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傳綱
摘 要: 作者結(jié)合七年級下語文課文《童年的朋友》、《一面》的教學實踐,分析外貌描寫需要注意的事項,重視培養(yǎng)課堂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學會遷移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guān)鍵詞: 初中語文 外貌描寫 教學有效性
外貌描寫,也稱肖像描寫,即對人物的容貌特點、衣著打扮、體態(tài)姿勢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對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對初中學生來說,外貌描寫的學習既是把握文章內(nèi)容的一種重要方法,又是在寫作中常常用到,幫助文章內(nèi)容具體、描寫出彩的有效手法。果戈理說:“成功的肖像描寫,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鑰匙?!比欢趯嶋H學習中,許多初中生對文章中的人物外貌與思想性格聯(lián)系不夠,分析不夠深入,在寫作時存在外貌描寫模糊、缺少個性特點、無法形神兼?zhèn)涞膯栴}?,F(xiàn)我就自己在七年級下語文課文《童年的朋友》、《一面》中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引導(dǎo)學生學習的過程與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一、教學設(shè)計及教學過程
七年級下語文課文《童年的朋友》、《一面》,是學生開學初學習的兩篇文章,《童年的朋友》內(nèi)容比較簡單,外祖母的形象容易理解;作為傳統(tǒng)名篇的《一面》,內(nèi)容較復(fù)雜,但結(jié)構(gòu)完整、敘事清晰、層次分明,適當介紹背景后,學生也能夠把握。根據(jù)兩篇文章的內(nèi)容特點,在教學設(shè)計時,我將“外貌描寫”的教學確定為這兩篇文章的教學重點,決定引導(dǎo)學生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如何通過外貌描寫塑造人物形象,感受文學作品的寫作特色,進而指導(dǎo)學生學習、掌握這種寫作手法。
如教學《童年的朋友》時,在學生熟悉了文章內(nèi)容后,我迅速提出兩個簡單的問題:“我”的“童年的朋友”是誰?為什么她會是“我”的朋友?問題解決后,再引導(dǎo)學生思考:“外祖母”的形象如此生動,文章是如何來表現(xiàn)她的呢?于是,相關(guān)內(nèi)容被學生一一發(fā)掘,“頭發(fā)”、“眼睛”、“鼻子”、“牙齒”、“身材”等,對初一學生來說,這些內(nèi)容的尋找是容易的,會充滿成就感。
又如教學《一面》時,我從標題入手,先請學生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將標題擴充成句,再引導(dǎo)學生進一步思考:魯迅先生是怎樣出場的呢?作者主要通過什么手法來描寫魯迅先生的呢?三次描寫有什么不同呢?
二、外貌描寫需要注意的事項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描寫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點來寫,則只能保存人的類型,不能表現(xiàn)出某一個人。要表現(xiàn)某一個人,必須抓住他給予我們的特殊的印象。結(jié)合兩篇文章看,葉圣陶先生的見解實在是鞭辟入里。
1.抓住人物特征,不必面面俱到。如《童年的朋友》中,高爾基筆下的“外祖母”的外貌是不甚美觀的,甚至可以說是有一些丑陋,可是讀完文章,我們很少會注意她的丑,反而會喜愛上她的慈祥、寬厚、友善、開朗。究其原因,除了語言之外,外貌描寫的精彩也有著重要作用。正如魯迅所說,描寫人物要“最好是畫他的眼睛”,高爾基對“外祖母”眼睛的描寫令人贊嘆:“她的嘴唇歪扭著,黑眼珠兒閃耀著氣憤的光芒。”“她微笑的時候,那黑得像黑櫻桃的眼珠兒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過她的眼睛,從她內(nèi)心卻射出一種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光芒?!闭^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描寫人物、分析人物,將眼睛做細致描繪,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這不是說描寫人物只能“畫眼睛”,只要是人物有特征的、有代表性的地方,都可以進行重點的、細致的描繪。
如《一面》,對魯迅先生的描寫也是十分講究的,三次描寫一直著力于先生的“瘦”:“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薄八拿婵S里帶白,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薄包S里帶白的臉,瘦得叫人擔心?!边@樣的句子,再加上其他三處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傳神地向我們展示了魯迅先生將一切獻給革命事業(yè)的忘我精神和剛毅堅強的性格。
2.寫出層次變化,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是鮮活生動的,《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的形象就是逐步豐富起來的,高爾基先將注意力集中在她的頭發(fā)上,再順勢觀察她的眼睛和臉,這符合一個孩子剛剛睡醒的心態(tài),交談一番后,“我”才將“外祖母”的形象完整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也會隨著作者的視線,在心中逐步勾畫出人物的“可愛”形象。
《一面》中,圍繞“瘦”這一重點,每一次的關(guān)注點都有所不同,但隨著作者三次描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魯迅先生的形象仿佛漸漸從暗處顯現(xiàn)出來,漸漸清晰、高大起來,從中我們不僅能體會到作者對先生敬仰之情的不斷加深,更能感受到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和偉大人格。
3.外貌描寫中不能缺少感情。豐富的感情,會影響我們對一個人物的印象,也會在我們描寫的語言中體現(xiàn)出來。如《童年的朋友》中,“我”對“外祖母”的感激、熱愛的感情在文章之中表現(xiàn)得十分清晰,也許“外祖母”談不上“美麗”,可是在“我”的心中,“外祖母”是那么的可親可愛。
如《一面》中,第一次外貌描寫是沒有感情色彩的,因為這時“我”并不知道那個“五十歲左右”的男人是誰;而第二次描寫時,“我”的感情有了一些變化:“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讓人擔心?!薄皳摹币呀?jīng)顯現(xiàn)出一些“我”的關(guān)注與擔憂,“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這時的“我”對對方隱約有了一些敬佩之情;當自己明白對方的身份后,“我”對魯迅先生的“瘦”有了更多的擔憂、疼惜和熱愛之情?!拔摇钡那楦械淖兓请S著外貌描寫的展開而逐漸深化的,這也更突出魯迅先生對“我”的巨大影響,更體現(xiàn)出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魅力。
三、學生能力的拓展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中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學生學習中要“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同時還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jié)合,相互促進”。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既要重視課堂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幫助學生加強知識的遷移、能力的提高。
如教學《童年的朋友》后,我隨堂布置一篇有關(guān)“外貌描寫”的小作文,不限對象和字數(shù),但要求學生寫作時適當寫一寫眼睛,寫完后,找一位認識寫作對象的人,將文章讀給他聽,看看別人能不能猜出是誰。
《一面》的作業(yè)設(shè)計中,我還是請學生寫人物外貌,規(guī)定不多,但還是有一些限制,就是要寫出人物外貌的“層次”。
只要學生在課堂上對課文內(nèi)容有較清晰的了解,這樣的寫作對學生來說就沒有什么難度。從模仿起步,在訓練中提高,雖然只是兩篇文章的學習,但是學習后,學生對人物外貌描寫的分析及在作文寫作中的運用,能力上會有顯著的增強。
無論是課文的閱讀、習題的分析,還是作文的寫作,外貌描寫都是一種值得重視的手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dǎo)學生掌握分析方法,并學會學以致用,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真正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