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國的河流已經封凍,南方的江水依舊流轉。窗外,人們在大街上懶洋洋地走著,或者急匆匆地跑著。2014年嶄新的陽光打在臉上,每個人都懷著自己的希望,輕裝前行。
在過去的一年,我們用上百萬文字,數(shù)千幅照片喋喋不休地鼓動盡可能多的人從繁重、重復中暫時逃離,展開一場場短暫而愉悅的遠行:從舒適的寫字樓到陡峭的高山,從溫柔的湯池到多變的江河,從都市CBD里被萬千熱捧的餐廳到某個精巧的私家小店,因為我們深信“一雙鞋里隱含的意義比一座教堂還豐富”。
回顧這一年,我們必須感謝每一位讀者。當旅行家大步流星地用雙腳丈量理想,我們亦步亦趨地用紙筆撿拾一個個幸福片段時,驅使我們的動力便是你的注視。無論是匆匆一瞥還是手不釋卷,我們都希望你能感受到這些幸福片段的價值。也愿那些文字化為蛀紙的時候,你還能回憶起與本刊一起經歷的遠行。
你也許會記得那位從云陽的“天下第一缸”峭壁垂直下降500米的老魏。這個敦實內秀的重慶漢子,在懸崖上與引力、恐懼和蜂群頑強搏斗,深入巨缸底部,最終發(fā)現(xiàn)了古人留存的生活遺跡。他,完成了自己的遠行。
你也許會記得于非洋,在蟬唱流連的7月,這位來自“野人”俱樂部的勇士完成了一場與母親河最親密的接觸:從朝天門入水,順著長江一路泅行,歷時7天,全程三百多公里,終于到達萬州。這一刻,他完成了自己的遠行。
你也許會記得那些在廣陽壩御風而行的“鳥人”。這群滑翔傘愛好者眼看著身下的景色一點點變小,感到自己仿佛化身鷹隼,俯瞰世界。他們,完成了自己的遠行。
你也許還會記得“寒溪夜浣”,這個在重慶的古鎮(zhèn)里被一盞“包谷燒”、一碗豆腐魚、一陣烏江沖灘的激流聲響所收編的年輕人,花費四年時光,走訪了重慶知名或不知名的古鎮(zhèn)和遺跡,探過鬼屋也尋過石龍頭。他說:“我們的根并不遙遠,就藏在身邊的一磚一石中?!彼?,也完成了自己的遠行。
2014年,遠行還將繼續(xù),遠行永不會結束。在這山環(huán)水繞的重慶,總有一座大山能激發(fā)我們的欲望,總有一灣碧水能陶醉我們的心靈,總有一條老街舊巷能喚醒我們對故土的眷戀。在2014年,以及未來的所有歲月中,愿我們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