”,我們今天受益無窮,同樣,魯迅先生創(chuàng)造的“猹”,正在逐漸淡出文字的舞臺。
三、刪繁就簡三秋樹
如果說網(wǎng)絡用語、外來語、數(shù)字符號表意、字母縮略是標新立異的話,那么在指導學生語言的規(guī)范性、準確性上,就需要刪繁就簡。如魯迅,就提升了漢語言的殺傷力。他的語言工于抒情狀景,鋪陳奧妙道理。工于言不及義,溫柔敦厚。工于謊言與碑文。工于詔書、奉本、文告、對偶,以及描述鬼怪神異。魯迅從前朝的詞語里挑出帶刃的、帶刺的作兵器,使之工于見血。他自稱筆下文字為匕首與投槍。然也,既能遠擲奪命,又能給對方貼身安上一刀。余光中的詩歌蘊藉豐富,可是意象和語言相當簡單。一只蟋蟀,一張郵票,一片松林,一段晚霞,因為文化底蘊的演繹而詩性十足,意味悠長?!都t樓夢》里有紛繁富麗、花團錦簇的場景,卻沒有一句廢話和華麗的語言裝飾。劉姥姥的村俚俗語和婆子下人們的吵架,簡潔明了,筆力見骨。因此,規(guī)范,準確的前提就是簡潔,“用最簡省的筆畫畫出人物”。大刀闊斧地刪除冗余,課堂“煉字”是主要途徑。
四、繁華落盡是滄桑
一直以為,簡潔凝練、樸實無華才是語言的最高境界。只著一字,占盡風流,體現(xiàn)的是最深刻的功力。大漠孤煙之“直”,長河落日之“圓”,詩人捻斷的胡須,老僧月下的敲門,祥林嫂間或一輪的眼睛,都是我們學習的范例。如巴金,心靈的頓悟越多,文字越是平淡如水。漢語有著深邃的、厚重的內涵,于紛繁蕪雜中,總有一個字,會直指我們的靈魂。
不僅僅是載體,不僅僅是外殼,語言文字自有著呼吸和生命,它一直在成長,姿態(tài)萬千,日益豐盈。各種各樣的演變豐富了我們的語境,自然要求我們也要隨之厚重、廣博、新銳。
我們不必驚呆,繁華落盡是滄桑,“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