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剛
摘 要: 要提高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自主獲取信息的能力。本文對如何提高小學信息課堂教學效率等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小學信息技術 教學效率 教學方法
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我們要注重學生的課堂紀律,以及對課堂紀律的控制,這些是相當重要的。小學生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弱,積極性不高,對學生的管理不全面,學生在認知上存在問題等,所以紀律管理是不可缺少的。組織學習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認識,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1.完善信息技術課堂管理制度
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是不一樣的,學生喜歡玩電腦,知識教育難度很大。學生每次到機房上課都很開心,但到了機房這看看、那瞧瞧,坐在電腦旁邊各玩各的,對老師的講課內(nèi)容都不在意,課堂管理很難。制定并實行機房管理制度能有效保障學生課堂上的學習。信息技術課上,面對這么多臺電腦,肯定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每一位學生一臺電腦,要充分做好安全措施,保證人機安全。機房老師很難觀察到學生在做什么,有些學生背著老師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要保證課堂上人機安全,就必須制定嚴格的機房管理制度。
1.1學生上課必須有序進入教室,安排組長管理本組紀律。
1.2上課時學生不能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并保持好教室衛(wèi)生。
1.3上課時不能玩游戲,只能做老師要求的事情,不能損壞機房設備,不能在桌面亂涂亂畫。
1.4上課期間電腦出現(xiàn)故障應立刻告訴老師,不能自己隨意操作,以免發(fā)生安全事故。
1.5不能把自己的優(yōu)盤隨意插入電腦,嚴格遵守課堂紀律,不能在課堂上隨意走動。
制定這些機房上課制度后,我們還必須把這些制度落到實處,嚴格遵守課堂紀律,每次上課都要安排號碼,學生按照學號依次入座,保證每堂課的紀律。首先,每節(jié)課結束時都要評價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同時對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加以批評。其次,利用機房的軟件播放相關視頻,組織學生學習。當教師演示完學習內(nèi)容,學生可以模仿老師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為信息技術課程最重要的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樣學生的學習水平才得以大大提升。
2.組織合作型課堂教學模式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我們要調(diào)動學生的自覺性,讓學生自主學習,把學生當做主體,提高學習效率。老師應以引導為目的,多方面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小學生好奇心很重,但是對待事情的耐心很差,很多時候只因一時熱情而重視學習。在課堂上老師講的內(nèi)容太繁雜,會極大地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產(chǎn)生厭惡心理,不利于思路的開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多考慮小學生的特點,做到各方面合作,即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
2.1形成學習合作小組
信息技術課上,有些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較強,有的學生思路比較清晰,我們可以把學生分類,使他們更好地學習。學習合作小組體現(xiàn)在座位表的編制上,根據(jù)學生學習活動的具體情況及時調(diào)整,保證小組成員的友好合作與互補性。
2.2開展小組競爭
教師要合理進行小組比賽,形成共同學習的良好氣氛,同時互相鼓勵學習。嚴格要求學生,堅決不允許同學代做,同時加強監(jiān)督管理,讓學生在公平公正的環(huán)境中認真學習。每一個小組都選出一名有責任心的學生擔任組長,并要求組長管理小組紀律。
3.發(fā)揮評價的導向作用
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我們要針對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這是當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改革中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在傳統(tǒng)教學中,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要求和評價手段,導致教育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容易受到社會和思潮的影響;只注重知識的灌輸,缺少對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教學知識的結論,對教育過程不加以重視;注重教學模仿,對教育創(chuàng)新不重視等。這些不足導致教育落后,不利于教育的發(fā)展。
老師要全心全意對待學生,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多給學生積極的鼓勵性評價,增強學生信心,改進教學方法。發(fā)揮評價管理的功能,開展教學評價,是互相學習的重要手段,能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鼓勵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我們要充分利用評價教學,鼓勵小組內(nèi)學習,提高小組內(nèi)其他同學的學習效率,并充分總結、認真評價,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偉,魏艷梅.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M].山東大學出版社,2013.
[2]亓英麗.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程建軍.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探究.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0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