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洪順
摘 要:多媒體將多種媒體——文本、圖片、動畫、視頻和聲音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將多媒體技術加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起到優(yōu)化內(nèi)容、綜合能力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多媒體教學;課堂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一直是廣大語文教師追求的目標,而其中的關鍵是選擇恰當?shù)慕虒W手段來促使課堂教學內(nèi)容、方法的最優(yōu)化。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發(fā)揮其輔助教學功能,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葡萄溝》一課時,由于學生對我國新疆的葡萄溝了解的比較少,所以在導入新課時,我制作了課件,搜集了很多葡萄溝的圖片:五顏六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一筐筐一簍簍的葡萄……當放完圖片后學生情不自禁地說:這里的葡萄真多呀!我真想吃一串甜甜的葡萄呀!我真想到他們的葡萄園里去看看呀!……學生對葡萄溝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多媒體展示完后,學生情緒高漲,學習興趣盎然,心中產(chǎn)生了對葡萄溝極大的向往,求知欲大大增強。這樣,教師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奏好了這堂課的“序曲”。這對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整節(jié)課的順利進行敲響了動人心弦的第一錘。
二、巧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難點
教學《月亮灣》一課中,在理解“春天,樹上開滿了桃花,遠遠望去,像一片燦爛的朝霞”這句話時,學生的年齡小,云霞的景觀見得不多。為了讓學生理解桃花像朝霞,我出示了很多關于云霞的圖片,學生通過直觀的事物了解了桃花一大片一大片、紅紅的遠遠望去就像燦爛的朝霞這個教學難點。
《回聲》這篇童話故事,描寫青蛙媽媽向河里扔了一顆石子,來告訴小青蛙什么是回聲。如果單憑教師講解就比較抽象,在這里我把青蛙媽媽向小河里扔石子蕩起的一圈圈波紋,碰到河岸又蕩回來的過程制作成課件,演示給學生看,把抽象變?yōu)樾蜗?,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什么是回聲了。從而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引領小學生主動進行讀的訓練
在教學《酸的甜的》一課時,我把文章內(nèi)容設計成動畫展示在大屏幕上,先聲情并茂地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然后出現(xiàn)動物和音樂,讓學生給動畫中的角色配好音,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讀課文,認真體會文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把課文讀得有聲有色,有的學生還配了動作,如在觀看圖畫理解“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跳起來”兩個表示動作的詞語時,也就理解了小狐貍吃不到葡萄著急的心情,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文中小動物的心理變化。這既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又在有效的訓練中,使學生的閱讀能力獲得提高。
實踐證明: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恰當運用,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復雜的內(nèi)容簡約化。有利于重點、難點的突破,豐富了語文教學的感性天地,擴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節(jié)約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
總之,多媒體電教手段是對現(xiàn)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形式的有益補充。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么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從而提高了語文課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趙春燕.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J].江蘇教育技術,2006(13).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qū)望留中心小學)
·編輯 蔚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