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非 鄭歡 鄭毅 葛輝良
(1.第七一五研究所,杭州,310023;2聲納技術重點實驗室,杭州,310023)
與其他傳感技術相比,分布式光纖傳感器(DOFS)[1]具有一般光纖傳感器的抗電磁干擾、絕緣性好和耐腐蝕等優(yōu)點,還能沿光纖路徑測得被測量場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連續(xù)分布信息,可用于測量外界環(huán)境的溫度、壓力、電磁場等參數(shù)信息。光纖分布式傳感技術在城市管道、油氣管道、橋梁、電纜、鐵路、大壩水庫、堤壩、隧道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基于受激布里淵散射的光時域分析技術(BOTDA),原理如圖1所示[1],泵浦光光源發(fā)出的光經脈沖調制器調制成光脈沖,再經耦合器進入傳感光纖一端,探測光光源發(fā)出連續(xù)光進入傳感光纖另一端。當探測光和泵浦光的頻差與光纖中某個區(qū)域的布里淵頻移相同時,該區(qū)域就會發(fā)生布里淵放大效應,兩光束之間發(fā)生能量轉移。由于布里淵頻移與外界應變、溫度存在線性關系,因此,當對探測光光源的頻率進行連續(xù)調節(jié)時,通過檢測從光纖一端耦合出來的探測光的光功率,就可以確定光纖上各段區(qū)域能量轉移達到最大值時所對應的頻率差,從而可以計算得到外界溫度或應變的信息。
圖1 BOTDA系統(tǒng)原理圖
研究表明,光纖中的布里淵頻移是溫度和應變的相關函數(shù),并呈線性關系:
所以測量得到的布里淵頻移信息同時包含了溫度和應變,而光纖分布式應變監(jiān)測系統(tǒng)只需了解結構的應變情況,所以有必要進行應變、溫度的隔離,分離其中的溫度因素影響,得到其中的應變信息。
分布式應變監(jiān)測溫度補償利用隔離外界應變的參考光纜測量溫度分布,并將測量結果用于清除應變測試光纜的影響,在兩根光纜具有相同的溫度分布情況下,外界溫度分布和應變引起的布里淵頻移可分別表示為[2-4]:
其中,Ct1、Ct2分別為應變光纜,溫補光纜的頻移-溫度系數(shù),Cε1為應變光纜的頻移-應變系數(shù),從而得到應變分布:
光纖分布式應變監(jiān)測系統(tǒng)中的溫度傳感光纜只感受被測結構的溫度變化,而應變傳感光纜同時感受被測結構的溫度和應變變化,最后剝離溫度因素的影響,得到被測結構體的應變分布。技術關鍵有兩點:(1)兩光纜具有相同的溫度響應;(2)溫補光纜能夠充分隔離應變影響,以下重點介紹溫度和應變光纜的具體實現(xiàn)方式。
2.2.1 溫補光纜實現(xiàn)方式
溫補纜的設計實現(xiàn)如圖 2所示,主要包括 5個組成部分,從內到外的結構組成依次為:雙芯G652B緊套光纖(直徑900 μm);不銹鋼螺旋管(直徑2.3 mm);抗拉元件(凱芙拉);不銹鋼編織網;PE外護套。其中各個組成結構的功能是:雙芯G652B緊套光纖,為溫度測量提供備份;不銹鋼螺旋管為測溫光纖提供抗壓保護;凱芙拉和不銹鋼編織網為溫度光纜提供抗拉保護和防扭曲保護;而外護套PE保護層,提供了防水防潮,阻燃等保護。
圖2 測溫光纜結構示意圖
此雙芯鎧裝測溫光纜是專門為分布式測溫設計的,具有高性能的抗拉、抗壓、防扭、防水防潮、柔軟堅韌等特點,可以適合各種惡劣的環(huán)境。光纜結構簡單,容易實現(xiàn),機械強度高,采用阻燃環(huán)保材料,可以滿足消防等防火等級要求,協(xié)調了導熱速度與光纜強度之間的矛盾,可以適用于BOTDA的測溫。
2.2.2 溫補光纜的工程加裝技術
溫補光纜主要起到溫度補償、隔離應變的作用,所以在工程加裝過程中,溫度光纜要貼緊應變光纜,與應變纜感受同樣的外界環(huán)境溫度變化,具體工程安裝方式如下步驟:
(1)沿應變光纜的標記線5 mm處,重新平行的畫設溫度光纜的標記線,待應變光纜點焊完成之后,開始鋪設溫度光纜。
(2)將溫度光纜沿溫度纜標記線平直鋪放,中間不能出現(xiàn)彎曲、拉力過緊等情況,然后在溫度光纜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涂抹少量的 406膠水,將溫度光纜固定在被測結構表面。
(3)待應變光纜涂抹完成E-44后,開始對溫度光纜進行刷膠處理,溫度光纜的直徑為3.3 mm,所以刷膠的厚度要以覆蓋溫度纜為宜,待24 h后可達到最佳的粘接性能。
圖3 溫補纜、應變纜的工程加裝效果圖
為了驗證光纖分布式應變監(jiān)測溫度補償?shù)挠行裕鋈缦聦嶒炦M行驗證:(1)應變隔離實驗,在簡支梁模型情況下,對簡支梁進行逐級的載荷卸荷實驗,驗證溫度補償光纜不感受應變的變化;(2)溫度補償效果實驗,在外界溫度溫差變化較大的情況下,利用溫度補償纜對應變光纜進行溫度補償,評估效果。
在 2.5 m長的簡支梁模型上同時鋪設應變光纜和溫補光纜,兩光纜緊靠鋪設,應變光纜光路位置在前,溫度光纜在后,兩者串聯(lián)形成回路。對簡支梁模型進行逐級卸荷,每級卸荷為 25 kg,然后采用NBX-7000A測量其布里淵頻移量,把得到的布里淵頻移與初始狀態(tài)進行對比,得到的對比如圖4所示。
選取滿載荷時刻為初始狀態(tài),圖 4第一幅圖為頻移絕對分布,第二幅圖為相對分布,根據(jù)定標可得,10~12.5 m為應變光纜;13.5 m到16 m為溫度光纜,六級卸荷應變光纜的最大頻移量為6.6 MHz,根據(jù)標定得到的應變-頻移系數(shù)(20×10?6/MHz)可得簡支梁模型最大應變量為 132×10?6,而溫補光纜測量得到的頻移波動范圍為±0.5 MHz,儀表正常波動范圍為 ±1 MHz,屬于儀表的誤差范圍,可以認為溫補光纜不受應變變化,滿足應用需求。
在室外情況下,搭建2 m長簡支梁模型,連續(xù)安裝10段,共計20 m,在簡支梁上同時鋪設應變光纜和溫度光纜,每隔15 min測量一次頻移量,進行24 h溫度補償穩(wěn)定性測試,得到的對比結果如圖 5所示。第一幅圖代表了溫度光纜的相對溫度變化,選取多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為初始量,第二幅圖代表了應變纜相對初始量的相對應變變化,從相對應變的分布圖看,每隔2 m呈現(xiàn)一個凹槽,代表簡支梁銜接處。由于應變光纜不受應變,只受溫度變化影響,得到的相對應變變化為?500×10?6~500 ×10?6嚴重偏離真實應變量。
圖4 應變隔離效果圖(上為絕對頻移;下為相對頻移)
圖5 溫度未補償效果圖(上為溫補光纜相對應變;下為未補償應變光纜相對應變)
抽取圖5中溫補光纜36 m處,做其24 h相對溫度漂移圖;應變纜24 h相對應變變化圖,如圖6所示,從兩幅圖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到,溫補纜和應變纜具有相同的變化趨勢,可以利用溫補光纜對應變纜進行溫度補償驗證。
圖6 單點未補償漂移圖(上為溫補纜相對溫度變化圖;下為應變纜未補償應變變化圖)
圖 7的第一幅圖代表系統(tǒng)校準后得到的相對應變,波動范圍在?50×10?6~50×10?6,第二幅代表了多次測量各點的標準差,其標準差在20×10?6,誤差較大的地方代表了簡支梁結構的伸縮縫,由于伸縮縫的應變光纜存在應變突變情況,所以誤差較大,可以忽略。
圖7 溫度補償后應變分布(上為補償后應變分布; 下為各點標準差)
同樣抽取溫度補償后36 m處應變變化值,做隨測量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8所示。從圖8中可以得到,補償后,應變分布集中在±20×10?6之間,最大偏差在40×10?6,而且整體誤差分布滿足正態(tài)分布效果。而NBX-7000A解調儀的精度在±1 MHz,為±20×10?6,說明該點補償后,除去了溫度因素的影響。
圖8 36 m處應變補償效果圖(上為測量次數(shù)應變分布;下為溫補后應變概率分布)
從以上的實驗可以證明,光纖分布式應變監(jiān)測中,溫補光纜可以有效的感受外界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同時對應變變化不敏感,溫度光纜測量得到的頻移變化為±1 MHz,在儀表測量誤差內,可以起到溫度補償?shù)男Ч?/p>
本文針對光纖分布式應變監(jiān)測中的溫度、應變分離問題,設計了溫度補償方案。試驗驗證了溫度補償光纜的應變隔離。溫補測試應變的可行性,為該技術廣泛用于橋梁、隧道、高鐵,地鐵等結構的健康監(jiān)測提供了基礎。
[1] XU M G, REEKIE L, CHOW Y T, et a1. Optical in-fiber grating high pressure sensor[J]. Electronics Letters,1993,29(4):398-399.
[2] BAO X, WEB D J, JACKSON D A. Combined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and strain sensor based on Brillouin loss in an optical fiber[J]. Optical Letters, 1994,19(2):141-143
[3] KIM CHI-YEOP, CHO SEOK-BEOM.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of a strain sening signal from a fiber optical 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 sensor[J].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Korea, 2003.7(2):106-112
[4] 董玉明,張旭蘋,陸元剛,等.布里淵散射光纖傳感器的交叉敏感問題[J]. 光學學報, 2007, 27(2):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